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健编著的《传染病突发事件处置》作为培训之一,重点对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传染病监测与异常情况发现、风险评估、现场调查、个人防护与安全、实验室检测、暴发(流行)控制措施、社会动员与风险沟通、特定情形下的传染病防控等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置的基本原则、通用技术、方法等进行了讲解和阐述;并提供了若干典型案例,全书共十个章节。本书的编写主要采用传统传染病流行病学原理和防控实践相结合,也引入了许多现代传染病流行病学及监测控制,以及现代应急管理的新理念、新概念和新方法,力图在保证内容科学性的前提下,突出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感染免疫学》一书主要介绍感染免疫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应用。20世纪以来,医学微生物学发展不断融合了免疫学、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进一步理解宿主细胞和微生物致病机制间的分子联系起到了极其重要作用,尤其是将免疫学的研究范围拓宽到了微生物防御,并且在研究哺乳动物器官的自身调节和致病机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今,免疫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如单克隆抗体技术、ELISA和ELISPOT;流式细胞术的荧光活性细胞分选系统、细胞分离检测、细胞因子的细胞计数分析;运用四聚体技术对抗原特异性T细胞应答的定量分析等技术。免疫学的发展进程相当迅速,因此免疫学技术方法的改进和更新以及前沿技术的学习都是很有必要的。 《感染免疫学》是一本系统介绍当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的感染免疫学的为
《感染微生态学(第2版)》的主编是李兰娟《感染微生态学(第2版)》分四篇共42章。篇~15章,系总论部分。介绍感染微生态学观念的由来及其历史发展背景,详细讲述正常微生物的组成、生理功能;正常微生物学宿主转移、定位转移与感染的关系;正常微生物群变异及微生态失衡与感染尤其是医院内感染的关系;逐一剖析临床药物、抗病毒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对微生态的影响。第二篇系各论部分,包括6~30章,根据现有资料,讲解各系统感染微生态学特征及预防处理方法。第三篇包括第31~35章,详细介绍微生态调节剂的种类、功能及其发展趋势。第四篇包括第36~42章介绍感染微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及无菌.悉生动物的培育与应用。
《感染的检验诊断》版出版距今已7年。本书出版后承蒙临床医生和检验医学工作者的厚爱,成为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之间的联系沟通的工具,为各种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检验项目的应用提供了帮助。近五年来,感染的病原体、易感人群及治疗方法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细菌、病毒和真菌的耐药问题依然需要我们认真去面对。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及温州医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重新组织感染相关的临床和检验专家,对本书进行修订再版。在版的基础上,本次修订着重以临床疾病诊断思路为主线,对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进行解析,提供更多的临床信息,并增加了近年来新发的感染的进展等内容。由于本书是系列丛书中的其中一册,某些感染的内容不在本册书中,可能在其他册书中。
《翁心华疑难感染病和发热病例精选与临床思维(2013)(精)》由翁心华、张文宏主编,其内容涉及感染、结缔组织一血管、肿瘤等多个领域,但均有各自的典型性与复杂的认识过程。本书不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扑朔迷离的疑难案例,还有可以无发热表现,但极易误诊的常见病,配以典型图片以详尽展示它们在诊治过程的重要性。每一章节以摘要、病例介绍、诊治过程疑点与解释,以及用小贴士形式插入文献资料。摘要部分是每章节的精华,读后可大致领会作者提出本病例的初衷及疑难特殊之处。本书如能给年轻感染病科或普内科医生在艰辛的成长过程带来一丝助益的话,会使作者感到莫大的荣幸。
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陶可胜等医师根据多年临床和科研实践,充分考虑目前临床医生、患者的现状和需求,并参考外大量文献所编撰的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专著。全书内容包括幽门螺杆菌的一般特性、流行病学、相关、诊断、治疗、预防等,同时还介绍了他们的临床经验体会。该书于2005年出版版,2010年出版第二版。本书为第三版,共分为二十二章,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结合现代研究的进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和非上消化道疾病等的关系,重点介绍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疾病的诊断、中西医治疗、小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治等,附有外专家达成的共识意见、主要参考文献。本书既是一本医学专论,又是一本医学科普读物,既有科学性,又有实用性,反映了当前外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
《感染微生态学(第2版)》的主编是李兰娟《感染微生态学(第2版)》分四篇共42章。篇~15章,系总论部分。介绍感染微生态学观念的由来及其历史发展背景,详细讲述正常微生物的组成、生理功能;正常微生物学宿主转移、定位转移与感染的关系;正常微生物群变异及微生态失衡与感染尤其是医院内感染的关系;逐一剖析临床药物、抗病毒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对微生态的影响。第二篇系各论部分,包括6~30章,根据现有资料,讲解各系统感染微生态学特征及预防处理方法。第三篇包括第31~35章,详细介绍微生态调节剂的种类、功能及其发展趋势。第四篇包括第36~42章介绍感染微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及无菌.悉生动物的培育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