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日本社区营造先锋人物山崎亮的代表作,被誉为 社区营造领域作品 ,畅销日本和台湾多年。作者在书中系统梳理了自己12年工作的经历和心得,选取了16个不同类型且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介绍自己的工作思路、方法和经验总结。内容丰富,书写真挚,对从事相关工作和研究的人士有参考和学习价值。
本书分为五章:第一章 中国古典园林概览 ,简单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八大要素、园林分类、发展历程、选园特色和造园手法等;第二章到第五章 园林山石景观营造 园林水体景观营造 园林建筑景观营造 园林植物景观营造 ,分别从山石景观、水体景观、建筑景观和植物景观的角度入手,讲解了各章景观的营造艺术和营造技法,并提供了若干园林案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集中了书法、绘画、诗词、建筑、雕塑、植物学、园艺学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因此本书除了介绍园林知识,还介绍了大量人文艺术相关内容,尽可能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做到轻松有趣、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书中介绍的古典园林知识点,尽可能融全面性与代表性于一体,包罗万象、重点突出。本书希望能为读者剖析中国园林要素的营造技艺,供读者品鉴世界园林之母的辉煌图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这本书通过简炼的文字和大量插图以及初学者易接受的基本术语介绍运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要素和材料,更详细地说,旨在论述风景园林构成要素的语汇、意义、共性、潜在价值、以及设计导则。 全书分为地形、植物材料、建筑物、铺装、园林构筑物、水和设计程序这几个独立章节,包含了400余幅精美插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徒手线条图。 *章主要讨论地形﹑地貌以及规划设计起点。第二章和第三章论述植物素材和建筑要素,这两点与地形一起构成了大多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结构与空间组成部分。第四章和第五章谈及用以装饰和美化室外空间,弥补地形﹑植物及建筑不足之处的铺装材料和构筑物。第六章论述在许多景观中作为装饰和点缀形式的水体。本书*后一章把设计程序概括为一个将所有物质设计要素统一为一个环绕风景园林规划设
《景观艺术学(景观要素与艺术原理)》系统阐述了景观要素及艺术原理。在总结和吸收了多年来本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景观的组成要素及其特征,景观要素组合的原则与方法,景观空间及其组织的原理与方法,景观构思、立意与布局的原则与方法,景观设计的程序与方法等。本书共分6章,内容新颖,案例丰富,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风景园林、环境艺术等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也可供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城市园林绿化技术与管理人员及其他景观艺术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采用了大量的真实案例结合理论进行讲解,实际工程项目融入书中,着重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运用案例教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其主要目的是启发设计者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对景观小品设计的理解能力,同时融入传统文化案例、红色文化和在地文化的 案例,注重思政内容融入课堂。符合环境设计专业、风景园林专业以及相关专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每章的结尾都复习题,对本章重点内容做了提问,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布置课后作业,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风景园林专业、景观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建筑设计专业以及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共分为十五个章节,分别为绪论、 章门景设计、第二章停车场设计、第三章导视系统设计、第四章景墙
《iPad Procreate景观设计手绘表现技法》是以Procreate软件为基础的景观设计手绘技法教程,书中全面、系统地讲解了Procreate软件的用法,也是景观设计手绘技法从零基础到提高的专业教程。 《iPad Procreate景观设计手绘表现技法》共分9章,内容包括iPad景观设计手绘概况,Procreate软件操作技巧,景观设计手绘透视概述,景观平面图草图、手绘、进阶表现,景观效果图手绘、进阶表现,以及景观规划分析图制作点拨等。 《iPad Procreate景观设计手绘表现技法》不仅适合景观规划设计领域的相关从业者学习使用,也可作为国内各高校环境艺术、园林规划等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以为零基础的景观设计爱好者提供景观知识学习以及iPad手绘表现的帮助。
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是广西生态环境保护 为重要的地区之一,是中国西南民族岩溶地区典型的高峰林地貌代表,地质景观的美学价值、旅游价值、岩溶地质科学价值及岩溶地质研究水平,在 上享有盛名。研究和分析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和生态环境问题,对促进地质公园和地质景观保护,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园林从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发展至今,已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本书从中国园林的类型、造园艺术和园林建筑等方面,结合精美的实景照片与手绘图片,对中国园林进行系统而深入的介绍,希望读者通过本书感受中国园林美之所在的同时,还能够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主要章节包括:中国的园林、中国园林的造园艺术、中国园林中的建筑,通过对中国园林空间布局、造景手法、山石布置、水景设计、花木点缀的解析,以及园林中园门、宫殿、厅堂、楼阁、轩馆斋室、游赏建筑等的介绍,帮助读者深入认识中国园林之美。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如何在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中提升人的游憩行为体验,以此提升城市品质,在当下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热点研究问题。使用者对城市公园中的游憩体验满足不仅体现在空间设施的资源供给(“物质接触”),还体现在游憩过程中的社会交往(“社会接触”)。和城市社区生活圈的“日常功能供给”结构不同,游憩功能的空间 多的是呈现出以游憩资源为“锚点”构成的城市网状结构。 本书根据游憩资源分布“不平衡”现象得出城市公园的“社交功能”“游憩体验”“人文价值”三个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将 规划学者梁鹤年教授“城市人”理论的“自存一共存”平衡价值观点作为理论依据,“人事时空”四维度要素作为方法依据,提出针对城市公园的游憩行为理论结构假设,进而提出“游憩网”理论。“游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