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在诊治经典传染病及感染病的医疗中具有学科特色和优势,收治了大量疑难和发热待查病例,其中不少病例是较为经典和疑难病例。本书精选这一两年来较为精彩的确诊案例,对它们的诊治过程加以描述,附上医师经验体会和诊疗思路,配以翁心华教授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医师的实践心得,并结合国内外参考文献加以病例评论,相信对临床有浓厚兴趣的医生可以从这些最后揭开谜底获得确诊的疑难杂症分析过程中获得独特享受,在愉悦的医学思维流中获得疑难感染病诊治水平的提高。
本书系统回顾并总结了中国感染专业领域的学术发展情况,既对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的组织结构做了介绍,也对感染病学分会所取得的学术进步和成绩进行了综述,将精彩文献进行了摘要撰写,以期彰显近年来感染病学科的发展轨迹和前辈们敬业严谨的学术精神。本书可作为感染病学及相关专业医务人员的临床和科研指导用书,可供卫生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为“新图说泌尿外科学丛书”之一,由日本临床一线的专家、学者联合编写。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尿石症及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的基本知识。全书共分尿石症和泌尿男生殖系感染、炎症两部分,内容包括:尿石症的流行病学,上尿路结石的诊断,下尿路结石的诊断与治疗,泌尿系非特异性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等。本书思路新颖,图文并茂,颇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日本泌尿外科同仁对学术求精求实的精神和活跃的创新思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肾综合征出血热》由我国从事肾综合征出血热和汉坦病毒研究的多位专家集体编撰而成,全面、地反映了外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包括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实验诊断和实验研究及其相关技术、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并发症诊治、中医诊治、,还介绍了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并有1997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方案》等资料。
人类与病原微生物的斗争是没有止境的,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感染仍然是人类健康的威胁,全球每年死于感染的患者超过1500万。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都有一种新发或再发传染病的发生,因此,对感染的防控是医学界面临的的挑战之一。感染动物模型是研究病原与宿主相互作用、免疫调节、疫苗和治疗药物评价等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传染病专项和新药专项的支持下,联合感染动物模型研究和使用方面的专家,我们编写了这部以感染动物模型制备和分析为主要内容的专著,也是比较医学系列丛书中的一部。《比较医学丛书:常见和新发传染病动物模型》的到七章概括介绍了我国流行的主要病毒、细菌和真菌及其可感染的动物,新发传染病,病原与宿主的相互适应和协同进化,动物模型和感染性动物模型建立的一般原则等内容。第八到三十二章分别介
《感染免疫学》一书主要介绍感染免疫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应用。20世纪以来,医学微生物学发展不断融合了免疫学、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进一步理解宿主细胞和微生物致病机制间的分子联系起到了极其重要作用,尤其是将免疫学的研究范围拓宽到了微生物防御,并且在研究哺乳动物器官的自身调节和致病机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今,免疫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如单克隆抗体技术、ELISA和ELISPOT;流式细胞术的荧光活性细胞分选系统、细胞分离检测、细胞因子的细胞计数分析;运用四聚体技术对抗原特异性T细胞应答的定量分析等技术。免疫学的发展进程相当迅速,因此免疫学技术方法的改进和更新以及前沿技术的学习都是很有必要的。 《感染免疫学》是一本系统介绍当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的感染免疫学的为
《临床隐球菌病学》主要是由隐球酵母属中的新生隐球菌及其变种和格特隐球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人兽共患的重要真菌病。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亦可从鸽、牛、马、狗、猫、猪、小羚羊、貂类、考拉等动物及其排泄物中分离出此菌。隐球菌可侵袭人类的肺、脑、心、肝、脾、肾、皮肤、骨骼、血液等各种器官,预后严重,如不及时治疗,86%在一年内死亡,92%在两年内死亡,即使现代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仍有20%—30%左右。先前的研究以为隐球菌病是散发的少见病,但自1999年加拿大温哥华岛发生该病广泛流行以来,人们已认识到,隐球菌病可发生暴发性流行,并已引起全球各学科领域的密切关注。
《肾综合征出血热》由我国从事肾综合征出血热和汉坦病毒研究的多位专家集体编撰而成,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外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包括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实验诊断和实验研究及其相关技术、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并发症诊治、中医诊治、预防,还介绍了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并附有1997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方案》等资料。
自从1983年Marshall和Warren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以来,证实了幽门螺杆菌不仅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主要病因,而且与系统疾病、免疫疾病、皮肤病、眼疾病、口腔疾病、肿瘤等也密切相关,且正在不断深入研究之中。 本书主要由从事幽门螺杆菌研究的专家学者为主,并组织有关专业的学者共同执笔。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分别介绍幽门螺杆菌细菌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诊断、治疗与预防;下篇为各论,全面介绍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当前有关幽门螺杆菌方面研究的现状与进展,重点介绍了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与胃癌、螺杆菌与肝病等。全书文字流畅、内容全面、新颖实用,可作为消化内科医师及有关医师较为实用的参考用书。
本书共四篇。 篇为中国传统医学的战略性思考,对中国传统医学做了全面、系统、多维度的梳理和阐释,包括从时空角度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思考和梳理,从哲学、文化、宗教等多种角度对传统医学进行了跨学科的思考和切入,从结构要素方面对传统医学乃至整个医学进行了系统思考和解析。第二篇是中国主要民族传统医学构成,分为中国各主要民族传统医学概况和特色研究两个部分。分别对中(汉)医、藏医、维医、傣医等中国各主要民族传统医学,从理论体系、代表人物、代表著作、理法方药、特色疗法、现代研究等进行了全面与细致的概述。第三篇是中国主要民族传统医学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在主要的民族传统医学中遴选某两个或三个,从其理论学说、病因病机、理法方药、诊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互相的比较和研究,或者具体到传统医学
《乙肝病毒的八大克星》在介绍“乙型肝炎”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抗击乙肝病毒的疫苗、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免疫调节剂、保肝降酶药物、中医中药、饮食疗法、治疗性疫苗,即乙肝病毒八大克星的作用机制、适用人群、应用方法及应用前后的注意事项等,以冀能帮助患者早日战胜乙肝病毒,提高生活质量。全书通俗易懂,内容丰富,适合乙肝患者及广大百姓和基层医务人员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