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瘤学》从基础到临床系统地介绍了乳腺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预防与控制、诊断与鉴别诊断、综合治疗策略和方法,以及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的新理念、新技术,也包括了规范化治疗方案以及特殊类型乳腺癌及老年人乳腺癌等内容。《乳腺肿瘤学》内容科学严谨、立论正确、资料可靠。对目前尚不明确、难以界定、结论有待证实、证据不够充分的论题,只做一般介绍。编写力求内容翔实、观点新颖、方法实用、临床与基础研究相结合,能反映该领域当今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对从事乳腺肿瘤诊治的临床医护人员、医学院校的师生及研究人员,以及致力于乳腺癌防治的医护人员和妇幼保健工作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日本的汉方医学,来源于中国,属于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医学传入日本以后,历经千余年,先后出现了不同的医学流派,医学学术也得以长足发展,使之名医辈出、著述纷呈;因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卓有成效的秘验效方。时至今日,仍有极大的实用价值。《日本历代名医秘方》是在挖掘、整理、研究日本汉方医学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收集日本历代名医简便实用、组方合理、药物易得而疗效甚佳的秘方、效方、验方共计937首,是极为难得的重要医学资料。
本书的作者大都是工作在临床一线的中青年学者,半数作者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专门从事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科研、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他们在多例治疗膀胱肿瘤的疗程中,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他们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深切感受撰写此书,因此《膀胱癌》一书是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参考书。本书对膀胱癌的病理、分子生物学、诊断和治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尤其在多种措施的综合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根治性手术和尿流改道等方面卓有新见,还特别开辟章节介绍了膀胱癌各种治疗过程的护理问题.对少见的膀胱肿瘤以及膀胱的非上皮性肿瘤也作了详细介绍。是一本非常全面的膀胱癌参考书。
目前对于放疗后的各种损伤仍缺乏系统的研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作为最早开展放疗后放射损伤研究的单位之一,在其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以及综合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课题组两年前编撰的《放射治疗后神经损伤学》,系统地介绍了放疗后神经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成果。由于该书篇幅较多不便于携带,且在基础理论方面涉及较多。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突出临床实用性,我们特在该书的基础上,结合并补充了近两年外在放射性损伤临床诊治方面的进展,编写了这部以临床应用为主的诊治手册,以期对广大读者能够有所裨益。
本书为了让本癌症治疗图集能有别于先前出版的类似图书,我们想尽了各种办法。首先,强调了解剖关系。为此,我们详细描绘了各种解剖图,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介绍,为手术操作提供了基本参考。而且所有的解剖图都是站在手术医生的角度来绘制的。 其次,所有的解剖图说明均出自同一位注释作者,以求全书用语的统一性。 第三,为了使每一个术式尽可能简短,避免不断的技术重复,作了一些病情假设。一种手术切口方式,它也可以根据个人手术操作的喜好做的修改。同样,做某种特殊吻合的一些技术有时可能不会被用到,因为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采用其他技术来实现。而实际的手术操作要由外科医生们来完成,相信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们能够做到。 第四,一幅图可以胜千言。每一幅图片都附有详尽而简短的注释。 最后,作为一个人,总
随着新一代冷冻设备的开发与应用,目前冷冻疗法已广泛用于肝癌、前列腺闆 、肺癌、肾癌、乳腺癌、骨癌、各种软组织肿瘤等;可与手术联合应用,使术中切除困难的肿瘤得以清除;也可在内镜下或经皮穿刺应用。尤其是影像技术引导下的经皮冷冻,凭借其“微创性”,已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为我国本肿瘤冷冻治疗专著,本书不仅系统地介绍了冷冻疗法在各种肿瘤(包括肝癌、肺癌、肾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妇科肿瘤和各种软组织肿瘤等)治疗中的应用,而且对冷冻疗法的机制、冷冻与免疫及化疗的关系、冷冻治疗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均作了详细阐述;不仅综述了大量文献,而且介绍了作者自身临床应用冷冻治疗的经验,列举了大量典型病例。本书反映了当代肿瘤冷冻治疗的成果,对临床研究和实践具有指导价值。
《131I治疗分化型》主要根据外关于131I治疗分化型的指南和规范,参考这一领域的研究文献,结合我们自己在这方面的临床经验和实验研究的发现,较全面介绍131I治疗分化型的临床及相关基础,力图反映这一领域的主流观点和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进展,推动这一项目在我国的普及和规范化发展。
本书适合临床各科医师和从事肿瘤防治的护士、技师参考。对非肿瘤专科医师来说,它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因为可以依据本书开出规范化的处方,并对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而且知道如何去处理可能出现的化疗不适及并发症。对患者来说,化疗不再神秘,通过此书,肿瘤患者可以轻松了解化疗药物的信息,知道化疗如何去实施,对可能出现的化疗反应有充分的准备,从而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使化疗过程更为安全。 本书在、二、三版的基础上,修订了此前存在的错误及不完善,临床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建议在开处方前要仔细检查药物说明书及准确的药物手册,本书仅供参考。
恶性淋巴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异质性很强、病理分型复杂、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转归千差万别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对淋巴瘤研究的不断深入,淋巴瘤WHO2008新分类,在WHO2001分类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的亚型。而且随着PET-CT、流式细胞术和分子遗传学等诊断技术在淋巴瘤诊断和分期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以及PET-CT扫描检查被引入疗效评价,国际淋巴瘤研究组织修改了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此外,鉴于不同亚型的治疗策略各异,同一亚型患者中如何预测常规治疗无效的高危病例;在不同患者中各种细胞毒性药物和靶向药物毒性可能不同;患者因身体状况、重要器官功能变化、并发症等差异,非常需要专业知识指导的个体化治疗。所以,多学科合作制定合理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措施,在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下联合治疗,对于显著提高淋巴瘤患者的缓解率、长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