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新建筑》阐述了伟大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机械美学理论,以及有关工业,经济,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批量生产精神 等观点。柯布西耶从1920年起,在其主编的《新精神》杂志上连续发表论文,提倡建筑的革新,走平民化、工业化、功能化的道路,提倡相应的新的建筑美学。这些论文汇集为《走向新建筑》一忆,于1923年初版,1924年出增订的第二版。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流逝并未减损它的光辉。 这本书的*版出版之后,到处都产生了对与建筑有关的事情的兴趣。普通人因此而谈论建筑、喜欢谈建筑、希望有能力谈论建筑。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运动的后果。 这本书不企图说服专业人员,而是说服大众,要他们相信一个建筑时代来临了。建筑成为了时代的镜子,现代建筑关心的住宅,是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为普通人,"
建筑手绘图是绘画艺术与建筑艺术的高度结合,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使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是建筑模型所不能替代的。建筑手绘图对于设计方案的比较、设计意图的深化、设计质量的提高,都具有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 建筑手绘图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一种手段。其表现技法带有的专业特点,除艺术性的要求外,必须准确、真实地介绍实体,不带任何主观随意性。 准确,是指所表现的实体必须符合建筑结构的逻辑性、建筑尺度的准确性和建筑形体的严密性。真实,是指所表现的处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建筑,其形体、质感和环境要符合该设计实现后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所以,建筑手绘图是沟通建筑师和建设单位或使用者之间的桥梁,也是建筑师研究建筑的造型和研究建筑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 自古以来,建筑同时被列为艺术范畴。也许由于建筑的造型
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怕缺什么?创意! 在这本书里,台湾知名设计师姚仁禄以其广阔的视角、跳脱的思路与不拘一格的创意方式,将作为设计师的自己在室内设计、产品企划、媒体工作等方面的思考向读者一一展现。其中有针砭时弊的犀利观点,也有对年轻一代的建议与鼓励。 在真正具备创意的设计师眼中,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意,也蕴藏着创意。把握核心、善于融合、勤于沟通……具备了这些思维品质,创作的灵感自然源源不断,设计之路也会越走越宽。
现在的建筑师们比以前有更多环球旅行的经历,许多国家委托外国建筑师在他们无名的土地上建设。倘若建筑变得越来越同那些形成建筑的局部与总体关系、形成建筑的内涵与感知的基本原理相断离,《锚》阐释的这些基本哲理就相当于阐明一个相关的、具有内涵的建筑概念。面临变化多端的土地、文化、气候以及它们的城乡环境等形成的挑战,对于如何能使建筑锚结于场地而言仍然是一项新的任务。
美国克里斯多弗·贝宁格编著的《写给建筑师的信》本书可谓是一部触动读者心灵的回忆录它不仅描述了克里斯多弗·贝宁格的印度生活,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他对于建筑理论以及当代城市问题的独到观点。作者根据过去数十年发表过的文章及演说节选了一系列短文充分证实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共通性。《写给建筑师的信》他利用自传的方式向我们叙述了发生自己身上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自己从美国到印度的心灵之旅,以及在人生历练中不断成熟的哲学思考方式。他的游历并不只是指代着他那风尘仆仆的旅行同时也指代着他沿途所感受到的激情和梦想。
1853年,法国国王路易·拿破仑指派塞纳河省长乔治-欧仁·奥斯曼开启了一项庞大而雄心勃勃的市政改造公共工程。这项改造计划——尽管其间夹杂着战争、革命、腐败和破产——不但让巴黎的面貌焕然一新,还为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城市规划树立了一个典范,并开创了现代巴黎经久不衰的城市布局。 林荫大道、公园、广场、火车站、百货商店,以及全新的公共卫生系统,缀成了它的生命。这场历时十五年的城市革新项目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的城市建设者能从中吸取什么经验,让城市变得 宜居、 人性?本书作者鲁伯特·克里斯琴将带领我们回到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巴黎,看它如何从一个污水横流、贫民窟遍地、疾病缠绕的中世纪破旧城市,一跃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光之城”。
《建筑之梦: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著述精选》由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编著。 有关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书籍浩如烟海,其中很多都是他所做文章和演讲稿的选本——从作品全集,到有关某些主题的文集和选集,前者让人望而却步,后者则关注范围较窄,或者选材较泛。《建筑之梦: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著述精选》所选十五篇文章来自赖特有影响力、发人深省、*持久魅力——更不必说具有可读性了——的著作,它们是赖特于1900年至20世纪30年代所写的文章,就像他当时的建筑作品一样,在欧洲和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影响了现代运动的发展历程。 赖特是20世纪建筑界的浪漫主义者和田园诗人。他的草原风格成为20世纪美国住宅建筑设计的基础。他设计的作品以对本质的深刻理解和以形式与细节的相互烘托为主旨。他看到自然界的结构存在着类似的关系
赖特的这本手绘图集是赖特本人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花了一年的时间整理完成,然后交由德国的Wasmuth出版商于1910年出版发行。本书汇集了当时赖特的全部有价值的作品,图集中的绘画本身也是精美的建筑透视艺术品,成为一代又一代建筑师临摹的范本。据吴良镛先生回忆,杨廷宝先生在推敲国家图书馆设计方案的时候,透视图中的建筑和树木就都受到赖特这本画集的影响,每一个细部都反复打出小草稿,然后再画到正是图纸上去。 通过他的作品,赖特向我们展现了有机建筑和人文主义精神的生命力。
到底是什么在当代促成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中国发展模式?是谁真正锻造了有可能影响全世界的新的“中国思想”?欧宁编写的《建筑城市思想(库哈斯奥布里斯特中国访谈录)(精)》描绘了一幅罕为西方世界所知的中国新知识分子的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