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是著者的一种应用范围广泛、安全方便、简明易学的新的针刺疗法。本疗法的特点是将身体两侧各分6个纵区,在腕和踝各定6个针刺点,区与点都用同一数字编号,应用时根据病症表现所在区选取同一编号针刺点,行皮下浅刺,要求不引起酸麻胀痛等针感,即能取得疗效。著者积30余年临床应用经验,介绍并总结了腕踝针的探索史、治疗方法和应用范围等,对痛症、神经精神疾病,以及内、妇、皮肤、五官、外科等近100种病症的治疗方法和疗效予以详细介绍,并结合作者亲自治验的具体病例,配以黑白图逐一分析。内容丰富,操作方便,疗效确切,文图并茂,可信度高,实用性强。书中还收集了近30年来各地医学杂志所发表应用腕踝针的临床报道、评论及机制探索。本书对提高临床医生治疗水平、丰富临床治疗方法有参考价值,同时对开拓临床新的治疗思路并
《可治性罕见病》主要针对可治疗的罕见病,由上篇和下篇两部分组成,共涉及117种疾病。上篇为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6年2月5日发布的“上海市主要罕见病名录(2016年版)”所包括的56种疾病,下篇为其余61种可明确诊断、具有可行治疗方案的疾病。《可治性罕见病》在介绍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附有各种疾病的典型病例介绍,包括特征性的躯体异常及基因异常图片等,以使阅读者更直观全面地了解该种疾病。
航天医学工程学是以载人航天任务为背景,适应载人航天发展需要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门医学与工程学相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本书全面回顾了航天医学工程学创建、发展的历程,从学科的各个分支和侧面系统梳理、总结学术研究成果和经验。全书共13章,包括航天医学工程学及其分支学科航天环境医学、重力生理学、航天细胞分子生物学、航天工效学、航天心理学、航天员选拔与训练、航天实施医学、航天营养与食品工程、航天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工程、航天服工程、航天生物医学工程、航天环境模拟技术、航天飞行训练仿真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发展阶段和前景展望等。 本书可供从事航天医学工程学研究和载人航天事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特殊环境医学与工程的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帕金森病冯涛2017观点》内容简介:中国的临床医学正在崛起,中国临床专家的科研成果正在走向世界,国际医学论坛上来自中国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中国医学临床百家为中国临床医学的进步而诞生,为中国临床专家的奋斗而鼓呼。中国医学临床百家以为各级临床医师提供学习平台为己任,以书写中国医学科研崛起的历程为使命,以展现中国临床医学专家迈向世界的脚步而骄傲。
《行为分析师执业伦理与规范(第3版)》是乔恩·S.贝利(Jon S.Bailey)博士和玛丽·R.伯奇(Mary R.Burch)博士的新力作,是帮助读者了解和执行美国行为分析师认证委员会(BehaviorAnalyst Certificatiorl Board,BACB)新修订的《行为分析师专业伦理执行条例》(Professionaland Ethical Compliance Code for BehaviorAnalysts)的珍贵指南。它带领读者走进行为分析的伦理世界,学习与伦理有关的要素,并促进读者理解和思考行为分析师在实践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复杂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相较于此前两版,第3版的特色在于增加了大量的真实案例研究,并加入提示以引导读者找到合乎伦理的解决方法。第3版与新修订的《行为分析师专业伦理执行条例》同步更新,在行为分析师的培训与实践方面亦有所丰富,是BCBA/BCaBA认证考试备考者及所有为特殊需要人士提供服务的专业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宝
本书讲述了生长于海南乡村的青年蔡开凡怀揣“飞扬跋扈的梦想”,坚持“脚踏实地的行动”,一路走到哈佛,并成为连续创业的青年精英的故事。这是一个山区年轻人的成长史,也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男人的奋斗史,但本质上这就是一段平凡的生活真实而客观。蔡开凡是成功的吗?他从山区走出,考入复旦,又求学于沃顿和哈佛,现在拥有两家公司,已然是一只从山区飞出的“凤凰”,但他还不算成功。这本书,褪去了他所有的光环,还原了他的生活。你会看到,一个人的成功,有缘分,有机遇,但一切偶然中也有着必然,成功仍旧“有迹可循”。当你静下心来阅读,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还是对创业跃跃欲试的年轻人,都能从中有所悟有所得。
《西京临床工作手册:西京放射治疗科临床工作手册》介绍了放射治疗是近十年来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表现在治疗设备和技术日新月异,新建放射治疗单位迅速增加,原有放射治疗单位规模不断扩大。这是因为以循证医学为指导,越来越多的早期肿瘤可以采用放射治疗达到根治,疗效可与手术相媲美,同时保留了患者的器官和功能,越来越多的晚期患者通过放射治疗缓解病痛,提高了生存质量。
本书收录了《循证医学在程菲备战2008年奥运会医疗保障工作中的应用》、《康复是精心设计的针对性极强的系列运动模式——运动损伤康复中心运动生物力学的有效应用》、《从德国运动康复中心的运营方式,谈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的建设》等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