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珍妮特·特拉维尔、大卫·西蒙编著的《下肢肌筋膜疼痛和机能障碍--触发点手册(2)(精)》包括躯体下半部分的肌肉,而靠前册包括躯体上半部分的肌肉。本书遵循靠前册的格式,也是仔细专注于细节,而且同样反映出作者之间的通力协作和相互依赖。这些作者贡献出各自的临床经验,孜孜不倦地追求对问题的认识。
本书为全新第2版。著者从临床问题的生理学基础着手,精细阐述,同时辅以丰富的公式和示意图帮助理解。内容不仅涉及血液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问题,还有渗透压、尿电解质、相关用药等问题。文中配有大量实际病例习题,思路分析、过程讲解清晰,可帮助读者轻松掌握临床问题,准确决策,精准处置。
《图解全身体格检查》将按照近期新版《诊断学》(第9版)中全身体格检查的要求,完整的罗列了全身体格检查的条目,并做了条目详细解释和检查手法重点提示,同时,对于每一个条目涉及的解剖学知识,均配备了纯手工绘制的解剖彩图,让使用该书的读者,不仅可以轻松的掌握全身体格检查的相关内容,也可以轻松的复习相关的解剖学知识,便于对检查条目深入、细致、简单的加以记忆。
全书共分三篇。篇为基本理论,分循证医学概论、临床科研的设计、临床测量、临床科研的评价和临床流行病学中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进展5章;第二篇为初级篇,包括由临床研究生或临床医生研讨班学员撰写的23篇临床研究设计实例及评价和20篇临床研究论文及评价。第三篇为高级篇,包括INCLEN资源和培训中心的临床流行病学专业硕士生的8篇课题设计及评价、17篇临床硕士或博士毕业生或临床医师撰写的临床论文和国外杂志的临床论文及评语。 本书主要介绍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临床科研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实例。该书内容丰富,以实例为主展开理论研讨和评价,既有充分的理论阐述与设计要点,又有大量的示范实例及其点评。因此,本书可作为研究生、在职医生继续教育及部分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亦也可供大、中、小医院临床医生与辅
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引领下,在迎接协和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临床营养治疗学》第3版终于在2020年问世了。这是本书问世16年以来优选和最全面的一次更新和扩展,充分反映了临床营养学近10年来的研究进展和学术成果,也是我们16年临床营养应用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阶段性总结,更是对百年协和临床营养发展历程的致敬和献礼。 本书可供高等医药院校医疗、护理和营养专业研究生和本科教学,以及“专升本”教学和成人本科继续教育使用,也可作为临床营养的专业参考用书。相信本书将秉承一贯的严谨、求精、科学、实用的编写理念,
于布为、杭燕南主编的《 理基础(精)》共分22章,包括结合麻醉学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 物的相互作用以及 与呼吸、心血管、血液等全身各系统的关系。还有受体学说、离子通道学说及基因学等基础理论以及 物经济学、麻醉药的临床药理试验和伦理学等。本书既有药理学的基础理论,又有与临床麻醉紧密结合的药理学知识。内容新颖,反映时代进展。为从事 理学理论教学、麻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临床麻醉和外科ICU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黄捷英、刘凤奎、谢苗荣主编的这本《常见临床 病例精解(第2版)》列举了70余个常见临床病例。 每个病例从分析患者的主要症状入手,逐 一讲解如何采集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及体格检查), 如何分析各种资料的意义,在各 种可能的诊断中逐步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抓住问题 的本质,再辅以必要的实验室 检查,得出初步的临床诊断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书编写完全模拟临床诊疗 过程,对培养基层医师的临床思维非常有益,适用于 全科医师和基层医务工作者, 以及刚刚进入临床工作的实习医师、研究生和低年资 住院医师参考阅读。
《作业治疗导论》(第5版)是一本作业治疗专业的经典教材。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 部分,通过概述作业治疗的历史和哲学、当前问题、专业未来趋势及 作业治疗实践,向读者介绍作业治疗领域。第二部分,侧重介绍作业治疗从业者,从业者的实践教育要求、角色和责任、伦理和法律层面的内容,以及专业组织。第三部分,通过描述作业治疗实践架构、与实践相关的生命周期变化、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环境和模式及服务管理职能,集中探讨作业治疗实践。第四部分,重点描述作业治疗过程,首先概述评估、干预和结果评估所涉及的过程,然后回顾实践模型和参照系,以此来设计干预计划。该部分包括描述作业治疗从业者所需特殊技能,选择治疗活动和干预模式,建立治疗性关系和发展治疗思维。 通过不断改版修订,《作业治疗导论》(第5版) 方便读者学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简称《指南》)是多学科专家根据循证医学的证据达成的共识,本书版2010年出版后深受医生欢迎,第2版在版基础上针对4年来的临床实践和医学模式改变,对《指南》的解读更加客观翔实。分30章对《指南》进行详细、精辟的解读。每一章直接针对《指南》涉及的内容,全面介绍了文献资料和当前共识,深入阐述了科学制定《指南》的临床依据,以帮助广大医师更好地学习和贯彻《指南》。本书针对性强,观点明确,内容经典,作者,病提供参考文献支撑,适合临床医师尤其是内科医师阅读。
近年来在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领域,临床医师与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强迫症的诊断与治疗,《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和国际疾病分类1版(ICD-11)都将强迫及相关障碍单独列出,强迫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一些强迫症状、重复行为现象的普遍存在,如重复关门、检查等,社会民众对强迫症似乎多少知道一些,经常开玩笑说自己或者他人是不是得了强迫症。偶尔的重复行为并不意味着就患有强迫症,只有到了严重影响生活且感到痛苦不能摆脱才有可能被诊断为强迫症。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强迫及相关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0.8%~3%。虽然该疾病不是精神科所有疾病中患病率高的,但治疗的难度却是排在前面的,而且致残率较高。尽管大家好像都听说过强迫症,但是,研究发现民众对强迫症的相关诊断、心理评估、治疗知之甚少,
全书共分二十八章,主要内容包括重症医学的简明发展史、模式与组织架构、按器官系统编排的器官功能监测与支持措施、常见重要疾病的监测与治疗及重症医学基本技能。重点从临床运用的角度进行阐释和描述,力争满足重症医学临床一线从业人员的理论参考及实践指导需求。
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列出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常见疾病的医嘱及特殊情况下的医嘱,并采用注的形式对医嘱中重要检查、治疗及使用注意事项、其他可选的替代方案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既注重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实施,又强调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还附个别疾病的评分表、临床常见化验参考值、儿科常用化验正常参考值、儿童心电图各波的正常参考值及处方常用外文缩略表。 本书适合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的低年资医师、研究生、实习生及全科医师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