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阿是穴疗法是作者根据《黄帝内经》中关于取穴的最基本原则,结合现代解剖学,从临床实践中总结而来的。它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取穴方法,经筋“小整体”观念,是惟一一种专门针对关节软组织疼痛病症的百阿是穴取穴法,其分布和特性与阿是穴相反,具有即刻见效、容易掌握的特点,是针灸、推拿、中西医骨科专业临床医师及在校生书籍,也是业余爱好者重要的参考书籍。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采用彩色印刷,图文结合,另外配有,方便了读者阅读和学习。本书除介绍三字经派手法的相关基础知识、常用穴位和基本手法外,书中还收录了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在九十多年临床运用中治疗得效的33种小儿常见疾病,每种疾病下详细叙述了辨证分型及对症治疗,配合高清图片和,使得读者对手法的学习和小儿疾病的治疗变得更加容易。虽然《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是一本中医普及类图书,书中涉及一些中医词汇,但作者在书中文字的叙述较为通俗,而且书中还有“专家心得”等小栏目给与辅助解释,让读者的阅读感觉顺畅,毫无阻力。总之,这本书好看,易学,最关键的一点是有效。
《中国医用点穴学》是《点穴疗法》一书的继续和发展。在其原有的理论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在实践过程中,手法上作了一些改进和完善;还增加了新的章节和病种。对点穴的手法及营、气、血的论点,阐述了自己独具的见解。这些新的内容,将在临证上发挥更好的治疗使用。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武术与医学相互融合、渗透,又共同丰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医武结合的学术流派,在诊治骨伤科疾患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张大勇、张凌岚、陈英晖主编的《图解医武功夫整脊手法》分为四章。 章阐述医武功夫与养生,讲解医疗养生功入门,介绍五行禅功、三圆守丹功、灵龟经练功法及三圆守丹发功术等;第二章为医武功夫指诊,内容主要包括功夫指诊的基本原理、治病取穴法、体表定位法及具体操作;第三章为医武功夫推拿,主要介绍功夫推拿治病原理、基本手法及常见病症功夫推拿疗法;第四章为医武功夫整脊,就功夫整脊的治病原理、注意事项、整脊术式、养生法及常见病症治法进行图解。 《图解医武功夫整脊手法》内容以图解形式阐述,通俗易懂,便于海内外中医师、武术家及有志者参考应用。
《中医临床丛书》(第2版)系“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丛书编写以体现与时俱进的创新性、紧密结合临床的实用性、具有学科特征的高级性为要求,凝聚了当前中医临床各科知名专家的集体智慧。 《今日中医推拿》为《中医临床丛书》的一个分册。书中选取了推拿专科常见的且推拿治疗疗效较为确切的10个病证,即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肩关节周围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风、乳痈、痛经、小儿肌性斜颈和小儿腹泻,基本反映出推拿学科今日的发展情况和疗效水平。每个病证分 病证诊断 、 病因病机 、 临床治疗 、 古训今释 、 现代研究 五项,以各病的临床治疗内容为主,尤其注重对推拿辨证论治的思路与方案、推拿适应症与推拿时机、推拿基本治法等的阐述,一些病种下还对推拿学术流派以及功法训练等内容作了详细介绍。 本书主要读者
李淑华、徐方俭编著的《手部捻穴疗法》共分4章,详尽介绍了手部捻穴疗法的历史渊源与传承发展概况、独特治疗方法及手法应用技巧、临床治疗相关疾病的穴位配方,以及典型病例和疗效分析等,并附有手部相关穴位图、治疗配穴等,以便读者理解和掌握运用。《手部捻穴疗法》融理论、技术与实践经验于一体,力求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可供医务工作者研讨捻穴疗法的理论精髓,指导其医疗实践,又可供广大读者自学捻穴,自我治病防病,是一部珍贵的捻穴治病医疗实用书籍。
无创痛穴疗学是指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物质施于人体经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其以无创、无痛和安全、简便、有效这一显著的优越性而广为世人瞩目与欢迎。本书全面介绍了古今常用的21种穴疗方法,每种穴疗分别按概述、工具与操作、作用原理、实验研究、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和临床应用六大部分详细加以论述。临床应用部分着重介绍采用无创痛穴疗的方法对临床疗效确切的病证的治疗。 全书内容丰富、全面,资料充实、涉及面广,叙述简炼,学术性、理论性、实用性均较强,基础与临床结合密切,对中医针灸临床医师和中医院校师生、中医研究工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分为10章,介绍了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时病、产后病、乳房病、子宫卵巢病、盆腔病、妇科杂病、性传播疾病等68种病证。简要叙述了各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重点介绍了各病的针灸、推拿治疗方法,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同时精选了的临床经验报道。全书为妇产科疾病针灸推拿治疗学专著,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价值,适合于广大临床医师、医药院校师生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