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45亿。高血压已然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慢性杀手。大多数人对高血压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它的危害性长期被忽视。与此同时,各种虚假信息披着“奇效”“偏方”的神秘外衣,弥漫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致命的隐形推手。也让医生与病患备受困扰。高血压有哪些类型?高血压会遗传吗?高血压能“ ”吗?血压稳定了可以停药吗?可以用保健品替代药物吗? ……作为一名专业的心内科医生,张之瀛大夫将自己多年的临床诊治经验倾囊相授,提供真正专业、有效的建议,手把手教您如何辨别真伪,如何科学降血压,成为您的贴身医生,守护您和家人的健康。
本指南阐述了UA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与NSTEMI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危及生命的疾患,是美国急诊医疗和住院的一个主要原因。仅在2004年,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 r HealthStatistics)就报导了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enarysynd rome,ACS)作为或第二诊断的住院患者达1565000例次,其中UA为669 000例次,心肌梗死为896 000例次〔5〕。首次发作的平均年龄男性为65.8岁,女性为70.4岁,所有年龄组的ACS患者中,43%为女性。2003年,在美国有4 497 000人次以心血管疾病作为诊断到急诊科就诊〔5〕。CAD的这种高发生率状况,使得许多并不是心血管专科医师的医务人员在治疗其他疾病过程中会遇到UA/NSTEMI,尤其是在门诊和急诊科。本指南旨在帮助心血管专科医师和非专科医师对这类症状急性发作的患者做出适当的评估与治疗。这些临床实用指南还对这类患者的住院治
近半个世纪以米,医学技术水平有了令人瞩目的提高,概括地讲,医学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流行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的逐渐深入,我们对多种疾病的本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其预防、诊断与治疗理念不断更新;二是大量新的诊疗技术、设备与药物相继问世,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手段。这两方面的进步,为我们更好地防病治病奠定了基础。在此形势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新的防病治病理念,如何科学规范、合理地应用这些新技术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课题。毋庸置疑,科学的发展为人类进步所必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我们战胜疾病的重要保障。然而,如果这些新技术、新设备、新药物被不规范应用则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我们需要高举公益、规范、预防和创新这四面旗帜,确保医疗卫生事业
本书为高血压诊断和治疗的专著。编者们参考了大量的外资料,尤其是近年的文献,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高血压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的经验编写而成。书中除对高血压的基础、流行病学和临床等各方面的研究作全面的阐述外,着重讨论原发性和继发性中的难治性高血压。在讨论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中,还专门介绍了高血压基因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于临床的前景。 本书内容新颖,其编排和阐述的重点与以往出版的高血压专著有所不同,更具特色,更适合临床诊断和治疗参考,因而更有应用价值。
本书是《中医外治验案丛书》的一个分册,简要论述了中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汇录了38位名医关于中风的医论和医案;精选了现代医药期刊文献登载的中药外治疗法、针灸穴位疗法临床经验97则,方法实用、通俗易懂、疗效确切。本书适合于中医从业人员参考,也可供患者及家属参照阅读。
本书为McGraw-Hill公司出版的有关急诊医学系列图书中的一种。人民卫生出版社已经在该系列图书中精选部分图书进行出版。本书涉及急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对于临床中的治疗,包括药物与其他治疗进行了循序渐进的、极有针对性的描述,并适时给出总结精要,使人一目了然,使用性强,非常适合于从事急诊专业的以及心血管专业的医生阅读。
宋文宣等编著的《心血管内科合理用药问答》共分16章。章共分20节,在节中重点介绍时间药理学与心血管用药的关系、合理使用各种心血管药物的关系、机体对药效的影响以及药物对人体的影响。在第二~二十节中,重点介绍各种心血管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等,以便于读者随时查阅相关药物的临床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在第二~十六章中,重点介绍了各种心血管病的诊断与合理用药要点、用药注意事项等;同时简要介绍了相关非药物治疗方法,以便使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对该种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和方法。本书采用问答方式全面介绍了心血管病防治的合理用药问题,便于读者查阅,也便于其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应用。适合于医药院校毕业生、实习医生、进修医生、社区医生、内科医生、急诊科医生、
《临床麻醉学热点--心血管问题剖析》由中美两国60余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麻醉医生编写而成。全书共55章,每章从临床疑难病例入手,分别从临床背景、文献循证、该领域争议焦点、专家意见及作者建议层面解析心血管手术和非心血管手术麻醉中对患者安全威胁、处理最为棘手的循环问题。内容涉及术前准备、心血管药物及监测;心血管手术临床麻醉;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循环支持和重要器官保护四个方面。本书编写别具一格,可作为麻醉医生,临床各科,特别是心血管领域的医生,重症监护医生和护士及临床专业的医学生学习、参考使用。
Gary V.Heller、Robert C.Hendel编著的《核学临床应用(第2版)(精)》简明、系统地介绍了核学的诊疗程序、检查的原理方法以及检查结果的判断解读,涵盖了核学的技术方法。 《核学临床应用(第2版)(精)》插图精美,为需要了解掌握该学科技术的临床医师及心内科和放射科进修医师、实习医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是从事核学的医师考取相应证书复习所的参考书。
血管腔内治疗可以说是一个边缘学科和交叉技术。血管外科医师在掌握传统外科手术技能的同时,必须学习和掌握血管腔内介入技术,否则就跟不上临床医学的发展,更不能有所发明创造和贡献。掌握介入技术需要严格的训练和的经验积累。本书的编著者是在这一领域积极探索的血管外科学和介入放射学的中青年专家。本书是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他们扎实的理论素养的体现。 本书共分22个章节,主要对周围血管腔内技术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周围血管的解剖、血管内超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门静脉高压的介入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回顾过去l4年糖尿病合并心脏疾病的诊疗历程,以往人们认为,糖尿病患者的是可逆转的,临床上的治疗并不积极,相关的研究也不多。糖尿病患者经常被排除在大规模临床研究之外,主要是因为这些患者合并的血管疾病可能掩盖了在非糖尿病患者中的可能获益。 逐渐地,来自血脂、血压、血糖以及其他心血管相关研究的证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也可以从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治疗中获益,与非糖尿病患者相似。但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事件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因此其危险下降更为显著。 现在,糖尿病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等危症。但是,令人失望的是目前改善血糖控制的措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效果较差,不如降脂和降压治疗。同时,一些糖尿病亚组人群,如糖尿病’肾病或自主变患者,相关的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及死亡危险的研究资料较少。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