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本内容原为拜伦·古德在罗彻斯特大学人类学系主办的1990年度摩尔根讲座上的四次演讲,后经修订补充,作为讲座配套出版物之一于1994年出版。本书并非一部民族志专著,而是采择多个地点的民族志素材对医学人类学所做的理论反思与推进,是力图贯通作者此前20余年对医学人类学之思考的一大努力。在对以生物医学为典型代表的实证主义与经验主义疾病观的批驳中,在对数种医学人类学研究取向的斟酌中,作者倡导一种与批判理论保持紧密关系的解释或曰意义中心取向,尤其说明了将病患作为嵌于地方道德世界、政治关系、时间之流等等中的“审美对象”予以解读的理论潜力。
冲击波碎石技术因其安全有效,不必住院,无须麻醉,且性价比高,而成为国际上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方法。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详细介绍了冲击波碎石基础理论与研究,结合有关冲击波的发生原理,系统阐述了医用冲击波物理特性、冲击波碎石的物理机制、冲击波的生物学效应,同时还介绍了当今国外冲击波碎石的科技研发动态;下篇则分类介绍了泌尿系结石冲击波碎石的应用原则和操作技术,包括“普通”泌尿系结石、特殊患者结石、畸形肾结石、急诊结石和特定成分结石的冲击波碎石技术,还结合循证医学,重点阐述了冲击波碎石应用的标准与规范;书末还附有2个附录作为学术拓展的内容。本书内容全面系统,理论与实践并重,适合泌尿科临床医师及相关医技人员参考阅读。
几丁聚糖源自于几丁质,但几丁聚糖的溶解性能大大拓宽了几丁质的应用范围。因此,近年来,以几丁聚糖为基质的生物医用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研发出许多新的产品。本书在章首先阐述了几丁聚糖的基本性能及其化学反应,然后介绍近年来人们关心的几丁聚糖衍生物及其复合材料。在第二章中,不仅介绍了本作者制定的医用几丁糖企业标准,而且给读者引述了国际上药用及医用几丁聚糖的国际标准。第三、四章将我们多年来的基础研究和工作较为详细地介绍给读者。第五章介绍几丁聚糖的发展趋势,以使广大读者有所了解,并共同参与开发。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医药和科研工作者,对在校大学生及研究生也不失为一本良好的参考用书。
同当前靠前外同类研究综合比较,本书特点如下:(1)定位高:立足于各级行政管理要求,重点关注公立医院发展方向和目标。(2)创新性:创新公立医院管理理念和思路,同时也是对医院管理方法和工具的创新。(3)科学性: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多方专家共同参与下不断修正完善考评办法,使得很终指标体系的设计立足现实,融合了医院经济管理措施和行为,较好地解决了不同医院间因业务差异带来的指标设计和评分问题。(4)实用性:结合医院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实际,立足于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现状,服务于公立医院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