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有17章,系统阐述了心脏以及大血管疾病的超声心动图的临床特征,力求系统、完整地叙述心血管疾病病理解剖及分型、病理生理和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 本书的第1版出书至今已经10余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影像检验技术的发展,超声心动图这一学科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因此本书基于国内外超声心动学的新知识、新进展,对本书进行了改版更新,更加切合当前临床医技人员和心血管科医师的需求。
本书共 20 章内容,以个案为主要讲解形式,主要目的是指导心脏病学家和放射学家在利用核医学图像评估心血管疾病时的一些实用的技巧。书中配有大量高清图片,清晰地阐述了 PET 和 PET/CT 、 SPECT 和门控 SPECT 、心肌灌注成像及核素心室造影等热点问题,并对核医学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巨大潜力进行了论述。
本书作者Richard A.Jonas在书中详细阐述了他和波士顿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医疗团队多年密切合作中所采用的现代医疗实践技术。该书包括许多精美图片,提供了许多关于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术中处理方面全面而详细的信息。此书不仅可以作为一本显示应该如何进行手术的手术图谱,更包涵了一种由诸多学科标准所支持的循证方法,以此来解释何时且为何应该进行手术,以及手术的风险、益处和潜在并发症。在近的15年来,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并继续以快速的步伐向前发展。现代的医疗实践比过去更需要由大型医疗团队所进行的合作努力,医疗团队不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医生,也包括儿科心脏病护士、儿科心脏病内科医生、灌注技师和呼吸技师、儿科心脏病监护医生、儿科心脏病麻醉医生、超声影像医生和MRI及心导管室的技术员。所有这些人
本书为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管理提供了切实而必要的指导,对先天性心脏缺陷患者各生命阶段的治疗及护理情况作了介绍。该书编写团队成员均为具有大量临床经验的医学专业从业者,本书专门阐述了先心病患者在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包括新生儿、胎儿和婴儿 - 儿童和青少年 - 成人)的临床护理问题的连续性。本书按特定先天性心脏疾病划分章节,每个参考资源丰富并高度概括的章节介绍了特定先天性心脏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测试、治疗护理和与年龄组相关的结果,并包含了从多年在儿科心脏病学领域实践获得提示和技巧。这个颇具可读性的文本是一个伟大的学习工具和实用工具,便于医学生、医师和护士在面对先心病独特的临床挑战时加以参考。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增加了2016及2017年典型病例,并对以前的病例进行了修正及删改,共收录了81个发生在心内科的案例,均为原发心血管疾病发生了变化,包括心脏破裂、肾功能不全加重、肝功能不全加重、严重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甚至恶化、心衰加重、上消化道大出血、脑梗死、脑出血、洋地黄中毒、严重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严重高钠血症或低钠血症、严重低钙血症、突发室颤、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拓宽了超声对血管和浅表器官的检查范围,尤其是超声影像的自身特点,即实时性、无创性、无放射性、高分辨率及普及性等,使其在血管和浅表器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血管和浅表器官已成为超声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为此,我们邀请了此领域的10余位超声专家共同撰写本书。全书共分16章,前半部分介绍血管超声检查基础和血管疾病的超声鉴别诊断,后半部分介绍浅表器官疾病的超声鉴别诊断。综观本图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每一脏器各种较难鉴别的疾病归为一节,以便对比分析鉴别诊断。②重点描述疾病声像图特点,始终抓住超声鉴别诊断中“同病异图”和“异病同图”的重要线索。同时,每种疾病尽可能配有不同特征的多幅图像(包括典型与不典型的),并将不同疾病的类似图像编辑在一
医学的发展和创新依靠所有从事医学工作的学者和临床医生们的努力,尤其是当中取得成就的专家和大师,让后来者们了解他(她)们的工作历程、学习他(她)们对医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借鉴由他(她)们奠定基础的成果、追随他(她)们披荆斩棘的道路,这样才能后继有人,发展和创新才能持续不断。有鉴于此,旅美学者阎鹏教授编写了《世界心脏大师百年通览》一书,以在心血管病学历史上做出开创性、先行性业绩的学者为主线,介绍了他们的履历、贡献、所获荣誉,以时间为顺序,以心血管病外科专科发展为主要切入点,兼论心血管病内科专科、心血管病理形态学和影像学的进展,逐一介绍了各种心血管病手术名称和来源、术式及其应用的目的和范围。编者用15个章节分别介绍了100多位心血管病内、外科领域的重量级人物,通过严谨的原始文献(508个)搜
心电图运动试验是心电图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溯其发展,从20世纪30年代起,运动试验就开始受到重视;在40—50年代期问,学者们对二阶梯运动试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至50年代中期以后,二阶梯运动试验逐渐被平板运动试验和踏车运动试验所取代。随着国际上相关研究的进展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在心电图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方面,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1957年黄宛教授首先开展了二阶梯运动试验,该方法一直沿用至20世纪70年代末。直至我国上海可自行生产平板运动仪,我院才开始相对较多地应用平板运动试验。由于当时心电图记录为单导联、平板运动仪为手动操作、与心电图记录不同步等原因,每日接受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的患者很有限。而自1984年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平板运动仪后,我院心电图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逐年增加。目前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临床教学中积累的复杂疑难心电图病例,撰写成的“案例分析”性专著。按讨论方式分两部分。部分:心电图精读(解难)是以病例入手,分析心电图特征,结合临床和心电动态变化作出诊断,进步讨论诊断思路、鉴别要点、机制和临床意义等;第二部分:心电图教学查房(答疑)是结合临床病例,以“三级查房形式”对临床和心电图困惑问题进行答疑讨论。渴望对读者提高复杂心电图分析能力有所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