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以图解的形式介绍了诸多名品盆景的鉴赏与盆景素材的改造,内容分为了解盆景,包括盆景基础知识、盆景的种类、盆景的基本树形等;开始制作盆景,包括购买盆景、制作盆景的工具、盆景专用种植土、盆景使用的盆器、盆景制作的基本操作、盆景的日常管理、盆景的摆饰等;以及松柏盆景,杂木盆景,花卉盆景,果树盆景,选取了34个有代表性的盆景树种,逐一介绍它的基本制作与管理方法,每一树种的种植位置、上盆及养护要点,最后完成的作品,以及日常关键管理问答等。
《绍兴风景园林与水》介绍了绍兴风景园林的特色。如果对绍兴园林有兴趣,不妨一读。《绍兴风景园林与水》作者经过实地调查、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进行研究,较系统全面地记述了绍兴历史上越王勾践时期至当代的风景园林发展;对历史上像兰亭、谢安东山遗址等景区或事件、人物进行了深入考证,有新突破;较充分地论述了绍兴风景园林的风格和特色,突出了主体、文化和风情;较深入地论述了绍兴风景园林和水的关系,指出了保护好水环境的重要意义。《绍兴风景园林与水》的出版提高了绍兴园林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中的地位。
造园,是一项艺术与技术高度融合的工作,需要依托大量的知识积淀,并博采众长。可以说,造园是一场让从业者需终其一生自我完善的修行。 对于造园风格,其实无所谓“谁比谁更优越”,只有“谁比谁更适合”。在经历大浪淘沙的众多方式中,“新中式庭院”逐渐被人们所推崇,这是大多数园主的选择。因为,中式庭院所呈现的魅力,与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和生活价值观是较为契合的。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分别是新中式庭院景观特点、景观营造技巧、植物搭配和造园分享,既含具体的技法分析,也有实景的项目展现,希望能给造园爱好者或正待修建庭院的园主提供一些参考。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珍藏版)》为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英文文集汇编的珍藏版,在平装版基础上,增加了梁思成夫人林洙提供的数十幅营造学社的珍贵孤本手绘图,极具收藏价值。作者立足建筑艺术,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反映中国古代建筑的画卷。沿着梁先生的足迹,读者不仅可以从宏观上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历史演变以及中国建筑中所蕴含的绘画和雕塑技术,而且可以从生动的个案描述、珍贵的手绘图片和建筑照片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五座古塔、中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中国石窟佛像等中国建筑。
本书分为五章: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概览”,简单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八大要素、园林分类、发展历程、选园特色和造园手法等;第二章到第五章“园林山石景观营造”“园林水体景观营造”“园林建筑景观营造”“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分别从山石景观、水体景观、建筑景观和植物景观的角度入手,讲解了各章景观的营造艺术和营造技法,并提供了若干园林案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集中了书法、绘画、诗词、建筑、雕塑、植物学、园艺学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因此本书除了介绍园林知识,还介绍了大量人文艺术相关内容,尽可能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做到轻松有趣、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书中介绍的古典园林知识点,尽可能融全面性与代表性于一体,包罗万象、重点突出。本书希望能为读者剖析中国园林要素的营造技艺,供读者品鉴世界园林
本书讲解庭院中的花境绿化有关内容,共四章,首章为绿化的基础知识,介绍庭院中绿化植物的主要品类和选 择方法;次章为种植和养护知识,主要介绍不同种类、不同造景形式的植物的种植养护方式;第三章为花境绿化的 配植方法,如配植原则、配植方式、不同建筑小品和绿化的组合等等;第四章为绿化构造设计施工,介绍各种树篱、 围栏、花坛、花箱、树池、地被、菜地、景墙等花境绿化设施的设计施工方法 ,还有六个案例解析,为庭院设计师与施工员提供参考。
日本设计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日本设计师一直与什么战斗至今? 作为一种文化力量,日本设计彰显了怎样的精神? 日本设计的价值是什么,它拥有一个怎样的未来? 本书作者内田繁先生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了日本设计近六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他在众多的设计师的作品中, 看到了他们的坚持和奋斗, 看到了遥远的战后设计史的残像与断片, 看到了他们与所处时代正面交锋的气慨, 看到了他们改变世界的决心和成果。 他告诉我们,设计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商业,但不应该全都做成生意, 一切都是为了创造人类生活的真正幸福。
本书是“EU视觉人文传播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分4个章节,主要对海报家族、海报设计的视觉语言与视觉符号系统、海报的创意与表达、海报设计与“全球化的”视觉文化语境知识作了介绍。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风光的境界:拓展视域与风格》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加入到三位英国人景仰的风光摄影代表人物的讨论中来。作为摄影师同行、教师和编辑的埃迪?埃菲罗姆斯开创了这个对话,并阐明了为什么要入探讨视域和风格主题的关键原因。对话参与者还包括查理?韦特、乔?科尼什么及戴维?沃德,他们的辩论始于对一系列思想交锋激烈的问题的回应。他们以自己的照片为例,对这些问题作出了精到而独特的回答。 另外。也有其他一系列业余的、半职业或职业的摄影师加入讨论,他们同样用盵摄影作品说明和回答了相同的问题。埃菲罗姆斯提炼了些他们的观点。并让三位大师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 《风光的境界:拓展视感与风格》得出的结论和那些试图为雄心勃勃的摄影者给出规范性回答的书籍是大相径庭的。它旨在通过鼓励取得任何一个阶段性成功的学生,
造型基础课程以素描为基本手段,课程问题联系了形式构成语言甚至材料试验。作业过程是一个过渡的过程,从形态上讲,是从形态表象到内部结构,从立体到平面,再发展到立体的形态表现,从自然形态最终过渡到抽象形态;从思维上讲,是从常观世界发展到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认知,是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结合;从表现上讲,是从素描写生研究到多种手段的创作。对一个学习设计的学生来说,对形态的多角度提炼与发展来产生新的造型的能力,对形式要素的主动运用,对画面的构成秩、骨架结构、节奏韵律的灵敏感觉十分重要。在训练过程中强调了思维的灵活性、艺术的敏感性的养成,重视对造型审美力的培养,以及最为重要的对学生自身创造力的独特经验的激发,最终使他们能够掌握视觉艺术的基本原理,又能够抛弃常规,脱离因袭,以真实独特的审
本书前半部分从婚礼策划角度出发,结合新人的整个婚礼筹备流程,婚礼方案的设计执行等内容进行阐述。后半部分进行精选的私人订制婚礼案例展示,附上大量精美的婚礼实景照片,并进行创意思路、主题元素、婚礼风格和创意实施等内容的介绍。
本书为《园林工程师丛书》中一分册,以大自然山石景观为借鉴,着重从置石技艺、堆砌假山、堆塑假山和山体绿化四个方面进行图解,突出山石景观施工技术的实用性。本书既能顾及置石与堆砌假山的常规形式,又能突出堆塑假山和山体绿化的发展趋势,注重景观、兼顾实用,更能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士的重要工具书,也适合于业主、设计者、建设者以及园丁等不同类型的专业和非专业人士参考,还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设计转化》是奥托 纽拉特的妻子、研究助手同时也是“国际印刷图形教育系统”(伊索系统)共同的发明者玛丽 纽拉特所写的一部简明扼要的著作。玛丽对伊索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的概念“转化”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并对如何把信息转化为视觉形式的进行了说明。本书图文并茂,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整个设计过程,写作风格细腻而又生动。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设计转化》将会帮助中国当代的平面设计师、信息设计师从设计思想的源头上思考信息可视化的问题。
本书阐述了城市纪念性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论述了纪念性景观中以精神和情感为核心的基本理论和设计特色,并精选了国外个国际知名纪念性景观项目,每个项目包含丰富的照片展示、专业的设计图纸和清晰的文字描述,充分诠释了纪念性景观的特点。的纪念性景观设计对人们具有文化传承、情感共鸣等意义,而本书的设计理论、案例及点评对我国纪念性景观设计的发展和创新颇有参考价值。
艺术是人类心灵的感性情感活动,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色彩早已广泛地深入到人们的精神领域和物质领域中,特别是在以审美为主体的社会活动中,色彩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色彩所产生的美感与魅力,以及色彩所具有的独特而微妙的情感变化,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绪。 本书分为4大部分,前两部分从色彩的基础理论着手,详细介绍了色彩的基础知识,包括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的三要素,以及色彩的多种搭配方式等,并以色彩的意象为基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后两部分从色彩的分类中解析不同色彩的意象表现,最终通过概括分析出有代表性的43种关键意象配色方案,从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以及互补色等形式进行色彩搭配。在应用案例分析中,除了根据每一种关键词精挑细选了多幅具有代表意义的图例外,还提供与色块相对应的配色参
本书介绍了木材的不同品种及其特性,以及其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形式,如木平台、木围栏、木廊架、亭子、室外家具等。整书以精美图片、构造图纸和细部节点图纸为主,配以内容充实而精炼的文字叙述,为读者提供参考。通过对外案例和项目的展示,为的设计师和读者们带来崭新的创作思路和广阔的设计灵感。
《美国青年建筑师:美国现代建筑设计案例》选取了美国当代青年建筑师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设计案例。这里选择的设计案例虽然不能涵盖建筑类型,但却反映了这些青年设计师所在工作地域的建筑发展现状——风格迥异的设计师创造出形形色色的建筑作品。鉴于此,《美国青年建筑师:美国现代建筑设计案例》没有选择某类特定的工程类型——如纯住宅或纯办公建筑。 年轻的独立建筑师应该是知识全面的设计师,他应该精通网页设计、书籍封面设计、店铺设计、住宅设计或景观设计。这使建筑师这个职业变得与众不同,也是对从业者的挑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