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成为非常稀缺的资源。为了使城市物质空间满足人们新的需求,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使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对城市空间进行局部、微小的改变往往能激发城市自身的能动性,避免了因大规模改变城市空间环境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后果。本书围绕城市微更新这一话题,以理论结合案例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了近年来颇具代表性的城市存量空间设计与改造实例,包括城市滨水空间改造、老旧工业建筑改造、老旧独立居住及办公空间改造、商业空间及商用建筑改造、城市广场改造、学校改造等项目类型,通过改造前后对比、局部初设图纸、高质量的实景照片,向读者全面展示项目改造过程。 本书适合建筑师、相关专业院校的师生,以及关注城市发展、对城市微更新感兴趣的人士参考使用。
本书基于中国城市转型发展视点,对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发展的主要方面进行系统介绍和分析,为中国的城市治理决策、土地规划管理,以及城市交通、产业、环境和房地产等相关领域提供一份系统的对标城市深度案例。本书阐述的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发展经验包含城市(国家)治理和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两个层面,且自上而下,多方面兼顾,形成城市治理一体化的合理格局,切实发挥了规划的引领作用。本书重点阐述了值得中国城市分析和参考借鉴的四个方面 公共住宅、产业发展、环境(水资源和绿化为核心内容)和城市交通。这四个方面都是由政府主导的,在新加坡城市(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各个方面都有一套完整架构,又能在土地规划和建设实施上实现高度协调和相互支撑,体现出新加坡在规划上具有前瞻性和连贯性,而实施过程中又能保持动态调
《隐藏的秩序》是作者芦原义信对东京建筑和城市空间混乱议题的回答。作者从日本传统建筑特征中寻找城市脉络,引发对东京城市空间中包含隐藏的秩序的观念。他认为在日本的城市中,虽然可能缺少艺术感受中的完整性,但是有一种 隐藏的秩序 来自于建筑和城市的局部存在,在内容和功能上使得这些城市适于人的居住,也才使得今天的日本城市有可能充满活力。 作者从四方面来阐释日本城市中隐藏的秩序。di一章讲述建筑的外观;di二章讲述建筑轮廓线的模糊性;第三章剖析建筑内部空间;第四章讲述21世纪的木造建筑与城市。从日本传统建筑特征中寻找城市脉络,研究空间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来揭示城市价值。 《外部空间的设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 芦原义信 的作品。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 东京大学 ,曾任东京大学教授,并开设有芦原义信建筑
《东京城市更新经验:城市再开发重大案例研究》在阐述东京城市形成演变过程、城市规划管理法规及再开发项目机制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12个城市再开发案例进行分析。阐明东京城市发展的背景条件和特征,呈现东京城市再开发举措的独特性和合理性,揭示确保再开发项目得以实现的政策支撑、资本参与、政府部门管控及专业机构发挥作用的项目机制。本书所探讨的是与城市决策、规划管理、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专业领域,以及房地产等行业都有密切关系的综合性城市发展问题。
本书通过对欧洲代生态低碳社区案例清晰并深度的解析,为读者解答了抽象理论的困惑,并提供了生态社区实践方法的整体模型。全书分为8个章节,前五章对四个经典案例,从规划流程、交通系统、城市形态、绿地空间、水处理系统等几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每一个案例的发展过程及目标,并对每一个案例进行总体评估、总结优势与不足。6-8章,将所有案例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总结经验和可借鉴之处,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升华,对现有的城市社区提出实际可行的整改意见。对于生态社区的规划和建设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中国自上而下驱动了新一轮的乡建,大 批职业建筑师离开喧嚣的城市,投入乡村建筑的 营造工作。何崴教授及其团队是较早一批进入 乡村的建筑师,他们持续关注中国乡村的现实问 题,并带着思考与探索精神完成了一系列令人瞩 目的乡村规划与改造项目,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 的高度认可。 在本书中,何崴教授从自身教学、研究和实践出 发,总结了自己对于近年来中国乡建的若干思 考,讨论了建筑与乡建的关系、乡村建筑设计 的方法以及建筑师在乡村的身份和态度等问题。 本书理论与案例并重,既是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中 国乡建的一种管窥,也揭示了作者及其代表的新 一代中国乡建人的所思、所想、所为。
本书作为城市地理学教科书,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城市研究领域的 进展。全书以城市与经济、城市与社会及城市自身的成长过程为主要切入点,结合以 不同城市为对象的案例分析,将城市研究中的经典模型、新近理论及后现代观点融合为一体。其突出特点是对与城市相关的历史、文化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进行了阐述,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同时期城市研究领域的 理论成果。本书的理论观点、研究视角和方法,对我国的都市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不仅结构清晰,文字也十分流畅、感情充沛,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于城市问题的深切关怀。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偏重史实,介绍自 1914年同济大学创立土木系科至1950 年代创立铁路公路系期间学科前辈们的总体情况、部分名录、小传及成就,展现先师们的整体面貌。下篇偏重叙事,汇编了曾追随童大埙、翁朝庆、陈本端、李秉成、龚雨雷、马地泰等六位先师奋斗、学习、生活多年的学生、亲属、同事及朋友的纪念文章,追思先师们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寻求在一代代 同路人 中践行传承的 思行合一,交融成艺 的精神本源。 这本文集非学术专著,但超越学术。有励志奋斗,有恬淡志趣,无论大事小事,都能反映出同济交通人精神来源。
《汽车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研究》分上下两个篇章,上篇为6个章节,分别破译汽车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定义、特点、发展意义等基础性概念,厘清国内外特色小镇与汽车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演变脉络,详解汽车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基于相异的背景和条件而终殊途同归的发展路径,探究特色小镇的顶层设计理念和运维方式,提出多维动态评估、地域扩张和成长周期三个维度的研究模型理论,给未来相关理论研究与探索提供建设性的方向和思路。下篇分为5个章节,深入解剖欧美国家的5个经典汽车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案例,从资源禀赋、发展背景到发展路径和核心区创建逐一开展研究,分析现状存在的侧重方向、问题与契机,为读者提供全景式立体化的观察视角。本书适合从事汽车运动文化、体育产业和城乡规划领域研究和建设的在校学生、专家学者及从业人员,以及任何关心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研究:从规划支持到规划本体的演进/同济博士论丛》以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研究为命题,讨论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研究历史进程、理论建构及实践应用,并分别从认识论的演进、本体论的拓展及方法论的完善角度展开阐述。在理论层面,回顾并总结了社会研究在规划发展过程中的观念、内容及方法的演变,建构了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研究的理论框架;在实践层面,结合两个社区规划的案例研究,从实证角度探讨并总结了城市规划中社会研究的实践经验与不足之处;*后提出了从认识论角度首先应建立由 规划支持 到作为 规划本体构成 的规划社会研究观。《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研究:从规划支持到规划本体的演进/同济博士论丛》可供建筑规划相关专业师生及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从顶层设计角度总结了CIM平台的设计方法、需求分析、总体设计等内容。本书内容包括概论、CIM平台设计方法、CIM 平台需求分析、CIM平台总体设计、CIM基础平台设计、CIM典型应用设计、实施路径设计、CIM平台设计案例、总结与展望,可指导CIM平台设计和落地建设。第1章从相关技术背景和概念切入,阐述了CIM平台概念、特征和应用范畴。第2章明确了CIM平台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第3章从国家发展战略与目标着手,剖析了当前业务应用、信息系统、数据资源的现状、需求及差距,梳理了CIM平台需求。第4章介绍了CIM平台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与技术路线。第5章探析了CIM基础平台的数据架构、功能架构、基础设施架构、安全体系架构和标准体系五个方面建设内容。第6章探讨了CIM典型应用设计。第7章指明了CIM平台建设实施路径方法。第8章介绍了试点城市/区域的CIM平台
本书根据近几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及试点城市的推行成果,整理了有关老旧小区改造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本书分为四部分,绪论部分阐述本书的成书原因及成书意义;政策机制部分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改造项目生成机制、资金来源机制、社会力量以市场化方式参与机制、金融机构以可持续方式支持机制、动员群众共建机制、改造项目生成机制、存量资源整合利用机制、校区长效管理机制这九项机制进行了分项整理和论述;实践经验部分介绍了十个试点城市的推行成果及经验总结,以及其他城市的案例和经验;专家观点部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老旧小区改造进行访谈,阐述专家观点看法。
本书通过大量照片和设计图纸来系统介绍了世界夜景状况,向读者呈现不同载体的夜景观赏要点,展示灯光的文化性、专业性以及灯光设计的手法,并且对灯光鉴赏提供专业指导。书中内容从城市到建筑室内循序渐进,逐步展开,文字解说与实景图片相结合,并附有参考资料和注释,便于读者翻阅品鉴,增强可读性。
《开敞式商业街设计》一书通过对商业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的分析,提出开敞式商业街流线的设计基础原理、业态功能分布的基本规律、开敞式商业街空间尺度的控制原则,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为读者提供知识性、参考性、实用性相结合的综合实用参考。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商业的基本概念、开敞商业街设计、案例分析、开敞商业街建筑详图和开敞商业街设计技术要点。
本套书是结合*颁布实施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2013)对于建筑工程分部分项划分要求,以及国家、行业现行有效的专业技术标准规定,针对各专业应知识、应会和必须掌握的技术知识内容,按照 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结合实际、系统全面、内容简洁、易学易懂 的原则,组织编制而成。 本教材根据国家、行业及地方*的标准、规范要求,结合了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校教学的实际,紧扣建筑施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新标准的发展步伐,对涉及建筑施工的专业知识,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划分,由浅入深,重点突出。 本教材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简繁得当,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土建类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建设监理、建筑设计技术等专业教材;也可作为面向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技
《养老设施的环境行为与空间结构研究/同济博士论丛》以环境行为学为理论基础,从老年人的设施生活模式、设施空间使用状况和设施评价这几个角度出发,展开案例研究,从既有环境到未来新设施之间进行模型的推导,开拓了养老设施的实证性研究。《养老设施的环境行为与空间结构研究/同济博士论丛》为符合中国老年人生活及其护理特点的养老设施的规划设计提供了扎实可靠的研究基础和可推广的规划设计策略。《养老设施的环境行为与空间结构研究/同济博士论丛》可供高校建筑相关专业师生及研究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