建筑,无论如何得到人们的称赞、重大奖项的肯定,如果得不到自然的祝福,一切由人类赋予的成绩都毫无价值。 功能主义、绿色建筑,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建筑观念,其中又存在多少陷阱误区和人们的自我满足。 建筑家伊东丰雄与人类学家中泽新一, 活动于建筑前沿的两位学者以颠覆常规的反向思路重考建筑与日本的未来。
《水墨大观:李可染山水作品精选》是水墨大观系列之一,李可染(1907—1989),原名永顺,别号三企,斋名师牛堂。江苏徐州人。现代著名中国画大师之一,最具个人风格的山水画家,现代“京津画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陆俨少并称“北李南陆”。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美专,18岁时任教于徐州艺术专门学校。1929年以优异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风眠等,专攻素描和油画,并自修国画和美术史论,同年加入进步美术团体“一八艺社”。后师事齐白石、黄宾虹习中国画。后返徐州任教。1932年受聘于江苏省立徐州民众教育馆。1937年创办抗日画报《火线周报》。1938年赴武汉,参加由周恩来领导、郭沫若主持的国民党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1942年恢复对中国画的研究,提出对传统“要用最大的功力
文字记载了历史,使人类在前进的道路上有着借鉴和参考的作用,而书法又美化了文字,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情趣和快乐。书法作品大到摩崖石刻、庙堂楹联、石碣碑刻,小到条幅、手卷、信札。大的作品往往和山川名胜、园林宅第等人文景观联系密切,偌大泰山如果没有书法艺术的点缀,恐怕就没有那么多的震撼人的力量;一座园林如果没有“曲径”或“通幽”之类的题刻,也断然难使园林生色。而文人士子案头的手卷、信札更能让人产生“批阅千里,相对不觉欣然独笑”的魅力。
本书是《建筑与都市》中文版发行三周年纪念特别专辑,该书收录了结构工程师塞西尔·巴尔蒙德的多篇作品,具体内容包括“主要作品的三维模块”“网格”“数字”“AGU(高级几何部门)”“巴特西发电站改造”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面对堆积如山的原稿,你如何才能在设计中达到一种视觉美感呢?本书以专业人员直视深沉设计要义的睿智眼光和简洁有力的述评,解决了设计师在处理大容量信息时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往的设计从来不必在如此的规模上应对文本、图像和细节的组织。本书探究了形形色色的问题,诠释了世界各地设计师的精美方案——经由埃利斯岛的美国移民荣誉墙、哈雷一戴维森摩托车展览会,直至英国重新设计的《黄页》。作者对如何看待节奏、导向、处理过程和跟踪问题均有所涉猎。 本书灵感勃发,讲究实用性,充满洞察力且开卷有益,理应在每一位活跃着的平面设计师以及任何欣赏优美而有创见的设计的人的书架上占据一席之地。
现代主义建筑自上个世纪初以来,随着100年来社会及技术的发展,建筑的发展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柯布西埃设想的“阳光、空间、绿地”空间概念的想像及包豪斯建筑大面积玻璃立面的透明效果,到当代建筑形式多样化及建筑外立面处理得透明与半透明的变幻莫测的视觉感官效果,体现出建筑风格的多元化。轻型建筑不仅仅是钢结构建筑,同时也代表着当代建筑的一种发展,它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建筑形式,我们应该从建筑的历史发展,总体环境设计、空间整体设计、细部设计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及材料的运用上对轻型建筑做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本书由上海世博局新闻宣传部策划,胡廷楣、洪菁耘历时10个多月采编,以不同展馆建筑团队和他们的世博作品为对象,从人文角度介绍这些展馆诞生的过程。全书注重设计理念和创新的文化内涵,不少外国馆的设计灵感来自童话和儿童文学。丹麦馆把安徒生童话中的小美人鱼运到展馆;俄罗斯馆设计师对现代理想城市的理念来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诺索夫的童话《小无知历险记》,表现一个儿童的幻想世界;瑞典馆的向导是瑞典著名的“童话外婆”林格伦作品中的人物“皮皮”;而沙特阿拉伯馆的设计创意来自脍炙人口的阿拉伯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每个展馆的建筑设计故事都精彩纷呈,世界优秀建筑设计师为上海世博会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财富。
奥尔多·罗西的建筑一直以其构思严谨和简洁而著称,这一点并不仅仅体现在构图中。如果我们分析共发展过程中任何一幅设计,从思路到草图,再到建筑图、模型,最后到实际建筑施工,我们可以看出建筑物中惯有的对称、比例及体积的关系。即使是在黑暗中和寂寞孤独中,对于奥尔多·罗西业说,绘图绝不是完结,最终结果在于建筑。因为它反映出一种现实,自身生活的一个时期。不断地重新设计不变的物全权:门廊、长廓、立方体、圆锥全权、支柱,把它们重叠、组合,直到构成真实的生活中的物体;它们下落那一刻,即转变成建筑物之时,它们选择的不是表达而是显示自己的轨迹。
宋大观年初,因“淳化阁帖”板已断裂等缘由,宋徽宗诏令出内府所藏墨迹,更定编次,命蔡京主其事,刻石置于太清楼。帖刻于大观三年,便有“大观帖”之称,也有“太清楼帖”之称。“大观帖”共十卷,其后刻转精,故为世所重。本书将藏于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大观帖”第六卷残本,以及故宫博物院大观帖第六卷残本一并放大印出,供读者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