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写,作为继续教育的自学教程的《流行病学原理——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在开展与健康相关的现状或事件的监测和调查时,所涉及的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基本步骤。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可以对公共卫生实践以及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本教材共包括六个章节,每一章节都提供了相关的练习和自我测验题,便于自学和检验学习效果。该书简单明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读性、可操作性,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调查的实践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本书首先对人兽共患传染病的定义、分类、流行和防控进行了总括,又针对外重新出现的和新出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分别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与病理学、临床学、实验室诊断、防控和进展等方面对社会危害严重、公共卫生安全告急、经济损失巨大的77种新旧人兽共患传染病作了详细的介绍和阐述,以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和政府官员提供可资借鉴的原始材料。本书内容广泛新颖,方法具体可行,既有作者们长期从事传染病学工作的经验体会,又搜集和归纳了外传染病学、病毒学、细菌学以及寄生虫学研究方面的进展和成就。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研究生及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传染病学工作者以及医学和动物医学临床和实验室人员参
本书共17章,概述了肺结核的发病学、现代控制策略、临床分类和表现,详述了肺结核的诊断与冶疗方法,包括实验室诊断、内镜诊断、病理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化学药物冶疗和各种辅助冶疗方法,以及咯血、气胸、并发肺部感染和耐药性肺结核的冶疗等。作者长期从事结核病防冶研究的临床工作,为编写本书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阐述了的内容科学、新颖、实用性、指导性强、适于临床医师、结核病防冶人员、基层卫生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参考,亦可供肺结核患者及其家属参阅。
预计未来几年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仍会在我国流行。为了及时总结手足口病临床诊治经验以指导今后的临床实践,潘家华教授经过的工作,组织10余位曾在手足口病一线工作的专家编写成本书。全书包括了手足口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护理等内容,同时也反映了现代儿科疾病的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技术,是一本内容简洁、实用性强,以临床诊断和治疗为主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可供广大同行参考。
本书是介绍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发展历程的传记性专著。公共卫生的作用和角色只有当灾难来临时才会突现,而作为阵守前沿的哨兵,他们的处境最危险,承担的社会压力也,而在初创阶段的物质基础又往往最为简陋。 本书从二战时期在美国南部活跃的“战地疟疾控制”项目写起,以时间为纲,全面介绍了半个世纪以后美国CDC如何从无到有、从被漠视到被全球同行业所景仰、从筚路蓝缕到成为美苏争霸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全书脉络清晰,语言犀利风趣。资料翔实,很多得自于作者与当事者的直接访谈。中国的公共卫生尚处于进一步完善的阶段,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可借鉴美国CDC;这也正是本书译者的切身体会和翻译此书的初衷。
临床流行病学是将现代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和社会医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临床医学领域,从患病个体的临床诊治扩大到患者群体特征的研究,以探索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等规律的一门方法学。临床流行病学强调严谨的临床研究中的设计、测量和评价(design、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n clinical research,DME),从患者群体角度出发,研究疾病的病因及其影响因素、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并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的证据,通过排除各种主、客观偏倚的影响,有助于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尤其是将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强调临床医疗决策都应建立在新近、临床科研证据的基础上,为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和筛检、预后评价、不良反应分析以及医疗质量评估的科学化提供最可靠的证据。临床流行病学作为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
在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观察临床症状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本书给出了优质的传染病临床彩色照片。第三版包含500余幅照片,并配以简洁而高水平的说明,这些有指导意义的说明为临床医师在诊断中得到关键结论提供了保证。 第三版最为; 对包括分支杆菌感染,特别是结核病和麻风病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和扩展; 完全新的部分是艾滋病,包括病毒学、流行病学及其临闲特征; 内容涵盖广泛。 本图谱努力为学生和新执业和医生诊断常见疹病提供指导,为有经验的内科医生提供少见但重要的疾病的临床图谱。由于许多疾病很少见,而且又缺少图谱说明,因此把传染病的所有内容都包含在一本图谱中是不可能的。本书重点强调了疾病的临床方面,为了使书显得完整,对于致病微生物和相关病理又做了简洁说明。对图谱所附带的文字说明,本书做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