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病讲求 望闻问切 四诊合参,而脉诊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中医独特的诊断技艺,有悠久的历史。然自古 脉理精微,其体难辨 在心易了,指下难明 。为讲明脉诊,历代医家著书写文,各有贡献,其中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濒湖脉学》为其中出类拔萃者。《濒湖脉学》既博采历代各家之长,提炼归纳,又有个人见解,发展提高了中医脉诊,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医学三字经》的作者陈修园称其 颇佳,今医多宗之 。其已经成为学习脉学的著作。书中的歌诀形象生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俗而不浅,利于初学,故成为中医四小经典之一。 为普及中医知识,本书选取《濒湖脉学》中的精华部分,即27脉七言歌诀,做白话解说。白话解说既参考原书的注文,又不拘于注文,力求简明流畅,适合口袋书精简的要求。前面先简要介绍
如何让中医初学者在短时间内较为直观地掌握脉诊的相关技术,并且理解脉学相关原理呢?本书是初学者可以选择的参考之一。 本书从脉学概要、脉诊的部位和方法、正常脉象、疾病与脉象、真脏脉、诊小儿脉、诊妇人脉、脉证顺逆与从舍等8个方面进行阐述。 本书共收录《瀕湖脉学》所列的27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配以特定的图示,从诊脉的基本要点出发,图文并茂地描述了各类脉象的特征,结合兼脉主病图和记忆歌诀,辅以相似脉鉴別表,简单明了地对各种脉象的脉形、形成原理、主症等进行了介绍。本书多图、多表、多归纳,语言简洁,层次清楚,方便读者快速理解、记忆诊脉之要。希望能为各位有心学习中医脉学的读者提供帮助。
准对数视力表挂图1张,按国家标准GB1153 2011制作的标准视力检测符号及相应数值。护眼守则一份,简明介绍一些科学、有效保护视力和防控近视的方法,供家长和青少年参考。
李可老先生经过六经八钢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搜集了大量针灸、救急要方。本书记录了李老对有关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泌尿、五官、皮肤等各科急危重症的治疗方法。李可将临床各科疑难杂症真实病例记录在案,总结出独到的救治经验。本书载有李老自创方剂28首,其中以破格救心汤、攻毒承气汤等救治各类型心衰危症及多种急腹症为称道,还记录了对急性胸膜炎、他发行肺间质纤维化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痢疾、肝病等急危重症的治疗。本书是一本中医治疗急症、疑难症不可多得的好书。
《脉诊速记手册(中医速记手册丛书)》介绍中医脉诊的方法。书中详细描绘了28脉的脉形、特点和辨别方法,列举了相应的临床常见病证。书稿内容线索清晰,配图精美,文字简练,方便读者学习、记忆和查询。
◆连续三年 被评为医学院校学生*喜爱的工具书! ◆比第1版新增 临床上运用到的耳穴、头穴线和足穴 ◆获2008、2009年度 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 奖
《伤寒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它创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其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学术体系,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和实用价值。《伤寒论》全书共十卷,二十二篇,书中列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证候,以及霍乱及病后劳复等内容。它的理论体系及辨证方法,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理论和临床诊断、治疗的发展。
本视力表严格按照*版国家标准(GB11533-2011)要求设计、印制,搭配赠送*版眼保健操示意图1张。本视力表较旧版标准对数视力表有以下几点改动:①首行视标由原来的单个视标增加为2个视标;②视标的朝向由原来相邻的两个视标朝向可以相同,改变为现在的相邻两个视标朝不能相同;③要求左侧列小数记录值,右侧列5分记录值;④使用说明要求加上校正表和换算表。
《天星十二穴》为中医普及学堂曾培杰老师开讲的 轻松学歌赋系列 之一。天为棋盘星作子,北斗光华耀太空。此十二穴为人体最重要的穴位,是道家全真派七子马丹阳金针度世心传,也是中医歌赋名篇。经曾老师精彩的讲解,可以让读者更轻松深入的理解人体经穴奥秘。本书不单讲穴位知识,还涉及修学、用药、养生、锻炼等内壮身心的学问,可谓是妙趣横生,言简意赅。读后令人拍案叫绝,中医悟性大开。是难得的中医类普及佳作,值得大家品阅收藏!
《针灸穴位全真图解(第二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郭长青及其团队编绘。采用*腧穴定位标准,把针灸歌诀与穴位定位结合起来,帮助记忆。全书采用真人拍摄照片与解剖图结合的方式标示穴位,定位更加直观,重点穴位配有断面解剖图,可进一步加深对穴位的认识。本书*版深受读者欢迎,畅销10 万余册。本次修订更使穴位图片与文字介绍在视觉上完美结合,也改正了*版的少量错误。希望本书能使初学穴位者更快更准地掌握穴位定位,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学习针灸学及经络穴位相关知识。
《中草药彩色图谱》遴选500种常用中草药(包括植物、 动物和矿物),涵盖基原识别与中药应用知识,内容涉及药材来源、基原动植物形态、采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性味、功能主治、验方等,并配图展示中草药原动植物形态特征及药材性状,是一本实用的中草药教学、生产、检验、贸易以及家庭用药参考书。
作者将人体经脉化入山河之中,以自然万物的灵动描绘出人体的十二经脉穴位地图。当它们都变化成有形之躯,会是怎样一幅山河景象?书中充满想象力的绘图将穴位的特性展示得逸趣横生,所附文字解说更能帮助读者直观理解经脉及穴位的相关知识。 本书作为一部精美、有趣的人体经脉科普读物,非常适合广大中医爱好者及更多想要了解中医传统文化的青少年阅读。
《肘后备急方》为晋代名医葛洪所著,是我国现存较早、实用价值很高的一部方书,也是现存*早的急症诊治专著,以廉验效宏而被誉为 岭南中医*书 。现存《肘后备急方》全书八卷,共73篇,采取因病检方的编写体例,涉及的疾病上百种,一至四卷内科病为多,五至六卷为外科病,七卷为虫兽、中毒等,八卷为百病备急丸散及牲畜病。葛洪对于诸多疾病的认识可以说是开创了我国传染病学和临床急症学的先河,因此一直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其以青蒿治疗疟疾的经验更为今日青蒿素抗疟发明之远因,屠呦呦教授正是受《肘后备急方》启发,发明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于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本项目首次精选现存版本中刻本清晰,内容*完备的广州儒雅堂刻本加以校注整理,同时将《外台秘要》《千金方》《普济方》《医心方》《医方类聚》中明确注明
《伤寒论》是两千年来中医汤液学的基础。目前解读《伤寒论》一般都采取漫谈或者概述的方式来解读。《大医至简 刘希彦解读伤寒论》一书用严谨专业的态度,本着完全尊重原著的立场,逐条逐句解读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汉代经学*的成就是以经解经,完全用经书的语境和文化背景来解。本书也继承这一传统,在解读立场上本着严谨的态度,完全尊重医圣立场,绝不引入医圣不涉及的概念。力求将这本经典用现代人的语汇,清晰而准确的传达给今天的读者,为《伤寒论》的研究增添新的内容。
《伤寒杂病论》,汉代张仲景撰,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古代医家称其 为后世医方之祖 。《伤寒杂病论》著成后,由于当时纸张还未发明,被传抄于竹简之上,不久便已散乱。西晋王叔和重新加以编次,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使得原书得以保存。至北宋年间,《伤寒杂病论》在政府领导下进行了整理和校勘,史称为宋本《伤寒论》,后世通行本多据此版本为底本。光绪二十年( 1894 年),仲景第十六代孙张绍祖将家藏第十二稿《伤寒杂病论》传与桂林左盛德,其内容较宋本多出三分之一,并称王叔和 所得相传为第七次稿 , 其间阙如固多,编次亦不相类 。此版本经罗哲初手抄,传与其子罗继寿,继寿将手稿于 1956 年献给广西人民政府, 1960 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称为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1934 年至 1935 年,医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 《本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也是已知早的中药学著作,对后世影 响巨大。《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 分上、中、下三品,卷一为上经,载上 药一百二十种,为君;卷二为中经, 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卷三为下 经,载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左使。本书以清代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 为蓝本,以梁朝陶弘景集、尚志钧辑校《名医 别录》、柳长华及吴少祯主编《神农本草经》 等为参考,仅留本经原文,编制字母索引,便 于随手翻阅、查找。明显错字,径直修改,不 再出注。
《脾胃论》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李杲所著。李杲(1180-1251),字明之,号东垣老人,曾从著名医学家张元素学医。《脾胃论》成书于李东垣晚年,是东垣的代表著作,强调 人以胃气为本 , 脾胃内伤,百病由生 ,是补土派的代表性著作。先哲赞曰: 东垣先生之方,医门之王道也。 可见后人对其学术思想的认识和推崇。 内伤法东垣,外感用仲景 ,然因医学背景与今日不同,《脾胃论》一书之行文、用药与今有异,故晦涩难通,学习时多有费解之处,难以登堂而入其室。为方便读者学习,本书对《脾胃论》进行了解读,以白话对原文进行语译,对难点进行释疑,辅以大量表格、图示,将晦涩之文字化为一目了然之图表。尤其是本书依据五行、六气、升降浮沉的整体观,首创 方阵图 ,以药物在方阵中的 点位 对《脾胃论》方剂进行表达,为中医方解之首创,可使用药
本书编写重点体现 读经典、做临床 精神,内容框架以思维导图形式列出,对描述古代症状词汇的解释和部分条文内容归纳总结则在旁边加以标注,以方便中医爱好者、学生、医师学习、查阅和自注。
本书稿是中医基础知识的查阅速记手册。书稿的内容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与病机学说等。全书稿文字简练、扼要,具有易记和便于查阅的特色。适合中医专业学生、中医生和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
本书的用意在于,让喜欢针灸的人了解针灸,让学习针灸的人热爱针灸,让从事针灸的人享受针灸,让中国的针灸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因此,本书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经络病症、脏腑病症、时间性病症以及其他病症的一针疗法。适合喜欢针灸的人和从事针灸的人学习阅读。
一旦深入了解人体,我们将感叹于它的精巧、复杂以及整体表现的高适应性。即使历史上大师与天才层出不穷,人类至今仍造不出可与人体相比拟的机器。《人体解剖学:结构和功能图谱》以抽丝剥茧的方式,从整体到局部地直观呈现这台 完美机器 。 首先,它从维持人体功能运转的视角,介绍了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12个系统,然后又根据器官分布的部位,逐一详尽地介绍人体的头部、颈部、胸腔、腹部、手足等部位。通过将解剖意义上的美学与实用相结合,本书用300余幅局部高清大图及人体示意图,层层揭示出我们平时并不熟悉的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筋膜,并进一步借助分解图深入展示的工作动态。 《人体解剖学:结构和功能图谱》由澳大利亚新威尔士大学解剖学权威,与全球40多位专家联手打造,经北京协和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