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材料成为未来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混凝土作为普遍应用的材料,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必定也是智能材料。从目前国内外混凝土自修复材料研究进展来看,用自修复手段来提高混凝土材料结构的整体性能、安全可靠性和耐久性,是近些年各国研究的热点之一,也符合我国的国家战略发展方向。 《水泥基自修复材料:理论与方法》从材料科学的角度全面分析论述了水泥基自修复材料的分类、修复表征方法,各类自修复方法的修复原理、机制、性能、模型及应用;重点阐述了目前国际上水泥基自修复材料自修复新方法的材料设计、基本原理、修复机制及修复性能,这些自修复新方法包括空心纤维法、微生物、微胶囊、矿物外加剂、形状记忆合金、工程水泥基材料、电化学沉积等。全书较好地运用了材料学、物理学、化学、力学、土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首先介绍岩土工程测试新技术和岩土工程测试中的物联网技术,然后介绍建筑、交通、海洋等工程领域测试和监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全书分14章,为:概述、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技术、岩土工程物探技术、岩土工程光纤测试与监测技术、岩土工程测试中的物联网技术、铁路路基工程监测技术、码头结构监测技术、离岸深水防波堤监测技术、跨海基础设施与结构物测试技术、隧道工程监测技术、基坑工程监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边坡工程监测技术、桩基完整性测试中的若干疑难问题研究与分析。《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可供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监测、研究、工程管理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土木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是一门依靠实践、依靠经验的学科,但并不等于排斥新的理论和先进的计算手段。目前在这一领域还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倾向,即有时不考虑成本,通过人为增大设计荷载或过分加大安全系数来弥补设计中对未知因素的考虑不周,造成浪费;有时又为节约开支而减小安全系数,或是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人为地缩短工期,造成隐患。这两种倾向在客观上都制约了新方法的开发和应用。本书通过有关基坑支护的常识性知识、的实用地质参考资料、材料规格及性能介绍,并结合核电工程具体的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希望能给读者,尤其是从事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科技人员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书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和《城市测量规范》(CJJ8—1999)编写,详细介绍了市政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测量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本书共分15章,主要内容包括:市政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市政工程制图与识图、测量误差基本知识、常用测量仪器的构造和使用、常见测量方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控制测量、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道路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管道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桥涵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隧道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市政工程变形测量、市政工程施工测量常用数据等。本书文字通俗易懂,叙述内容一目了然,着重于对市政工程测量人员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可供市政工程施工测量人员工作时使用,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学习辅导用书。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靠前优选的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相关的项目案例,系统阐述了现代总承包项目管理过程的控制原理、控制程序和控制流程。全书共分十五章,系统介绍了项目管理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工程公司及总
本书依据国家现行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等标准、规范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为5章,主要讲述地基工程,场地、地基和基础抗震,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手算实例详解,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手算实例详解,基坑工程施工手算实例详解等内容。本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地基基础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并列举了大量的设计计算实例,可供建筑结构工程设计、施工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建筑工程院校各专业教学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