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绿化建设大量运用当今世界进的设计构思和施工技术,立体绿化作为世博园区场馆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世博会园区绿化的新亮点。本书主要通过对世博会场馆立体绿化案例的介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解析了立体绿化中的关键技术——墙体绿化构架技术、滴灌系统、防水结构和植物选择,并从赏析的角度介绍了多家场馆的立体绿化。适合园林绿化工作者参考。???
生态世博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办博宗旨,而景观绿化则是生态世博的重要标志之一。本书是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对世博绿化景观项目建设的技术与经验的总结。 本书分规划设计篇、工程技术篇、营造艺术篇和项目管理篇,均围绕“生态”而展开,充分体现了设计理念的领先性、工程技术的创新性、景观营造的艺术性、项目管理的先进性。具有全面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的领航作用,体现“绿色,让生活更美好”。
《生态都市主义》将城市看做一个系统,一个城市生态系统,试图从社会、经济、文化、规划设计和技术等各个方面,来创造一个和谐、高效、绿色的、城市时代的人类栖居环境。系统综合的途径、开放和多视角的探索,是本书的特点。其内容的丰富性和综合性表明了它并不试图给未来理想城市定义一个模式和一条途径,也绝不是一本生态城市建设的手册,而是为实现生态城市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途径、方法和技术参考。
作者长期着迷于研究中国园林、山水画及其与建筑的关系,并用绘画的方式研究建筑,近两年来画了大量独特精美的“建筑山水画”,在豆瓣等网络平台具有颇高人气。本书是作者第一次正式集结出版的画作《幻园》的第二版,《幻园》第一版销售状况良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本次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改进装帧方式,预期也可获得良好的市场效益。
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学科常常处于矛盾的两极之中。一方面观念意识是非常超前的,比建筑学、城市规划都超前,例如在今年我院“世博会场址规划设计”中标方案中,诸如和谐城、正生态城市等比较超前的规划设计理念大都是由景观引领的:而在另一方面,在人居环境学科中,这个学科又常常被认为是落后的,赶不上包豪斯,包豪斯现代运动之初,景观规划设计学术界的现代运动尚未启蒙。直到50年代,该学科领域才有人造反,才有学生拒绝巴黎美术学院式的毕业设计。一方面该学科专业概含面非常广,所涉及的学科专业内容甚至不比城市规划少,可是反过来这个专业也被人认为能力极为有限,在狭义的理解上景观的核心还是园林,园林就是栽花种树,包括在建筑规划界,时至今日,持此想法的仍大有人在,尤其在中国,这种对于景观,风景园林的轻视,导致中国
施奠东、刘延捷著的《世界名园胜境(Ⅲ)(精)》是极为难得的风景园林专著。作者集20多年之经历,全面介绍了世界风景园林,内容涵盖了世界70多个 的150多个经典名园和110多个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以及150多处城乡风物,对世界园林三大体系及各名园与世界遗产都做了专业阐述。共分八卷,欧洲为 卷至第五卷,美洲、大洋洲合为第六卷,亚洲、非洲合为第七卷、第八卷。全套书从作者实地拍摄的20多万张照片中遴选出7000多张精美照片,观念超前,文字精炼,对风景园林的研究、教学、设计、施工、管理都有重要参考价值。一般读者也可视之为一部直观形象的旅游指南。
功能与布局旨在针对项目具体需求所考虑的功能及其落实在基地内的空间位置范围。任何一个景观项目均应包含三方面功能与布局:人们使用、环境生态、景观视觉。对此,当今的景观规划设计,往往是顾此失彼,不是忽视了人们的使用,就是弱化了景观视觉组织,尤其是景观画面序列的规划设计。基于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三位一体的功能与布局亟待强化。 文化与内涵旨在任何一个景观规划设计项目都应当包含一定的文化、表达某些含义,进而营造某种意境。因为景观规划设计不仅是工程技术,更是文化艺术。所以,即使上述三方面已做到炉火纯青,还是远远不够。今天,对于景观这门被公认的为综合的艺术,文化与内涵是使之具备艺术性的前提起点。大凡公认的景观规划设计精品无不叙述着历史、反映着文化、表达着思想、揭示着规律、启迪着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