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证治歌诀》一卷,清·王旭高著。本书为王氏对陈无择《三因方》中运气方所编歌诀与方解,并附有“五瘟丹”、“姜桂汤”及“司天运气图歌”、“司天在泉六淫治例”等运气相关歌诀12篇。本次整理以无锡徐湘亭家藏抄本为底本。王氏对运气理论研究颇深,书中王氏提出“执司天以求治,而其失在隘。舍司天以求治,而其失在浮”的观点,并根据自己临床经验进行组方比较、增损化裁,多有见地,可为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免疫系统是由一系列器官、细胞和化学信号传递机制构成的,它们就像一个团队协同工作,来为人体对抗感染提供防护。本书主要介绍了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关键触发信号,以及它们是如何施加保护效应的,其中包括先天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当免疫系统无法被有效激活时,就会导致严重的感染、遗传性疾病乃至艾滋病。而在另一个相反的,过度的免疫反应则会导致炎症性疾病,比如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过敏和哮喘。免疫系统是人类健康的核心,也是众多医疗研究的关注点,尤其是在疫苗设计中对免疫记忆(长期的持续保护)创造的利用,已成为医药研究的主要突破点。随着免疫疗法和疫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将能够更有效地对抗21世纪的主要疾病。
本书是《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材》之一的《医用基础化学》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溶液和胶体、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基础、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羧酸和羧酸衍生物、胺和杂环化合物、生物分子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作者在长期临床,具备治疗大量疑难杂症的经验后,对于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思想有深刻领会,再结合师门传承和理论学习,对艾灸运用有独到心得,尤其推崇宋朝窦材《扁鹊心书》,欲凭此治病救人、授众以渔,故将艾灸 点滴体会集结,同时以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 艾灸著作《扁鹊心书》,从而汇成此书。书中对窦材的核心学术观点和医技予以辩证分析,令人从独特视角审视中医内核。由于窦材医术高超,却喜贬低仲景,二者实乃医界一时瑜亮,而盲人摸象,各见其偏,诸子泥执之处,正是深入杏林之路。
本书是阐述奇经八脉辨证论治的专著。 全书首以概论,论述奇经证治沿革,奇经辨证论治内容及奇经用药特点。继按阴维、阳维、阴蹻、阳蹻、冲、任、督、带八脉分为八章。每章列释名、循行、腧穴、生理、病证文选及病机、治则、用药选说、穴位主治及证治条辨等节,详细阐明了奇经八脉的病证治法。制方150余首。书中论据及证治,上本《内》、《难》,下及百家,结合著者体会,密切联系临床实践,颇切实用。不但开创奇经辨证论治法,亦可羽翼脏腑辨证。故为学习和研究祖国医学不可少之参考书。
本书共分为四篇:内容包括:党政篇、客户篇、媒体篇、员工篇。
叶放编著的《医道探微--与国医大师一起守望中医》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叶放教授与国医大师探讨中医的心得与思考。叶教授作为周老名医工作室的负责人,二十年来一直围绕周老工作,是周老 信任的人,也是对周老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了解 清楚的人。此书稿虽为叶教授著作,但是深深带有周老思想的影响,又在周老思想上进行 深入地反思。
《新编长沙方歌括》是以《长沙方歌括》为参考,将伤寒论113方有关的条文,各方汇集在一起,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语作为《新编长沙方歌括》诗歌的组成部分,能保持原来韵脚的予以保留。不能保留的,或觉拗口的则重新选择合适的韵脚,汇聚成新的诗歌。使诗歌尽量接近原文。其中大部分是 尝试与《伤寒论》原文关键词结合,创作的新诗歌。既保持了原《长沙方歌括》中药味组成以及计量几何,又 多加入了原文关键词。重要方剂如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理中丸等的加减变化及禁忌比原诗歌 连贯、通顺、押韵背起来朗朗上口。背会新编诗歌,然后再背诵原文,会有亲切感,背诵起来大为容易。固此新编诗歌可以成为喜爱诗词歌赋的杏林人士,或初学者、中医爱好者学习、背诵《伤寒论》的一条途径。
余瀛鳌先生是我国 的中医文献学家、 早倡导中医临床文献研究者,又是中医临床大家,本书主要总结其临床文献学学术特色以及临证诊疗思想,并对余氏临证常用的45首“诸病通治方”,从病因病机到治法治则,再到方源、加减用药,进行研究与总结归纳,并附临证验案以供读者参考赏读,或可希冀举一反三之功。
本书以现行五年制中医药类 教材《温病学》为蓝本,通过各类图表形式的运用,将所学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其条理清晰、简明扼要、知识点突出,并附有习题及答案,方便掌握。本书适合中医院校学生和中医爱好者、自考及自学者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