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良方妙法》系统地介绍了近10余年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有效方(法)共308首,全书反映了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新进展及新成果。《肝硬化良方妙法》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可供临床、科研、教学及肝硬化患者参考。
温病学是中医专业教学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其重要著作《温病条辨》还被作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一。在中医学有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学中,温病学也是重要的基础课程。而对中医专业研究生的温病学教材,长期以来各中医院校都在探索之中。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多数以学习温病学的原著为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研究生对单纯学习原文的兴趣不大,所以有的院校又编写了能反映温病学现代研究进展的一些教材,其内容包括了温病学基本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应用的进展。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有关的老师和学生都感到,中医专业的研究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原著和了解现代的研究进展都是必要的,前者可以进一步夯实研究生的中医学理论基础,为其后的学习、研究温病学原著提供思路和突破口;后者则较为实用,能直接指导研究生今后在临
儿童期单纯肥胖症是儿童生长发育这一基本生命过程的严重偏移,对儿童期体格发育、心智发展、潜能和现实能力获得、表达,以及心理-行为健康有极其严重的伤害。这种损伤从儿童期卷入儿童生活模式中,可以延续到个体生活后期。 从20世纪70年代末接触肥胖症,大约经历3个阶段。首先是新奇,摸不着头脑,但干劲十足;以后,是信心十足,热情高涨;接下来,越来越觉得十分陌生,不知所措,时有恐慌。现在,就是这个战战兢兢的状态。 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关注健康:对健康促进和危害健康的危险因素等重要前沿课题进行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流行学研究。当代对健康的关注的基本模式是:着眼于从孕前营养准备开始的前瞻性干预,确保胎儿期、儿童期乃至成人期健康的可持续性维持和保护。在这个领域里,最经典的例子莫
临床查房和讨论是内科临床和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之一,通过查房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解惑释疑,既可直接解决临床问题,又可提高专业认识水平。没有查房和讨论的临床实践必然导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盲目实践。在医学模式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围绕医疗质量的提高,有各种各样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出台,其中查房制度和查房质量无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要保证查房和讨论的质量,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钻研精神。其中设问、解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无疑是各级医师应不断锤炼的临床基本功,也是终生努力、不断完善的学术目标。教学医院的临床医师由于受到的磨练最多,因此获益亦。 如何面对临床实际提出问题,深入讨论,进而解决临床问题是对各级医师的一大挑战。提问的深度与广度,
类风湿关节炎与强直性脊柱炎均是常见的风湿免疫,中医将其隶属于“痹病”之范畴。《常见病合理用药丛书:类风湿关节炎与强直性脊柱炎合理用药300问(第2版)》以问答方式编写,其中类风湿关节炎150问,强直性脊柱炎150问,较详尽地告诉读者这两种常见的风湿免疫病早期及典型临床表现是什么,如何早发现、早就医、早诊断、早规范治疗,如何合理、安全地选用药物治疗等。《常见病合理用药丛书:类风湿关节炎与强直性脊柱炎合理用药300问(第2版)》内容全面、通俗易懂,具有实用性,适合类风湿关节炎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及其家属和广大医务工作者阅读。
《心脑血管病防治科普系列丛书:脑卒中的防治》是一本能为广大脑卒中患者提供正确指导的科普读物。主要从脑卒中的概念、发病特点、流行趋势、检查与诊断、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方面对脑卒中这一在中老年人群中高发的疾病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还对脑卒中患者指明了一些疾病治疗中的误区以及危害。
俗话说:“能治好病的医师才是好医师。”正确的治疗源于正确的诊断,临床上的病情是错综复杂的,那么正确的诊断从哪里来呢? 笔者认为,首先,是获取确实可靠和详细的病情信息,包括详细地询问病史、系统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那种“撒大网式”的检验是不足取的)。其次,是将这些信息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缜密的科学的临床思维。这时的临床思路应尽可能广一些:根据病人的各种临床表现,仔细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内在本质),找出其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主要矛盾),依此列出相关所有的可能疾病。然后,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反复论证,逐一加以排除。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否定或确立一些可能的诊断,是否需要补充病史,在体格检查时特别要注意些什么,要增加做哪些实验室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在内的特殊检查);将所得到的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