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东编著的《福州马鞍墙的生成与变异》以福州马鞍墙为例,来说明一种文化现象在生成与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变迁所产生的变异,并分析其产生变异的成因。 在我国传统建筑中,每一个建筑构件的生成都具有特殊的功用。马鞍墙的主要功能是防火,缩小火灾的延烧范围,降低火患的危害程度。另外,在海盗、土匪猖獗的年代,马鞍墙还兼具防御功能。在满足物质功能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功能,在马鞍墙墙体的装饰图像上,集中体现了人们对生殖崇拜、宗教信仰、移民文化以及生活习性等内容的传达。通过这些图式来解读这些纹饰生成的原因,并对马鞍墙上出现的装饰内容与形式进行追问,发现许多图像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象征的意义不尽相同。 当社会发生变迁后,马鞍墙主要的防火功能日渐式微,逐渐转变成纯粹的形式符号
对广大建筑业从业者来说,设计资料集成一类的书籍是案头常备的工具书,为我们的日常工作带来许多便捷的检索和参考。《建筑设计资料集成》的内容、编排方式等,在原书的序文里已经作了充分的介绍,在此毋庸赘言了。值得庆贺的是,通过这样一套设计资料系统、翔实的知识汇集,我们得以轻松地检索和查阅相关设计思想、方法及案例。书籍中所录入的信息既保持了与旧版本知识系统的延续性,又适时地介绍了设计实践的发展。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日本本土的建筑设计,更放眼于世界范围的设计信息。旧版《建筑设计资料集成》曾于1983年译成中文在中国台湾出版。本次资料集成的引进与简体版的出版,为读者群提供了阅读上的极大方便。 本书由福利和医疗构成。它们是对《建筑设计资料集成——综合篇》第3章建筑企划中“展示·娱乐”内容的补充与完善,并
中间建筑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乡中部,西山风机厂附近,基地北至杏石口路,西临小府路,南至西平庄规划道路,用地呈“L”形。黑塔中路从用地中穿过,将用地分成东西两块,西侧园区分为A、B、C、D、E、F六个区块,东侧园区为G区。项目定位为无污染、低能耗、高效益的产业基地。 本书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与研究丛书之一,深入地介绍了这个位于北京西四环、五环之间的建筑群。
《建筑可视化基础(建筑可视化教材)》由水晶石教育学院编著,是由珍贵的水晶石教育内部培训资料整理而成的教材。秉承水晶石教育“实战教学、实用教学、实时教学”的理念,主要通过案例来讲解建筑可视化项目制作中常用的3dsMax 2009和Photoshop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建筑可视化基础(建筑可视化教材)》共14章,每章通过多个案例的制作来强化对软件的操作。章至第9章讲解3ds Max2009软件的各项基本操作,并通过案例的演示将软件操作与建筑可视化的产品制作相结合,提高读者的操作能力;0章至4章讲解Photoshop软件的各项基本操作,同样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讲解Photoshop软件在建筑可视化项目中的应用。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技术参考性强,更有水晶石教育学院老师精选的部分案例视频及操作素材在“帮我学”网站上供读者观摩。适合作为各大院校和相关培训
建筑设计作为设计领域的重要成员,是本书探讨的中心话题。本书从对设计概念的分析开始,以完整的课程设计过程作为线索,详尽阐述了初学建筑设计的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方法,并提出培养设计意识的重要性。同时,书中还讨论了多变的设计程序、设计基本功、计算机时代下的建筑设计学习、草图的意义以及时间掌控、设计评图等相对独立的话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本书图文并茂,含有大量精彩实例,将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加深对建筑学的整体理解。 本书主要供建筑院学的学生及从事相关教学的教师阅读参考。
如何营造整洁、舒适的就医环境?如何运用设计打造绿色、和谐的医疗空间?新式图解,给你贴心的设计攻略! 本书主要是对医疗功能房间的详图解析,全书按门诊部、急诊部、住院病区、医技科室四部分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房间平面图、实景图、医疗行为示意及专业的文字解析,系统化介绍了不同医疗空间的布局与功能,阐释了医疗房间人性化设计理念与专业化服务内涵,为医疗设计者、医院管理者及工作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夫妇曾两次赴汉诺威,参观了世界的会展中心,亲身体验会展建筑的特色和风格,用心观察和思考,对汉诺威世博会的会址和场馆积累了诸多的体会和感想。本书从汉诺威世博会的选址、概况入手,分别讲述了各个展区的建筑特色,进一步分析了场内场外的环境特色,全面介绍了汉诺威世博会场馆的环境与建筑。高崎以建筑师的独特视角,摄下数百帧独具艺术魅力的图片,结合夏楠优雅的文笔,使本书不仅是一本景观设计师和规划建筑专业人员爱不释手的参考书,也是旅游和摄影爱好者值得一看的读物。
本书是大师系列丛书的《扎哈·哈迪德的作品与思想》分册,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部分是哈迪德的成长历程、荣誉列表和作品列表;第二部分介绍了哈迪德的建筑风格和创作思想,包含访谈和评论;第三部分对哈迪德的4个经典作品进行了图文并茂的介绍;第四部分则简要展示了哈迪德的其他15个主要作品;第五部分是哈迪德的展览集合。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对扎哈·哈迪德有一个相对完整了解。 本书内容丰富,版式新颖,适合建筑设计专业人士,以及大专院校建筑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家居空间的装饰装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密切关注的一件大事,几乎人人都会遇到。家居的装修是一项融合包含各类技术知识及各种艺术风格在內的颇为复杂的施工王程。记得曾经流行过一句笑话,“想让一个人心烦一年,就劝他装修房子。”总能听到许多刚完成家庭装修的人向你诉苦,诉说装修是如何的令他耗神费力,疲于奔命;最后的结果又是如何的令他不满意。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家居装修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想要轻松省力地解决这件事就像是痴人说梦。 其实,装修很简单。 就同世间的其他事物一样,装修有其自身的规律可以遵循。装修的目的是要营造一个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使自己与家人身处其中时舒服、自在,可以充分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想通这一点十分重要。 想通了这一点,你就会知道装修其实是自己的事,就会知道不用去管现
本书是大师系列丛书的《安藤忠雄的作用品与思想》分册,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部部分是安藤忠雄的独特经历、获奖列表以及作品年表;第二部分介绍了安藤忠雄的建筑风格和创作思想;第三部分是安藤忠雄的5个经典作品赏析;第四部分对安藤忠雄的其他20个主要作品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对安藤忠雄有一个相对完整了解。 本书内容丰富,版式新颖,适合建筑设计专业人士,以及大专院校建筑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半个多世纪以来,本书作者齐康院士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建筑理论与建筑教育事业,他将他产、学、研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精华汇聚成《建筑课》这本书,其理论经过了长时间实践的检验,全方位地表达了齐先生的治学涵养、实践经验及人生哲理。 这是一本难得的建筑论语,是建筑挚晚辈的指路明灯。它从哲学和科学的角度,通过把握事物进程中的节点,观察事物在具体时空中的特征;通过对整体性及相对性的思考,避免以偏概全;通过分层次的研究,掌握建筑文化的相关层次可以转化或互补的规律;通过地区的对位,分析不同体制、不同建筑空间模式的差异性等。
丹下健三是国际建筑界公认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近半个世纪来,他设计的近二百个作品和方案遍及多个国家;发表过大量的专著;荣获了日本文化勋章,三十多次国际金奖和大奖,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七个博士和名誉博士学位,十二个国家的城市、艺术或建筑协会的二十三个名誉称号。正值当前信息技术引起建筑思想上的第二次革命时,是丹下提出了“城市轴”、“锁状交通系统”、“能够交流的立体建筑”等等新概念,给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带来新的活力,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重视。他在世界近代建筑史上留下的许多丰碑名作,更象“燃烧着历史尖端的火焰”,熠熠发光,激励着建筑师们去大胆探索,执意求新,把建筑艺术的价值观不断深化到全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进程。 本书作者马国馨曾受业于丹下健三事务所,亲聆过大师的言教,系统研究过大师的理
积木游戏,亦如同小孩子玩泥巴,玩砂子一样,不只是一种幼稚的游戏,其中包含着有关形式的规定和制约。如何遵循这些规定和制约,关发挥创造性激情,从中获得自我满足的喜悦,这正是积木游戏的魅力所在。也就是说,利用有限的片断,可以进行更多的创造性的组合,同时产生出巧妙的创作逻辑。积木游戏与建筑创作行为具有非常深刻的相似性。本书收录了日本建筑大师相田武文先生的“积木之家”建筑作品系列,非常值得一读。
本书是“图解施工细部工艺系列”中的一本。全书以颁布的《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规范规程为依据编写。采用图解的方式讲解了装饰装修中抹灰工程、门窗工程、吊顶工程、饰面板(砖)工程、隔断工程、地面工程、玻璃幕墙工程以及裱糊、软包与细部工程和花饰工程等施工细部工艺做法。 本书内容简明、实用。可供从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设计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建筑快图作为描述设计的重要方式,一直以来在设计领域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形式与方法也在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中。今天,它作为一项渐臻成熟的新兴产业而存在,更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书将对建筑快图的钢笔表达加以分析研究,在涵盖理论及其技法的基础上,论述建筑快图创作的基本原则,并对新的表现形式进行探讨,探索设计与表现、艺术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
积木游戏,亦如同小孩子玩泥巴,玩砂子一样,不只是一种幼稚的游戏,其中包含着有关形式的规定和制约。如何遵循这些规定和制约,关发挥创造性激情,从中获得自我满足的喜悦,这正是积木游戏的魅力所在。也就是说,利用有限的片断,可以进行更多的创造性的组合,同时产生出巧妙的创作逻辑。积木游戏与建筑创作行为具有非常深刻的相似性。本书收录了日本建筑大师相田武文先生的“积木之家”建筑作品系列,非常值得一读。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设计方案作品选》的诞生几乎可以说是伴随着中国馆建筑的成长,从立项到出版,已历经两年时光。追溯至2007年4月25日,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向全球华人发布中国馆建筑方案征集活动公告,2个月内即收到了344份有效应征方案。为了见证这一空前的历史事件,引起公众对上海世博会的更广泛关注和投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上海文化出版社,共同策划将这些汇聚中华智慧的建筑设计方案汇集成册,并于2007年8月主持成立工作团队,正式启动此项重大出版工程。通过严格筛选和各方努力,书稿初步成形,又经多方沟通,精心修改,不断完善,数易其稿,方才接近完成。
本书收录了作者有关体育建筑规划设计理论和实践的论文25篇,涉及体育、城市、建筑及外经验的分析总结。从写作年代看,恰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申办、筹办亚运会和奥运会的过程。
本书主要介绍了手绘名家以他们的作品,还有关于手绘技法的讲解和手绘在设计中的作用,等等。
建筑外部环境是制约建筑构成的因素之一,是建筑设计环境构思的重要内容。本书结合建筑实例,拟从形体环境角度对建筑与其外部环境的关系进行探讨,试图建构一个在建筑设计时可供分析操作的环境构思框架。这有助于设计者在繁纷复杂的环境要素中把握问题的关键,使建筑设计环境构思过程更具清晰性和系统性,并使设计问题全面深入地展开,以保证设计成果在环境层次上的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