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著由47位作者执笔编写,全书分为3篇,共有40章。篇为高压氧医学概论,共17章,阐述了高气压医学的历史、高气压基础物理学、高压氧的生理作用、氧中毒、高压氧治疗的禁忌证与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处置、伤口愈合与高压氧作用于感染的基本原理及儿科应用、舱内危急重症患者的处置、加压条件下的用药、高气压护理、氧舱设备及关于高气气压医学的经济问题等。第2篇为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共17章,介绍了高压氧治疗减压病、气体栓塞症、一氧化碳和氰化物中毒、气性坏疽、骨髓炎、软组织感染、脑脓肿、真菌病、放射性组织损伤,高压氧治疗烧伤、植皮与皮瓣移植及挤压伤、筋膜间隙综合征和其他创伤性外周缺血、异常失血性贫血、特殊难愈伤口以及治疗局部缺血再灌注的机理等。第3篇为研究领域,共6章,介绍了高压氧治疗重型颅及伤、麻风病、急性
作为一本全球书,新版的《解剖列车》将运用功能整体观来帮助您拓展视野,提高临床能力——此外,网站上还有各种音频、视频资料作为补充! 什么是解剖列车? 传统的解剖学研究强调单块肌肉的起止点和骨连接。解剖列车则从肌筋膜的功能和力学传递的角度拓展了我们的思路——或好或坏——远处的损伤或疼痛能够干扰张力的分配。 本书清晰地描述了人在功能上的整体性,是由连续的筋膜网络构成,形成了“有迹可循”的肌筋膜“经线”。身体的稳定、张力、拉力、固定、回弹及姿势代偿都是通过这些经线来分配的。通过该经线图,本书为徒手和运动治疗师提供了全新、整体的治疗策略以恢复和改善人体姿势与运动功能。 该理论为操作者提供了下列益处: 1. 《解剖列车》对任何方法均有价值。一旦模式确立,这些经线就可以简便地用于评估和治疗,
《CRRT实践操作教程(第2版)》是以《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 版)》为基础,分实践基础、操作规程、风险管理、答疑解惑4章,介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技术及临床应用。编者从操作者的角度,详细说明操作步骤,并对每一步操作配以图片,清晰直观,以指导医护人员准确、规范地掌握此项技术,提高其临床操作技能。《CRRT实践操作教程(第2版)》是一部临床工作的实战书,适合重症医学医护人员学习参阅。
本案例为基础的文本提供了常见和不常见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本书的前两部分专门介绍在照顾帕金森病患者以及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时遇到的各种运动和非运动问题。接下来的一些章节,讨论了基本的和其他特殊的、罕见的震
《酸碱失衡及治疗(中文翻译版)》是NicolaosEMadias教授和F.JohnGennari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主编的第一版基础上,又与HoracioJ.Adrogu6教授和JohnH.Galla教授合作,并在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26个国家作者的帮助下编写的新书。《酸碱失衡及治疗(中文翻译版)》回顾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以及动物和人类的酸碱平衡的研究成果,并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看法。《酸碱失衡及治疗(中文翻译版)》涵盖的知识广泛,资料丰富,以大量的图表、参考文献和相关数据及公式介绍了酸碱平衡的基础知识、酸碱平衡紊乱评估与临床应用、治疗等,并收集了作者亲历的范例,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并被美国医学院协会主席(JoedanJ.Conhen,M.D.)誉为关于酸碱平衡领域的一本新的百科全书。 《酸碱失衡及治疗(中文翻译版)》可供临床各科医师、研究生、进修生参考使用。
《西医治不好的病 一位医生对慢性病诊疗的反思》由保持探索之心;我国的医学体系;西医的疾病诊疗;西医的治疗手段;西医理论的缺陷;氧化医学、炎性细胞活化理论与慢性病;抑郁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根源在肠道,发病在大脑;痛风——肝肾慢性炎症的结果;糖尿病——肝胰慢性炎症的结果;心脑血管疾病——血管慢性炎症性疾病;癌症——长期慢性炎症引起基因突变的结果;精神心理疾病——与代谢有关的疾病十二章构成。
《临床营养支持与治疗学》从药师的视野出发,在吸收当前临床营养支持与治疗新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对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发展史、临床营养风险与筛查、基础营养学理论、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技术、药物与营养素的相关作用、营养支持治疗的药学监护、特殊人群及各类疾病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临床营养支持与治疗学》结构严谨,内容充实,除临床上常用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技术外,还介绍了膳食举例、食疗与食谱编制等方面的内容。 《临床营养支持与治疗学》适合临床医师、护师、药师、营养师及医学生阅读参考,还可供患者及其家属学习备用。
本书是射频治疗疼痛的专著,由靠前一线射频镇痛专家团队编写。全书共6篇,分别介绍了绪论、镇痛治疗、椎间盘射频治疗、肌肉射频治疗、癌痛射频治疗、射频镇痛治疗护理等内容。本书内容详略得当,对于目前射频镇痛治疗的主要前言进展也进行了较多的论述,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本书适合疼痛科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现代脊柱外科学(第3版 套装共6册)》的雏形源自1983年定稿、1984年5月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脊柱外科临床研究》一书。之后又在同一出版社出版了《颈椎病》(1987年完稿、1988年2月出版,责任编辑是王慧娟女士)和《下腰痛》(1990年元月完稿,同年8月出版,责任编辑仍是王慧娟女士);此两《现代脊柱外科学(第3版 套装共6册)》除简装本外,另有一批高标准的精装本。这在当年缺书、少刊物、纸张紧张的年代十分难得,难怪当我将《颈椎病》(精装本)(全为道林纸、硬壳)送给重庆三军大黎鳌教授请他指教时,他十分惊讶地说:“多少年见不到如此精美的出版物了!” 5年后更为精致的《现代脊柱外科学》正式出版,此书完稿于1995年春节,正式出版发行为次年11月,有50多位中外学者参与撰写,全书内容除涵盖颈椎病、下腰痛和脊椎
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项目《口腔颌面-头颈外科手术学》鉴于口腔颌面部手术与头颈部其他手术的共性,将口腔颌面部手术与眼科、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整形外科等有关手术综合成书,为国内。以大数量住院手术治
作为一本全球书,新版的《解剖列车》将运用功能整体观来帮助您拓展视野,提高临床能力——此外,网站上还有各种音频、视频资料作为补充! 什么是解剖列车? 传统的解剖学研究强调单块肌肉的起止点和骨连接。解剖列车则从肌筋膜的功能和力学传递的角度拓展了我们的思路——或好或坏——远处的损伤或疼痛能够干扰张力的分配。 本书清晰地描述了人在功能上的整体性,是由连续的筋膜网络构成,形成了“有迹可循”的肌筋膜“经线”。身体的稳定、张力、拉力、固定、回弹及姿势代偿都是通过这些经线来分配的。通过该经线图,本书为徒手和运动治疗师提供了全新、整体的治疗策略以恢复和改善人体姿势与运动功能。 该理论为操作者提供了下列益处: 1. 《解剖列车》对任何方法均有价值。一旦模式确立,这些经线就可以简便地用于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