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在借鉴外文献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疑难肿瘤病例,精心筛选了40余例心肺及胸腺疑难肿瘤病例进行详细介绍。全书共有300余幅精美图片,主要内容包括支气管、肺、胸膜、心脏及胸腺肿瘤的WHO分类解读,疑难肿瘤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临床病理诊断思路,内容新颖,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本书适合病理科、心胸科和肿瘤科初、中级医务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在整理近现代医家临床报道的基础上,把有关冠心病的经典处方和新经验方中的药对系统地总结、提炼,按照病机、治法理论进行分类,详细介绍每个药对的 药对来源 、 配伍意 、 用量用法 、 使用禁忌 、 古今名方 、 临床报道 、 名医验案 等内容,并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做简要点评,努力做到所示药对所出有自,所具有理,所用有准、有常、有变,内容全面、丰富、新颖,编排合理,便于快速检索,是实用性极强的中医治疗冠心病组方参考书。
本书介绍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概念;血脂异常和其他危险因素在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事件中的作用;强化调脂治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稳定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证据;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病学会指南。实际上,很多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并没有LDL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因此,本书还介绍了很多的评估高危心血管事件的其他危险因素,循序渐进地讲解了如何进行生活方式改善,包括膳食、运动、戒烟以及药物治疗的策略,以最终安全、有效地达到合理的调脂目标。适于心血管科研究生、临床医师。
周围动脉硬化被视为冠心病的等危症,给我国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本书由多个学科的50余位专家倾力参与,精心编写。结合了近几年外进展,详细阐述了老年周围动脉硬化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研究方法,发病机制与病理特点,以及临床诊断、治疗、综合防治等方法;关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的手术治疗方面,多位外科专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利用大量图片,生动展现了的外科治疗方法。本书基础与临床兼顾,内科与外科结合,内容严谨通俗。是多学科关于老年周围动脉硬化领域全面、、实用的参考书。
这本实用性书籍精炼了危重心血管疾病临床相关问题,系统汇集了处置各类突发病症的方案,并以展示临床真实环境的手法,试图帮助临床医生建立正确的危重症处理思路和方法。全书在编排上也作了相关创新,既便于查询,又能帮助读者在处理同类的问题上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有利于读者尽快掌握心脏危重症处理的精髓。
冠状动脉0CT成像技术于2005年引进中国。由于OCT是一项全新的血管内成像技术,虽然其成像原理与IVUS类似,但其操作方法和对图像的解读与IVUS比较有其不同特点。为了让中国的心脏科医生深入了解OCT技术,我们组织美国、日本和中国有关的专家编写了这本参考书。本书共分十五章,从OCT基本原理,与组织病理对照,具体操作方法,OCT图像解读,与IVUS图像比较,OCT在评价易损斑块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也对最近开发出的频域OCT(FD—OCT)进行简要介绍,这种新技术克服了过去OCT操作步骤繁琐的缺点,扩大了临床应用指征,并且可以得到更好的图像质量。本书主要从临床角度分析和评价OCT目前在临床应用的情况,希望对心脏科医牛了解0CT技术能有所帮助。
第三版《On call cardiology》提供你处理值班时可能遇到的心脏疾患所需的指导。你可在本书中找到有关疾病床边诊断、心电图解释及其他重要内容。同时此书还包含了药物作用、适应征、不良反应以及常用心血管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版对前版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包括: ·新增一章——胸部X线影像解读,为此提供大量有意义的胸部X线影像图谱。 ·用2种色彩加强心电图图谱的视觉效果。 ·新增50张插图。 ·更新参考目录,并附于各章节尾。 此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部分——引言,包括六个章节:章,值班期间诊断和处理问题的思路;第2章,关于值班会诊问题的记录;第3章,心脏疾病的胸外体格检查;第4章,心脏检查;第5章,心电图临床应用速成指南;第6章,胸部X线影像解读。欲正确处理值班时所遇各种心血管问题,须参考这些章节
氧化厘激(oxidationstress,OS)是指机体在內外环境中有害刺激的条件下,体内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species,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cactivtrO—gspecies,RNS)所引起的细胞和组织的生理和病理反应。本书首先从分子角度介绍了氧化应激的过程及分子机制、信号传导途径、活性氧及活性氮的检测、体内的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线粒体及內质网应激,进而详细介绍了氧化应激在机体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如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心力衰竭、心肌病、房颤、衰老等疾病过程。以氧化应激为切入点,结合近年研究的进展,全面分析了以上病理过程的发病机制,并从抗氧化的角度提出了治疗方案,为临床医生及科研人员全面认识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