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2016版《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为蓝本,同时参考国际国内行业学会相关内镜清洗消毒指南,引入内镜相关医院感染控制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内容涵盖内镜清洗消毒室(中心)环境布局;胃肠镜清洗消毒流程;特殊结构内镜:十二指肠镜、超声穿刺镜、双腔道内镜的清洗消毒流程;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操作流程;内镜相关附件处理流程;内镜储存流程;诊疗结束后的环境、设备、管路处理流程;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监测流程等。重点突出内镜清洗消毒实践操作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流程,适用于广大临床内镜护理人员及清洗消毒人员。
本书介绍了侧颅底的分区、细微解剖、成像方法以及侧颅底常见的骨和软骨、上皮和上皮样、血管、神经、副神经节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鉴别诊断。对一些侧颅底罕见病变,如:内淋巴囊肿瘤、翼腭窝肿瘤、横纹肌肉瘤以及颞颌关节通风、假通风等等作了详细介绍,对一些以往较难进行影像学诊断的病变,如:梅尼埃病、迷路炎、耳硬化症等也进行了影像学探讨。本书共十三章,30余万字,460幅图,可谓图文并茂,是放射科、头颈外科、神经外科医师的高级参考书,也是广大培训医师、研究生、住院医师的参考教材
本书由Manfred Spitznas教授编写,视角独特,其结合光学、超微解剖学知识从基础解读了某病为何会出现如此荧光,而既往眼科荧光血管造影相关书籍(当前市场上这类图书不多)主要介绍的是现象,即某病出现了什么样的荧光。该书短小精悍,图例相当经典,解读相当精彩。当前已用英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4种语言出版。
本书为第3版,在上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和修订,增加了可以提高图像诊断的关键物理信息。本书主要介绍了MR成像的物理基础,强调了获取高质量图像的重要基础知识,具体介绍了MR扫描仪组成、MR扫描磁场(静磁场、梯度磁场和射频磁场)和线圈、运动伪影、图像分辨率、成像序列、时间飞跃MRA、对比增强MRA、脂肪抑制、灌注成像、滤过成像、几何失真、MR乳腺成像、化学位移等,*后介绍了MR系统的新进展。 1.介绍了MR*的硬件和软件,如高级平行RF发射、MR-PET和介入性MR。 2.论述了目前和未来与成像策略有关的关键技术,包括压缩传感、软骨成像、多点EPI和心脏定量参数成像。 3.600余幅高清图像,有助于加深对文中概念的理解。 4.增加了许多新的章节,如超高场MR(7T)、并行传输、非对比增强MRA以及工作流程的优化等。
检验医学在临床医疗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医疗决策所需信息的70%以上来自临床实验室的结果报告。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临床结局,为获得准确、可靠、持续稳定的结果,建立一套贯穿整个临床实验室活动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高检验质量成为每个临床实验室核心工作之一。 本书是对2018年制定的《上海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实践指导,全书共分8章,分别解读了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及临床血液体液、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分子诊断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等6个专业领域的特殊要求。 本书适用于上海市各级医疗机构从事检验医学的专业人员和相关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可作为其他省市临床实验室工作者、医学教学人员及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产和供应单位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影像医学诊断学知识并非影像科医师所专有,临床医师也应该具有初步的医学影像诊断学知识,并且熟悉其所在专业内的医学影像学诊断内容,多向影像科医师请教,以达到诊断更准确、治疗更规范的*结果;同时,对于疾病,特别是疑难病例的正确诊断,临床结果的呈现和临床医师的反馈也可以提供给影像科医师更确实可信的参考。另外,体表肿瘤涉及全身各个部位,众多的体表肿瘤病人在不同医院就诊时往往分散到各个科室,因此,本书除可为影像科医师提供参考之外,尚可作为各有关科室如整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普通外科、肿瘤科等临床医师,以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参考书。
该书为《影像学核心复习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5章内容,以问答题的形式,分别论述了乳腺成像标准、乳腺癌筛查、诊断性乳腺成像、乳腺病理学和乳腺影像检查结果、乳腺病变治疗、乳腺成像有关物理机制。该书全面回顾了乳腺成像的诊断要点,有助于读者理解和系统掌握乳腺成像特点和诊断思路。
本书是《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的第二版,本版在结构上有较大的调整,内容也有所增删,全书分为基础篇和提高篇。基础篇面向教学,分8章阐述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医学图像的发展、医学图像基础、医学图像增强、医学图像分割、医学图像分类、医学图像配准、医学图像可视化、医学图像标准数据库,并附10个示例,帮助读者理解所述内容;提高篇面向更多的从事医学图像相关研究人员,分7章阐述了图像增强技术应用、图像分割方法应用、图像配准方法应用、图像可视化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检测与计算机辅助诊断,以及医学图像压缩、存储与通信和图像引导手术与医学虚拟现实。“计算机辅助检测与计算机辅助诊断”为新增内容,较系统地介绍了CAD概念、基本技术、应用和性能评估方法。配书光盘包含了教学PPT、示例和部分彩色图片。
放射学家掌中宝系列手册丛书是一套以创新、速查为特点的参考书,其形式简洁、内容新颖,能够指导放射学专业医师的临床实践。本系列各个分册均为全球著名专家所著,由这些的专家分别就人体各个主要部位选定“100种最重要的”诊断或介入技术专题予以讲解。每个专题的讲解以事实为基础涵盖了各种疾病诊断的精华,并都配有高清晰度、极具参考价值的影像学图像或示意图,及方便您进一步阅读的参考资料。各个分册还提供了很多计算机制作的彩色解剖学、病理学图像模拟真实的疾病。您拥有这套手册,就好像您拥有一位近在咫尺的咨询专家。 本书主要内容是胸部疾病影像诊断的精粹案例,以圈点的方式表述各种疾病的要点,任何时候同类信息归集在相同的标题下——从要点到影像学表现,从鉴别诊断、病理学表现、临床要点到参考文献,有利于您快速地获
多部位联合增强CT成像技术是一次注射对比剂进行两个以上不同部位或同一部位不同目的的检查。本书从病例出发详细介绍如何进行扫描方案的设置、根据临床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扫描方案、在联合扫描中如何尽可能减少辐射剂量等,突出基于心脏与各部位联合扫描的一站式成像模式的临床应用。
本书大多数章节章分为“速览”和“详解”两部分达到了此目的。此外作者还采纳了许多同事的建议,介绍了很多正常心电图及其变异,还有一章介绍运动心电图。经过我多年的思索,本书还纳入了诸如“病理性Q波的鉴别诊断”一章及特殊的一章,即“特殊的波形和现象”。另外,还包括了电解质平衡紊乱及心包炎等方面的内容。本书中的临床资料和50例病例(即短篇报道)强调了心电图的临床意义。相信读者通过阅读本书,阅读ECG的能力会有所提高。 本书风格独特,精心挑选的副标题具有独特且有深度的实践意义。书中插图见证了“一图道千言”这句名言。并且在适当的地方,作者加入了文字描述、表格,阐述了所描述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生理及病因学的背景,例如对电解质平衡紊乱这一病因的详细阐述。 本书中的心电图实例是从一个大型医学中心多年积
近年来神经影像学诊断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磁共振技术,随着一些形态功能学检查方法如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FLAIR等成像技术更多地应用于临床,对脑血管病,特别是缺血性卒中包括卒中影像诊断、卒中的介入治疗、卒中单元等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信本书涉及的内容对所有卒中相关学科的医务工作者如神经放射科医师、神内科医师、神经外科医师、神经介入科医师等均有参考价值。
龚启勇主编的《临床医学影像学》将重点放在影像诊断思维的阐述上,为读者提供“读片”的专业技巧和思路。本书吸收了华西影像中心多年来影像医师培养的经验,同时紧跟当前临床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在编写过程中首先强调影像诊断思维的培养,着重于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比较与选择,着重于从征象到疾病的影像诊断路径,这是本书的特色和亮点。
近年来,医学影像设备技术发展异常迅猛,现代的CT扫描仪已能检出肺部的亚毫米结构,使得肺部的高分辨率CT检查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这也极大地拓展了医学影像学在肺部疾病诊疗方面的应用范畴。高分辨率CT检查在弥漫性肺病的诊断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国内外学者对此倾注了极大的热忱和精力,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概念、新认识和新名词不断涌现,可谓硕果累累。然而,大量不同的信息、资料、方法和概念却也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混乱,需要加以整理和总结,以便迅速推广于临床应用。 弥漫性肺病CT诊断究竟如何去分析始终困扰着放射科医师。翻阅国内外文献和专著,其方法实在是眼花缭乱,归结起来可分为三大类:方法一是根据病变分布特点来加以分类。如结节病主要沿支气管血管束和胸膜下分布,LIP以小叶中央分布等。此方法简单易行,放射科
外科应用解剖学是外科各专业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虽然外科各专业有其共性,但各专业研究生受学时的限制,只能以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内容为主。为便于外科各专业研究生学习,将张传森、党瑞山主编的《外科及断层影像应用解剖学(第2版)》分为显微外科,四肢脊柱外科,胸部外科,腹、盆部外科,头颈部外科和断层影像应用解剖学6篇,各篇内容均保持各自的相对独立性。研究生可以重点学习相关的选定篇章,其余各部分作为学习的参考资料。本教材篇下设章,每章均分为学习重点、结构概要、解剖操作指导和应用解剖学等几个部分。应用解剖学是教材的重点,包括相应专业的常见创伤、疾病和术式的应用解剖学基础和应用解剖学,即从专业着眼,在大学局部解剖的基础上更深入一步,使之更贴近临床。因此,《外科及断层影像应用解剖学(第2版)
《医学成像与医学图像处理教程》可以看做是教科书和工具书的结合。一方面,本书介绍了医学影像领域的多种模态的医疗设备的成像原理,以及医学图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的算法原理,如重建、分割、配准、可视化等;另一方面,针对各方面的算法介绍了自主研发的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领域常用算法的设计和集成化算法平台MITK(Medical ImagingToolKit)的构建,在算法平台的构建方面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和实现一个面向医学影像领域的,风格统一、接口一致且高效易扩展的集成化算法平台,其中包括总体框架和各类算法框架的设计、底层数据结构的封装以及各关键技术的实现;二是在此平台的基础上,介绍医学影像领域,包括分割、配准、可视化等在内的各类算法的设计方法及其具体实现。此外,该书还介绍了建立在此平台基础上的面向应用的三维医学
本书共18 章,涵盖了144 例(AIDS )病例的1400 余幅图片,内容以影像图片为主、文字描述为辅,结合镜下 彩色病理图片,通过对动态的AIDS 患者的胸腹部影像资料的描述,以每一病例病变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AIDS 的影像特点; 结合每一病例的临床资料,诊断及鉴别诊断,阐述AIDS 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发病、演变、治疗及转归。 本书在AIDS 及其机会性感染的诊治方面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适合临床医学及影像医学工作者阅读。
医学影像信息学使用大量的图表及照片,从信息学的角度对医疗图像处理与管理进行深入全面的解说,很多内容是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与实际经验的积累。内容包含傅里叶变换、X射线图像的形成、图像的评价、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诊断、医院信息系统等。 医学影像信息学可作为医疗图像、生物图像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供医生、牙科医生、临床检查技师、护士、医疗器械制造的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与分析》共分15章。章和第2章为总论部分,讲解了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的意义、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第3章至5章分别阐述了神经系统各类疾病的影像诊断相关内容,编者精选了多幅典型影像学图片,在此基础上介绍每种疾病的诊断要点、影像学特征、鉴别诊断、临床与影像相关方面的内容。《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与分析》特点是图文结合,影像诊断与临床结合,文字叙述简洁,便于读者掌握相关信息,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可供神经科医师、影像学医师及医学院校学生、研究生学习和参考。本书由王志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