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预防接种示教培训指导手册》详细介绍了预防接种法律法规、预防接种门诊基本设置和管理要求、疫苗免疫程序与接种原则、预防接种服务实施、疫苗管理和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操作、疫苗和注射器管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与处置、其他常规免疫规划工作、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与控制、预防接种案例警示教育及预防接种常用英文等内容,并通过大量图片对云疫苗馆的各操作系统进行了详细描述。全书内容详尽,条理清晰,实用性和可读性很强。
艾滋病改变了每一个HIV感染者及其家庭的命运,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防治艾滋病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由赵燕主编的《HIV感染诊断治疗与预防咨询问答手册》汇总了各级艾滋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以及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在为HIV感染者和病人提供服务和咨询过程中遇到很多技术性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了分析解答,可为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本书根据对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要求,结合目前的学科发展状况,系统地介绍了传染病专业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等内容。全书共分8章,分别介绍了传染病学总论、病毒性疾病、立克次体感染、细菌性疾病、螺旋体病、深部真菌病、原虫病、螨虫病,涵盖了 51 类常见的传染病种,全面反映了传染病学的基本理论、相关疾病的发展变化、诊治预防的经典方法及临床进展现状。本书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和指导性,可作为传染病学医师专业知识的培训教程,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医师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工具书和参考书。
本书严选了在人类历史上对人类造成巨大影响,大家应该知道的33种常见传染病进行解说,涉及细菌、病毒、寄生虫、螺旋体等,向读者充分展示了对人致病的几类常见的重要病原体类型及代表。本书详细解说了传染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及预防方法详细解说了传染病的基本信息以及疾病等相关内容。本书使用了较多的图表、插图等,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内容。
本专著分两个专题进行研究,专题一为新技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重点跟踪了远程诊疗技术、健康码技术、无人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5G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案例;专题二为国内外应急管理体系,研究了中国国家一体化应急信息平台的搭建、中国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及中国应急预案编制等问题,同时研究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国家应急预案体系,并对我国应急体系的发展完善提出了改进建议。
本书是结核病防治研究成果专集,从广东省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广东省1999-2021 年结核病疫情监测结果、广东省结核病菌株耐药性基线及监测结果、广东省学校结核病疫情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核病防控模式、结论和建议及2021 年广东省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各地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情况入手,总结了近二十多年广东省结核病防治领域各项研究成果,是广东省结防战线的专家学者对本地区的结核病流行特征及防治体系效能全面的、深入的实践探索和实验研究的结果。本书寻求广东省疫情的本地基线和防控体系的科学模式,以期为新时代广东省结核病防治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宝贵而科学的参考依据。
《SIFIC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临床实践指引(2013年)》由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组织医院感染各相关专业的专家共同编写,从临床角度阐述如何正确预防与控制感染,内容涵盖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技术、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转运、检验报告的解读、临床用药及重点病原、重点人群和重要部门的感染预防与控制,以及职业防护与培训等多个领域。 《SIFIC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临床实践指引(2013年)》有以下特点:,注重临床实用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第二,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如重点病原(MRSA、VRE、CRE等)、重点人群(呼吸机相关肺炎、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相关尿路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患者)、重点科室(ICU、手术室等)的感染预防与控制以及抗菌药物管理等问题,进行了重点介绍;第三,编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和应急处置的基本程序及要求、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应急处置技术路线及工作流程为两个总纲,围绕基础性的流调技术、疫情早期分析研判技术、监测预警技术、风险评估技术、现代检测技术、实用个人技术、甲类传染病疫情的个案流调和重点场所流调技术以及重点传染病的防控技术八类调查处置技术展开具体内容。同时加入近年新冠疫情对流调技术的新要求、真实案例研讨等实用内容。可使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更加深入掌握疫情现场调查的总体思路、步骤和要求,熟练掌握现场数据收集、样本采集、个人防护的方法和要点,为培养实用性人才提供了有效路径。可供高校预防医学专业以及各级卫生应急队伍和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
全书以有效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为中心,以问答的形式,引领大众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旨在对公众宣传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确的、权威的、专业的防护知识,避免公众产生恐慌心理,做到正确认识、做好防护、维护健康。
本书从医疗社会史视角探究19世纪英国以“免疫接种与隔离”为代表的天花防治举措演变历程。自18世纪人痘接种术传人英国以来,以萨顿法和牛痘接种术为代表的医学革新成为防治天花的新举措。在英国政府、医学界和民众各种形式的参与下,19世纪英国天花防治几经变迁,从以人痘接种、萨顿法、牛痘接种为代表的免疫接种为主演变为免疫接种和以莱斯特方法为代表的隔离并行,天花防治成效显著。英国天花防治体现出医学进步与传统观念的碰撞,中央政策与地方自治的权力调整,政府政策与民众诉求的协调,形成渐进性、灵活性与独特性的特点。19世纪英国天花防治,作为传染病防治范例之一,在传染病 化的 ,仍有其现实意义。
《临床流行病学:疾病结局的研究(第3版)》通 过阐述影响疾病预后因素的研究原则与方法,重点讲 解了诊断与治疗干预相关问题,这与医疗工作者息息 相关。作者讨论了对患者或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的不同 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特性以及各自的优势进行了评 价。作者韦斯同时展示了如何将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 结果应用到临床医疗决策的实践中去。 与之前两版相比,本版《临床流行病学》极大地 拓展了*对照试验这一章,并新增了由Peter Cummings与Noel S.Weiss联合署名的Meta分析一章 。Meta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将同质可比的不同研究结 果进行整合。这种研究方法在30年前还不存在,而近 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种研究在帮助我们解 释以患者为对象的医学研究结果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 越大。在疾病结局的定量评估方面,《临床流行病学 :疾病结局的研究
本书为医学科普儿童读物,针对人群为学龄前和学龄早期的儿童(10岁前)。这个年龄的孩子因受到腺样体和或扁桃腺肥大而阻塞气道的影响,不知不觉中改变原来的鼻呼吸方式为口呼吸方式,即使去除了气道阻塞的原因,张口呼吸仍然会成为习惯。而长期的张口习惯*终会影响儿童的颌面部发育,即改变颜值。本书希望能在家长教育孩子改变口呼吸习惯方面为家长提供一种方法,以儿童能理解的方式了解口呼吸的危害,从而配合家长进行口呼吸习惯的矫治。
《常见病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丛书:风湿免疫科分册》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品种为依据,选择风湿免疫科治疗风湿免疫科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骨质疏松症、关节痛等常见病、多发病中疗效确切的中成药,详细介绍了所选中成药品种的处方、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药理毒理、临床报道等内容,并附有常用中成药简表,条目清晰,查阅方便。该书以临床实用为特点,以安全合理使用中成药为宗旨。针对当前70%的中成药为西医大夫所开具的现状,注重面向临床医生和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以西医病名为纲,中医证候为目,密切结合临床,详述常见证候及中成药辨证选用规律。
现阶段,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全国各级学校即将陆续复课,如何让聚集性强的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掌握新冠肺炎的科学防控知识,是我们彻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环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校园防护手册》这本书内容共五章,分别是新型冠状病毒简介、预防原则、校园防护措施、早发现与早治疗、校园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前两章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础知识的介绍;第三章是重点,详细介绍了从口罩、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到学生生活学习各个场所的防护措施,再到心理防护等;第四章主要说明疑似感染的判断等知识点。第五章校园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可以帮助在校师生提高对于校园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防范意识,有助于推动整个公共卫生安全观念的普及。
由无锡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编的《残 疾预防工作知识问答手册》以 三级预防 为主线, 通过问答的形式,围绕残疾预防工作常见问题以及公 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全面、系统地对残疾预防知 识进行了阐述。本书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有 实际指导意义。 一级预防是有效预防疾病和致残性伤害的发生。 需要通过免疫接种、咨询及指导、预防性保健、选择 健康生活方式、重视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 等措施得以实现。 二级预防是防止疾病和伤害导致残疾。需要通过 早期筛查、定期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 方式、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等措施得以实现 。 三级预防是防止残疾发生后出现*严重的残障。 需要通过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康复咨询、支持 性医疗及适当的护理等措施得以实现。
本书采用科学性和实操性相结合的特点,以一项 以医院为基础的新发重大传染病预警、应对和运营优化 研究实例贯穿全书,重点针对各级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存在的问题、医疗资源缺乏及防护物资短缺、部分医院的应急响应预案失灵等突出问题,从传染病监控及预警、应急资源配置、应急响应机制建立、政策及制度保障等不同环节,探讨及分享如何对各级医院的新发重大传染病预警、应对和运营现状进行优化和完善。此外,还提供了两个专题案例分享医院新发重大传染病防控管理规章制度和药学应急响应与资源配置模式,以期能够为医院管理者提供管理实践和经验借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知识110问》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以及长期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和流行病学研究的专业人员编写,旨在系统、准确、快捷地普及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知识110问》分基础知识篇、病毒篇、就医篇、防护篇、居家出行篇五大部分,以简洁明快的答问和现代感十足的插画,逐一回应群众关心的诸多疑问,务求清晰实用,希望能为助力提升全民传染病防治素养尽一份绵薄之力。
2019年12月,湖北武汉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本次防疫诊疗中,影像学检查对疾病诊断、分期、动态评估和疾病转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图谱由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相关影像专家编写。内容针对影像和临床医师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实际临床工作需求设计,收集了30余例典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HRCT和同步超声影像图进行对照分析,试图为临床一线医师床旁快速诊断和治疗评估提供实时影像学依据,有助于提升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临床实时精准诊断和治疗能力。 本图谱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部超声和CT的影像基本征象、诊断流程对比并列呈现,有助于影像科、呼吸科、急诊科、ICU和超声医师在短时间内对疾病诊断、分期与动态评估等。
本书由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专家团队编写,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遇到的困惑提供解答,给予可操作的建议。 全书分为新型冠状病毒基本知识、公众预防措施、医疗机构不同部门防控要点、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环境清洁消毒等板块,同时给出了30 余个工作流程图,供医务人员在实践中参考。 本书在梳理和借鉴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省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一系列通知、规范和指南,以及各个专业领域发布的各类专家共识、文献的基础上编写,贴近实践,贴近临床,供各级临床医护人员参考使用。
马迎华、马军主编的《学生重大疾病防控技术实践与应用》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和第2部分是项目组提供给示范基地的健康教育课件模板和学校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资料,第3部分、第4部分和第5部分是从示范基地学校自发创作的教学资料中评选出来的优秀童谣儿歌、优秀体育课教案和优秀大课问方案。在本资料编写过程中,特别注重科学性、教育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紧密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教学环境,以健康行为获得为导向,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这些内容为学校教师组织健康教育课、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家长健康教育培训以及开展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等,提供了简便易行、即学即用的参考资料,为学生重大疾病防控适宜技术的应用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