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临床常见病例矫治方法入手,详细分解矫治细节,并配有2000余幅高清图片帮助解释说明,按照临床常见病分类阐述,更贴合临床实际应用。本书可以作为临床正畸医生的工作手册,能为广大临床正畸医生接受,并迅速掌握理解书中的高效矫治方法。
《药性歌括四百味》为明代医家龚廷贤所撰,在医药界流传颇广,影响很大,是一部深受读者欢迎的中医阐释性读物。该书以四言韵语文体,介绍了四百余味常用中药的功效和应用。内容简要,押韵和谐,便于记诵,不失为初学者的良师益友。但因成书久远,有些文字比较深奥,错讹之处亦属难免。鉴于此,编者以原著为依托,在无损原著的前提下,结合编者日常所遇病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各种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及配伍方法等,轻松达到传播与教授中医文化及中草药知识的目的。本套丛书将四百余味中药划为110课,方便读者分段学习,有节奏,不枯燥。书中所举病例亦是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于中医药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广大师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中国药膳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医食疗在现代继承发展的产物,并且同中国烹饪技艺、营养学相结合,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中国药膳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食物本身的特性治疗、 辅助治疗、预防疾病、治未病、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中国药膳在世界以食养生领域中显示出的独特方法、独特模式,为世界各国重视、学习和引进,有广泛深远的历史影响。王者悦主编的《中国药膳大辞典(精)》体现了古代、现代中国药膳的风貌,内容充实,于理论处显深要,于经典处显典范,于科普处显实用,为中国药膳在今后的继承发展,为中国药膳向世界传播和交流,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文献性、性的版本。
本书由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主编,是解读《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工具书,也是全面、系统、科学地研究《伤寒杂病论》中方剂在用方辨证中的基本含义、科学定义及其应用价值,将《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理论体系密切联系临床实践,作为指导临床治病的重要研究成果。 本书以全面详细、客观务实、贴近学习、便于实用、切入问题、点拨思路、学以致用为特色,旨在使读者在理论深造与临床提高方面都有全新进步和跨越。 本书收录经方260首,其中"导读、方歌、方药、用法、功用、适应证、用药分析、用方思路、随证合方、注意事项、应用指征"是研究经方核心内容,"方论"是研究经方百家各抒己见内容,"方论评议、药理作用"是研究经方开阔学用思路及方法内容。 全书编写思路独特新颖,解读经方精确,内容丰富翔实,理论指导临床,是中医院校师生、中
全书分为总论、各论以及附录三个部分,全面覆盖中西医结合诊治恶性肿瘤的各个领域。从病位、病因、病机、病理演变到疾病属性,从现代医学分期、治疗及前沿进展到中医辨证论治、单方验方、饮食调护、预防保健等逐一论述,内容贴近临床,充分体现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理念。
《中医大辞典》由李经纬,余瀛鳌,王振瑞主编
本套书为幸福中医文库系列丛书,是作者四十余年临床用药遣方心得体 会的总结。古人云: 千方易得,一效难求。 本书打破常规,未从某一味药入 手,而是以成方加减用药讲解,主要以某方用药和剂量选取于具体的病案中应 用为主,详细记录了作者的临床辨证思路及治疗方法,阐述了作者的心得与体 悟。本套书秉承了之前系列丛书的写作风格,将用药方法具体化,复杂步骤简单 化,同时还收录了他人临床经验的总结,兼容并蓄,深入浅出,易学易用,非 常适合广大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研习中医阅读参考。
《徐灵胎医学全书》为医学全书。清 徐大椿撰。16种。此书是在1764年徐氏自刊的《徐氏医书六种》基础上增辑而成。计有《难经经释》、《医学源流论》、《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洄溪医案》、《慎疾刍言》、《内经诠释》、《洄溪脉学》、《脉诀启悟注释》、《六经病解》、《伤寒约编》、《舌鉴总论》、《杂病源》、《女科医案》。徐氏学识渊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著述甚丰,且颇为后世所重。现存多种清刊本及上海广益书局铅印本。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为 中华中医古籍珍稀稿抄本丛刊 之一种,丛刊遴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研究中心所藏珍稀中医古籍稿抄本原貌影印而成。本书底本为晋皇甫谧所辑《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十二卷,为明代抄本,有极高的文献及文物价值。
《余听鸿医案》医案和论述大部分属内科范围,为其手录治愈的重症及疑难杂病,兼及平日得之师友问的治验。全书共载病种九十二门、医案一百十九则,内容主要涉及内、外、妇等科,病证范围以关格、肿胀、湿温、咳嗽、戴阳、泄泻、时毒、发背、产后病等为多。医案记录详尽,辨证精审,用药灵活多变,如治关格、痹痿、上下脱、阴、阳斑等数案,病情变幻多端,余氏用药能洞中肯綮,反映了其丰富临证经验。 《外症医案汇编》四卷,是近代中医外科流派 心得派 的集大成著作之一。余氏精内外科,鉴于有许多需要内科配合治疗的外科证,往往由于病家和专科医生不明确综合治疗的必要性,每致意见分歧,贻误患者。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他选辑了清代名家如陈学山、薛生白、缪宜亭、叶天士和徐灵胎等的外证医案七百余则,间附以自己的治验案,分为十三部
五岳寨地区地处太行山中段东麓,自然生态保存良好,植被覆盖率98﹪,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被誉为 太行山保存*为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 ,其中不乏贮量大、有重要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的野生药用资源。2017~2019年,作者多次对五岳寨地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野外调查,通过拍照、采集、压制标本等方法,搜集到大量一手资料;并通过品种鉴定、查阅资料和文献,对五岳寨地区的药用本草资源进行了系统研究,收载的药用资源品种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共118科,562种。
重庆自古是药材的产地和集散地,有黄连、青蒿、庙参、山银花、川黄柏等一批道地药材。自重庆成为直辖市以来,还没有一部全面论述重庆中药的志书,故本书的编撰意义重大。本书以第四次垒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为基础,主要选择以《中国药典》收载为主的常用中药材311味,每药均按别名、来源、植物形态、生境分布、采集加E-、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医疗用途、资源评述、参考文献编写。其中 资源评述 是本书的特色.对中药的野生现状、种植现状及开发利用进行评谜,可供广大中药种植者、科学研究者、学习及管理者学习和参考。
名老中医邱志楠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肺病学科的学科带头人,第二、 第四、 第五、 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 《邱志楠平治肺病学》由邱志楠的弟子潘俊辉教授等悉心整理与编辑而成,从理论渊源、学术研究、药用研究、临证思路等方面系统 较系统地展示了 平治肺病学 的理论源流与 岭南中医肺病证治 丰富的学术内涵系统阐述。 书中收录了邱志楠50多年从医生涯中所写的大量关于呼吸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医论和医案,主要包括邱志楠生平、学术思想、 平治 肺系疾病、学术发挥四大部分。邱志楠生平部分介绍了其求学从医经历;学术思想部分主要论述其治肺、用药观; 平治 肺系疾病部分列举了各种肺系疾病及其 平治 医方;学术发挥部分收录了邱志楠弟子对其平治肺病
本书为《(新刊)京本脉诀疏义》与《(新刊)方脉主意》两书合刻而成。卷之一为《(新刊)京本脉诀疏义》,此卷就《王叔和脉诀》予以疏解,共约180余则。卷之二为《(新刊)方脉主意》,前有嘉靖四年吴球序,此序文置于《(新刊)京本脉诀疏义》前。主要内容有:篇首为方脉总要等综论(十三则),次为外感门(十则),内伤杂病(六十一则),五官(八则),外科(十八则),妇人门(四则)、妊娠门(十三则)、产后门(十二则)。各症以歌诀予以总结,每句七字,简明扼要。二书靠前失传已久,现仅存孤本流失海外,弥足珍贵。
《中国中医药名家经典实用文库:邹云翔实用中医肾病学》第一章至第六章为上篇总论,主要介绍了邹老对中医肾的认识、中医肾病病因病机新论、中医肾病的四诊合参及辨证要点、中医肾病的治疗原则和治法、饮食疗法、防护要点等。第七章至第十章为中篇临床常见症状的辨证论治,共介绍28种常见症状的辨证论治;第十一章至第二十一章为下篇临床常见病的辨证论治,共介绍104种常见病的辨证论治。每一病症根据中医肾科临床医师的诊治思维,对各种肾脏病从现代临床实际出发进行了全面论述,既回顾了古代、近代中医的认识,又精要介绍了现代中医肾病的诊疗技术,并尽可能采取全国统一的疾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突出了内容的系统性。重点介绍了邹老的临床经验,集中记录了诊查辨证心得体会、处方用药技巧;其中临证经验部分是本书的精华,皆为我和
《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2017》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具体组织编写的资料性工具书。全书分为 特载 专论 校院长论坛 学术进展 记事 索引 等几个部分,全面反映了2016年度全国中医药发展的学术动态、业界大事及新理论、临床研究成果,是中医药专业学习者、从业者重要的参考书。附光盘一张,包含 2016年新订中医药规范、原则、标准 2016年中医药科研获奖项目 2016年中草药中发现的新成分研究 2016年中医药出版新书目 2016年中医药期刊杂志一览表 2016年中医药学术期刊论文分类目录 等内容。
本书是高等医药院校道医学首批试用教材,共分五部。分别从道医概论、道医的神学思想与神治体系、道医产生的历史条件、道医代表人物、道医基本流派等五大方面对道医文化进行了整体研究,系统阐述了道医学体系、技术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较完整地再现了道医学的全貌。因其突破了以往从单一学科研究医学的局限,集道家、道教、哲学、史学、文学、医学、生命学、养生学之智慧,以老子《道德经》的思想,在多方面学术上作出了深入的探索,所以,它是医学院校教师、学院以及在职医学工作者学习道医比较完备的一部教材,也可作为其他院校师生了解祖国道医文化的一部的参考读物。
高憩云撰有《外科医镜》十二卷,《逆症汇录》,《外科问答》,《五藏六腑图说》,《运气指掌》,《外科三字经》,《六气感证》等。
自2009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国医大师”评选表彰工作,至今已表彰四届国医大师,共120人。他们是中医药行业的杰出代表,是德艺双馨的典范,具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卓越的学术成就。《国医大师传承录》第四辑收录第四届国医大师30人,分别从学医之路、成才之道、学术之精、专病之治、方药之长、读书之法、大医之情、养生之智、传道之术等方面,多维度、多视角展现他们的为医为人之路,客观、真实、全面反映其学术成就、临证特色、文化学养、师徒授受等内容。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中医后学的医学之路指点迷津,引领方向。
自2009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国医大师”评选表彰工作,至今已表彰四届国医大师,共120人。他们是中医药行业的杰出代表,是德艺双馨的典范,具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卓越的学术成就。《国医大师传承录》第二辑收录第二届国医大师30人,分别从学医之路、成才之道、学术之精、专病之治、方药之长、读书之法、大医之情、养生之智、传道之术等方面,多维度、多视角展现他们的为医为人之路,客观、真实、全面反映其学术成就、临证特色、文化学养、师徒授受等内容。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中医后学的医学之路指点迷津,引领方向。
本书为《实用中医临床医学丛书》之一种。将中医临床医学进行系统梳理,理清其发展脉络,总结其卓有成效的治病方法,理清其固有的治疗思路,将零散的经验纳入到中医临床医学理论体系中,这就是《实用中医临床医学丛书》编写的思路。 《实用中医临床医学丛书》是一套真正反映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汇集古今中医临证经验,既有系统理论,又含具体治病方法的实用的中医临床医学学术著作,理论系统、内涵丰富、临床实用为本书的特点。 本书将中医风湿病临床医学进行系统梳理,理清其发展脉络,总结其卓有成效的治病方法,理清其固有的治疗思路,并将零散的经验纳入中医风湿病临床医学理论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