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其中运用六经辨证法对杂病进行了辨证施治,使杂病的辨治方法得以扩展,为后世进一步运用六经辨证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著者从六经辨证角度系统解读了《金匮要略》。全书由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组成,共33章。总论部分概述了六经辨证在《金匮要略》病因病机、诊断、治则、方药等方面的应用特点。各论部分是每个病证六经辨证应用的具体内容,以方证为主,从“症-病-证-治则-主方-加减法一现代应用”等多层次,剖析了杂病治疗中六经辨证的整体性,详述了每个经方的方证循证依据,并附以经典名家案例。 本书立足临床实践,构建了相对完整的杂病六经辨证理论与临床应用体系,便于临床掌握与应用,可供临床医生、中医院校师
本书内容经过编者的精心设计,以超声心动图临床 实践为核心,涵盖心脏胚胎发育、胎儿循环至新生儿循环 的转化、心脏节段分析法、心功能评估方法、先天性心血 管畸形、川崎病、心肌病、暴发性心肌炎、肺动脉高压、 心包疾病、心腔内血栓等方方面面。同时,本书结合儿科 特点,专门设计了小儿累及心血管的综合征这一章节,并 且围绕先天性心脏病讲述了先心病介入治疗术中超声心动 图监测和引导及复杂先心病外科手术围术期的应用;同时 还结合目前研究热点,讲述了超声心动图在体外膜肺氧合 (ECMO)治疗中的价值。可谓包罗万象,几乎囊括了所 有小儿超声心动图所涉及的范围! 图像是超声心动图的灵魂。本书突出超声心动图以 动态图像为特点,收录了大量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静态及 动态数字化图像,并且编者为书中动态图像录制了讲解音 频,通过
本书引进自世界知名的牛津大学出版社,由美国凤凰城St.Joseph医疗中心Barrow神经研究所著名神经外科专家Peter Nakaji教授及华盛顿大学神经科学中心Michael R.Levit博士,联合众多神经血管外科专家共同编写。书中收集汇总了神经血管外科众多经典病例,着重强调临床实践,针对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大量真实病例,从病情评估与计划、确定治疗方案、手术过程、术后管理、并发症及处理、医学证据与预期结果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各角度还特设了精华要点提示,帮助读者理清临床实践中的各个环节。本书通俗易懂,图文互参,不但对神经血管外科医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还可供神经内科、外科一线临床医师工作中阅读参考。
赵葵、潘建虎、张联合主编的《疑难病例集萃》共收集106例病例,包括全身各个系统的各种疾病,既有疑难病、少见病,也有常见病(不典型表现),我们将病例按发病主要部位 头颈部、胸部、腹部与盆腔、肌肉与骨骼等整理成篇,而其他疾病一篇则包括皮肤疾病、血液病、代谢疾病和累及多器官的系统性疾病等。每个病例的具体内容包括简要病史、实验室检查、其他影像检查资料、PET/CT(PET)或SPECT/CT(SPECT)或核医学影像、影像解读、*终诊断、鉴别诊断、教学要点等(按病例实际情况录入)。在本书中, 其他影像检查资料 是指除核医学影像以外的影像资料。
本书分理论篇、实践篇和序言篇三大篇,从回顾中国医学的发展史为写作切入点,探究了医学与科学的关系,讲述了胃癌的研究、肿瘤本质的探究、整合肝病学等内容,总结了医学发展的普遍规律也应是“分久必合”,着重强调在医学研究细化的同时,要有“整合”的概念,这样才能让医学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神经系统(基础与临床 第2版)/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 翻译教材》提供了医学生所需的有关神经系统的基础与临床的核心知识,并且是以标准教课书中不具备的系统整合方式予以提供,即根据临床需要综合和重组神经系统学科基础知识,以实现形态与功能、微观与宏观、正常与异常、生理与病理等多种知识的综合和重组;强调了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神经系统(基础与临床 第2版)/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 翻译教材》分为两部分。前面的章节讲解了神经系统的整体组成和调控其功能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并用单独的一章讲解了神经系统的临床检查。后面的章节围绕临床案例展开,构成《神经系统(基础与临床 第2版)/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 翻译教材》的主体部分。每一章都是从临床情境开始,通过对患者问题的呈现引发出对特定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