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消化与健康的图书。一日三餐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但是我们可能并不知道当食物被咽下后, 接下来会怎样。同样, 我们大多也不是十分了解自己的身体对吃下的食物有什么样的反应。
这本《消化系统西医难治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略》由魏玮、唐艳萍主编,分两个部分,上篇没有安排解剖、生理、病理及一般治疗等常规内容,而将重点放在医学模式、医学目的、心理因素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心理测试及心理疏导等方面。神经—内分泌—免疫与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功能性疾病关系密切,这是重新认识某些消化道症状诊断与治疗的着眼点。以中药为主的某些中西医结合治疗很可能是通过神经—内分泌一免疫网络来发挥作用的,这在通里攻下、理气开郁及活血化瘀等治则的研究中已得到许多有力的证据。注意心理因素在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学会用心理疏导治疗疾病,对于不少医生还比较生疏,很值得注意。本书下篇选择22种疾病作为临床诊治内容,涉及面较广。按照主编提出的要求,不同编写内容所占比例比较合理,难治病中的
本书共分十章,章介绍了消化系统常见症状以及各种症状的常见病因、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第二章介绍了上、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诊断思路、治疗流程和进展。第三至第八章分别介绍了食管、胃、肠道、肝胆、胰腺、腹膜与腹膜后疾病的诊断思路、诊断流程、治疗措施、治疗流程及各种疾病近年来的诊疗进展。第九、十章分别介绍了胃肠动力诊治方面的新技术和内镜下诊疗技术。本书编写目的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尤其是消化专科医师建立正确的临床诊疗思维,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本书以合理用药为目标,选择12种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对每种疾病给予合理或不合理处方各15例左右,并详细分析其合理或不合理之处。对于不合理处方则再提出修改处方的建议。希望能帮助读者提高药物治疗合理性的认识。本书中有些病例并不涉及合理用药的范畴,如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或涉及误诊漏诊。但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在制订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之前,首先应当分析病情,考虑有无误诊漏诊之可能,是否需要联合非药物治疗手段,而不是一味在药物治疗上下功夫,因此这些病例也被入选。
由姚光弼主编的《临床肝脏病学(第2版)》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共9章,介绍肝脏的结构、生理和生化、免疫学、再生、损伤、组织和细胞病理学、肝脏病的临床检查、影像学诊断、肝脏病的并发症与后果;各论共19章,包括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自身免疫、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胆汁淤积、药物和毒物所致的肝病、脂肪、酒精、肝脏肿瘤和囊肿、肝脏的血管、肝脏的感染、肝脏的遗传、全身对肝脏的影响、儿童期肝病、妊娠期肝病、肝脏病的外科治疗、肝脏病的内科治疗、肝脏病的介入治疗、肝脏病的数学模型等。全书由近60位活跃在科研、临床线的专家共同精心编撰而成。在第二版中,每位专家都对所写的章节做了新的补充,也增加了新的图表,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 《临床肝脏病学(第2版)》理论联系实际,以实用为原则,其中肝脏病的治疗是本书
本书为《现代中医疹疗手册系列》之一,由长期临床一线工作的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学术造诣较深的专家学者编撰。本书依据中华医学会各有关分会制定的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从诊断、治疗、预防、调护等多方面分别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等40余种常见病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充分发挥中医、西医各自的优势以及互补作用。并以其实用性、系统性、科学性、治疗方法的多样性为特色,展示中医、中西医在肝胆系疾病研究中的新进展、新成果。本书适用于从事中医、中西医肝胆临床工作的医生临证参考,尤其对大学毕业3年内的住院医师、实习医师以及区县极的中医临床医生为手册。
本书采用了通俗易懂、查证方便的问答形式,阐述了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疗中的临床问题,同时注重精简明确。全书重点虽在临床,但并不偏废基础知识,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引证理论,又以理论指导实践,使读者读后能从理论上得到启发,实践上获得指导。 全书共分七个章节。章主要介绍消化系统的常见症状,强调症状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各症状的鉴别要点;第二章到第七章为消化系统各论,分别论述了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胆道和胰腺的各种疾病,着重阐述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种,并介绍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此外,对于临床常见的胃、肠道和肝脏疾病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讲解了的幽门螺杆菌根治方案以及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措施,同时以罗马Ⅲ标准为诊断参考,增加了部分胃肠功能。鉴于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发区,本书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