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脑室外科的发展史,脑室外科相关的基础研究以及脑室病变的诊治进展。全书共分10章,基础部分介绍了脑室系统的胚胎发育、解剖、脑室病变的病理学、室旁结构的生理学,手术损伤的生理变化,脑脊液循环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深入理解脑室病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手术并发症打下基础。第三至十章为临床部分,详细地介绍了脑室外科常用手术技术(包括显微手术入路和内镜技术),各种脑室病变的诊治要点,是作者多年宝贵临床经验的总结,并融入大量新理念和新技术,实用性强,力求让读者全面地了解脑室外科的发展现状。 本书可供神经外科医师、神经解剖研究人员及研究生参考。
本书使用大量清晰的手术真实图片向读者展示如何进行该手术,并且介绍每一个步骤的要点,是神经外科医师学习动脉瘤手术的著作。该书没有过于冗长的叙述,描述直奔主题,所以能把手术一个问题阐述得非常清晰,而又不会让读者感到乏味,并且,该著作指导大家如何避免术中出现不可控制的并发症,当然也告诉大家在手术遇到问题时如何去控制和解决。该图谱中很好的穿插着各种简明的、高质量的图片,并且详细描述了至关重要的技巧和要点。本书作者Nussbaum教授是美国国家脑动脉瘤中心的主任,有超过2000例动脉瘤手术的经历,该书的内容包含了Nussbaum教授自己丰富的经验和体会。本书包含两张DVD,其中有57段该中心精心编辑的手术视频,展示如何暴露、解剖和夹闭各种类型的颅内动脉瘤,引导读者了解整过手术过程。
《足与踝》由足踝外科青年专家编写,提供了足与踝疾患诊治所需的几乎所有关键信息。《足与踝》中,除了介绍临床上常关键的诊治信息外,还介绍了相关的解剖、生物力学、体格检查以及矫治技术,甚至也讲述了关节镜的相关信息。
本书较系统地对裂纹损伤结构的振动能量流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形成了基于结构振动能量流的裂纹损伤识别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推导一维、二维、三维裂纹损伤结构在耦合载荷作用下裂纹区域的局部柔度矩阵公式; 研究裂纹损伤梁、板结构的振动能量流特性,构造损伤条件下的归一化输入能量流等值线图。首次提出了利用不同激励频率下裂纹损伤结构的输入能量流等值线图识别结构损伤的方法; 研究损伤圆柱薄壳的波传播与振动能量流特性,给出了利用归一化输入能量流对壳体裂纹进行识别的方法; 实现了对结构表面能量分布、传播以及在裂纹位置周围的分布规律的可视化,为结构损伤的识别提供了新的手段;基于传感器技术提出了对裂纹圆柱壳输入能量流进行测量并给出裂纹识别的方法和程序。本书适合从事船舶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土木
有人说创伤是发达国家的疾病,科学技术越发达,创伤越多,越严重。因为科学技术进步的目标是高速度高效率,但速度越快越难控制,越易造成创伤,即使多是生活创伤,高速度的后果也必更为严重。小儿由于自我保护不足,而成人照顾不周也更易受到创伤。 本书内容包括从基本原则到各个专科病种的具体技术,共13章,基本上都是由北京儿童医院各专科在线负责的主任医师执笔。作者们所介绍的技术知识,都是从实际经验中精选出来最可行、最有实效的内容。对小儿医务工作者特别是接触早儿急诊的医师们必有实际的帮助。
《颈肩腰腿痛诊疗系列:颈肩腰腿痛应用解剖学》共八章,分为头、颈、胸、腹、腰骶(尾)、脊髓及脊神经根、上肢和下肢,主要内容包括各部位表面解剖、骨性结构、关节连结、软组织结构、常见颈肩腰腿痛有关疾病的解剖学基础及治疗颈肩腰腿痛常用经络穴位的解剖等。《颈肩腰腿痛诊疗系列:颈肩腰腿痛应用解剖学》全面系统地叙述了颈肩腰腿痛专业所需的解剖学基础知识,实用性强。可供颈肩腰腿痛专业,骨科、针灸、推拿、放射、理疗、康复等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和参考。
《截瘫和四肢瘫康复训练图解》系统介绍了脊髓损伤所致截瘫和四肢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技术。全书共分六章。章为康复训练总论,介绍截瘫和四肢瘫患者康复训练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介绍截瘫和四肢瘫患者急性期的康复训练技术;第三章和第四章以比较大的篇幅介绍截瘫和四肢瘫患者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技术;第五章介绍照顾四肢瘫患者的技巧与方法;第六章介绍康复工程在截瘫和四肢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截瘫和四肢瘫康复训练图解》适合于各级综合性医院康复科、骨科、神经内科使用,也可在各级康复中心和残联机构使用。《截瘫和四肢瘫康复训练图解》既可作为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截瘫和四肢瘫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家庭康复的科普教材。
《骨科诊疗指南与思路(第二版)》共分为16章76节,为常见骨骼肌肉疾病的基本治疗指南,内容涵盖腰椎、胸椎、颈椎、髋部、膝部、足踝、肩肘、手腕,以及儿童骨科、一般问题处理、注射与固定技术、康复治疗等。每个章节分设临床表现、查体发现、检查、治疗、临床过程5项基本内容,以穿插临床要点、鉴别诊断、治疗要点、何时转诊等参阅要点为特色。《骨科诊疗指南与思路(第二版)》适合于骨科临床医师,尤其是住院医师、研究生及全科医师参考阅读。
《围手术期安全管理》共27章介绍了围手术期安全管理,包括患者安全用药,手术室火灾预防,无血手术与输血手术的风险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错误手术的防范,患者麻醉安全,预防手术感染,体位性压伤的预防,术中体温的监测,术中电器械损伤的预防,手术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保持手术室人员及环境的无菌状态,减少辐射伤害等。 《围手术期安全管理》还阐述了一些手术室管理的新观点、新理论,诸如手术室医务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医疗器械销售人员进入手术室指导医生使用手术器械,手术室微系统理论等,阅读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本书适于手术室医务人员及医院管理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作者根据自己30多年的医疗、教学、科研实践和经验积累,以及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研修小儿矫形技术的体会,参阅大量中外文献,系统地介绍了236种小儿运动系统的先天、后天性常见畸形与疾病,详细论述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手术入路、步骤和方法,疾病预后,康复措施等,并配有305幅典型插图和照片。对外小儿矫形外科先进技术、进展做了重点叙述。另外,针对目前一些畸形病名较多,容易混淆的状况,对这些病症附有当前通用的英文名称,使读者一目了然,查阅方便。本书内容先进实用,可操作性强,图文并茂。可作为从事小儿矫形、骨科、外科、放射科及妇幼保健等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工具书和参考书。
《胃肠外科学》由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临床一线胃肠专家为主、组织多位专家、教授共同撰写而成。全书分为4篇。将胃肠外科常见病、少见病与罕见病,包括各种综合征,以及多种术式融合在一起,并将胃肠外科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操作技能以及新信息、新观念、新的诊治技术与方法融于一体,图文并茂、全面系统地作了介绍,同时专门介绍了胃肠外科的器械吻合与微创手术内容,实用性强,方便读者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