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免疫组织化学应用于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已成为病理诊断工作中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技术方法。作者在参考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精心编写出版了本书。全书分上下两篇,共19章。上篇为总论,主要介绍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常用的染色方法及注意事项、染色中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下篇为各论,介绍免疫组织化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按系统编排,分别介绍了各个系统以及每种肿瘤诊断时常用的标记物、表达情况及意义。本书内容新颖,科学实用,反映了本学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有助于病理科医师在肿瘤诊断中对标记物的正确选择和运用。可供各级医院病理科及相关科室临床医师、科研工作者阅读参考。
尽管免疫性不孕不育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免疫性不孕不育的诊断与治疗/不孕不育诊断与治疗丛书》组织生殖妇科专家、生殖免疫学专家和泌尿男科专家,按照女性不孕、男性不育和实验室诊断技术三个部分编写免疫性不孕不育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及新进展。在编写过程中,相关编写者不仅查阅和借鉴外相关专业的文献,而且结合自身临床和科研经验,尽量使编撰的内容既能代表当前国际前沿水平,又能结合临床实际,使读者获得对免疫因素在不孕不育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更为直观的认识,以达到进一步普及和不断更新免疫性不孕不育知识的目的。 《免疫性不孕不育的诊断与治疗/不孕不育诊断与治疗丛书》内容丰富、全面,是一部免疫性不孕不育高级参考书,读者对象主要是医学院校的学生、医院和
谭壮生编著的《免疫毒理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了研究免疫毒理学的目的、意义、发展历史、主要研究内容、免疫系统的基本知识、免疫毒物、免疫毒性机制、免疫毒性的影响因素及研究方法等,各论重点介绍了一些常见免疫毒物的来源、接触机会、体内代谢转化、一般毒性概括、免疫毒性表现及免疫毒性机制。
抗体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和预防医学以及临床医学各领域,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并为新药的开发、疾病的诊断及防治开拓了新的前景。本书是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继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后又一本经典名著,简要阐述了抗体的理论,详细地介绍了抗体应用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全书分为11章,包括抗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和特点,应用抗体的选择和处理,组织和细胞免疫染色技术,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技术,免疫亲和纯化技术,基因工程重组标记蛋白的设计和应用以及抗原表位的分析等。本书内容翔实、实用性强。 本书可供从事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药卫生等学科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教学人员及研究生参考。
本书共44章,详细介绍了五种肝炎病毒表达的各种病毒的抗原,介绍了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的各种细胞和分子及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对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免疫学应答及其与疗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述。本书内容新颖、翔实、系统、全面,是肝炎病 毒与分子免疫学进展的总结,适合从事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研究生、本科生等参考使用。
本书共分十一章,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免疫血液学各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随着成分输血的兴起与发展,基因诊断与治疗的引入,经典的输血概念和手段发生了变化,对我国临床输血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免疫血液学是保障成分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临床医学、法医学、人类学均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和重要意义。 目前有关免疫血液学的专著出版极少,不能满足现代临床输血和医学的需要。本书结合了外该领域的研究动态,是一部实用性较强的学术参考书。本书适用于从事血型和输血专业的工作者、研究人员以及临床医师、护士、法医工作者和医学院校的检验系、医疗系的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