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病例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均为典型淋巴瘤真实病例。每个病例详述了患者的诊疗经过、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效果的评估、预后情况和病例小结,旨在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淋巴瘤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参考,让临床医务工作者集思广益、开阔眼界,吸取他人的经验,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本书适合血液科、肿瘤科和其他相关科室医务人员阅读。
本书是绿色电生理系列中的一本:主要在于无放射线、主要利用心电图确定室性心律失常起源,减少患者暴露于放射线下的时间,保护患者和医生。本书图文并茂,将心电图结果与有创标测结果进行对比,有较强的临床指导价值。
《生殖与发育毒理学》是国内*套全面介绍外源化学物对各系统(器官)损伤的丛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委托常元勋教授担任本丛书总主编,组织全国部分院校、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教授、研究员,作为本丛书各分册的主编。 《生殖与发育毒理学》作为毒理学综合参考书,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先进性。我相信本丛书对从事环境卫生、劳动卫生、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等领域的专业人员的工作和研究会有所帮助。
《内科医案(1 1900-1949期刊医案类编精华)》 内容选自民国1900—1949年期间60余种中医期刊。 编纂者王咪咪、谭美英按照中医的常规分类将所 收录内容分为七大类:一、伤 寒温病;二、脾胃诸病;三、肾病诸症;四、肝病诸 症;五、血 症;六、虚证并内伤杂症;七、以治法症状命名的疾 病。共载医 案600余例。 期刊病案比较散乱,经上述分类,对常见病、多 发病、中医善治 的疾病,尤其是一些疑难病证得以规划及展示,希望 这些医案能为现 代中医临床有所启迪与借鉴。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神经科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再灌注治疗,从*初的3h时间窗静脉溶栓,扩展到如今的16~24h机械取栓,中间经历了二十余年的艰难探索。数个大型关键试验数据的公布、国内外缺血性脑卒中管理指南的定期更新,促使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综合的管理体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疗手册》从急诊科评估、影像学评估、溶栓治疗、血管内治疗、病因学分析、抗栓治疗、卒中单元、康复治疗、营养治疗、心理治疗、远程医疗等视角出发,结合*发布的指南,循证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疗,进行了全面、多方位的阐释。读者可从本书中获得有关缺血性脑卒中的完整知识体系。 结合美国「2018年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和*发表的大型试验结果。
刘治全主编的《盐敏感性高血压》从流行病学、基础和临床系统回顾了盐与人类文明进步、盐的摄入量与人群血压水平、限盐的结果及存在的问题,低钠盐的应用,以及盐与其他离子(钾、钙、镁等)的交互作用;探讨了盐与血压调控及其摄入过多产生的病理性危害作用;盐敏感性的确定、人群分布,以及盐敏感性作为高血压的一个中间遗传表现型所特有的病理生理改变;盐敏感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预防和治疗等该领域、最关键和人们最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盐敏感性高血压》集学术性、参考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是一部有关盐、盐敏感性与高血压的学术论著。全书学术观点新颖,内容丰富翔实,对各级有关的医疗、科研及防治人员有重要的实用和参考作用,也可作为医学院学生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研究生专项基金资助,组织该校部分专家、教授精心编写了《医学实验技术的理论与应用》一书,作为医学研究生教育的一本新教材。 该教材对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病原生物学等的常用的和新颖的实验技术,从技术的基础理论、实验方法和医学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它的特点是突出实验技术的理论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为研究生探入课题研究奠定基础,对培养研究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也会起到有益的作用。 该教材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各层次的研究生,包括博士生、硕士生、七年制的医学生和其他从事实验研究的人员,对研究生导师和临床工作者也有参考价值。
近年来,非生物型人工肝在肝衰竭救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认可,关于非生物型人工肝的临床研究进展也为其在临床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生物型人工肝的关键技术不断完善,部分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四川大学人工肝治疗的临床和研究团队总结近年来在人工肝治疗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其他国内外团队关于人工肝基础与临床近期新研究进展而编写本书。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非生物型和生物型人工肝的发展史、作用机制、治疗操作和并发症的防治等内容。本书适合医院相关科室医生和护士、全科医生、医学生及人工肝材料研发相关技术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