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报告结局的测量:原理、方法与应用》由刘保延主编。患者报告结局的测量是从患者角度评价疾病干预后疗效的一种新方法。《患者报告结局的测量:原理、方法与应用》首先介绍了患者报告结局测量的原理和方法。从理论层次阐释了患者自我感受在疗效评价中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内容,论述了与生存质量和满意度的关系;其次从方法学角度。结合美国PROMIS团队的研究模式和内容,详细讲述了患者报告临床结局量表的研制方法,包括域体系构建、指标确定、条目筛选、量表的信度效度评价方法;最后,以具体疾病的患者报告临床结局量表为例,介绍了量表的研制、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和工具的应用方法,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恶性淋巴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异质性很强、病理分型复杂、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转归千差万别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对淋巴瘤研究的不断深入,淋巴瘤WHO2008新分类,在WHO2001分类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的亚型。而且随着PET-CT、流式细胞术和分子遗传学等诊断技术在淋巴瘤诊断和分期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以及PET-CT扫描检查被引入疗效评价,国际淋巴瘤研究组织修改了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此外,鉴于不同亚型的治疗策略各异,同一亚型患者中如何预测常规治疗无效的高危病例;在不同患者中各种细胞毒性药物和靶向药物毒性可能不同;患者因身体状况、重要器官功能变化、并发症等差异,非常需要知识指导的个体化治疗。所以,多学科合作制定合理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措施,在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下联合治疗,对于显著提高淋巴瘤患者的缓解率、长期生存率和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先生计划于11月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文心点石——中国美术馆陈礼忠寿山石雕刻艺术展”,这是第一位福建寿山石雕刻艺术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意义非凡。本书乃配合此次展览所作。书中收录约160件陈礼忠先生的石雕作品,集结了其近年来的大多优秀作品,是本具有欣赏价值与收藏价值的图书。
当我们作为影像医师初入临床时会遇到各种问题,却得不到答案。本书是在连载于日本《住院医师笔记》杂志中备受好评的《影像诊断重点课程》的基础上编写的。全书分头、胸、腹部3部分,17个专题,结合典型病例由书中住院医师,放射医师和带教医师从影像解剖、典型征象、病理及诊断要点4方面提出问题,详细解答,帮助读者建立一套清晰有效的影像诊断思路。
《支持儿童研究行动100条》是一本写给老师,同时家长也可以阅读的小书,我们尝试用一种崭新的文本表达方式,在正确认识和理解“儿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限度的支持“儿童研究”这个话题进行建构。我们用清单方式规划了100条行动建议,也可以说是行动规则、行动制度,分享给打开《支持儿童研究行动100条》开始阅读的每一个读者。
遵从系统毒理学丛书的编写要求,本书共十七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后三部分为各论,分为工业(环境)毒物、药物和生物毒素。本书详尽论述相关基础知识、进展及其当前研究热点。
第5轮本科法医学专业卫计委十二五规划教材之一。培养具备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的法医学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法医学教学、科研、鉴定及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坚持新旧知识的有机衔接和内容系统化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