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文库蕴含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作为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多年留学生教学的实验经验和系统总结,更为全面、系统、准确地向世界传播中医药学。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中医更好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医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 中国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医一门重要临床学科,本书坚持中医特色,全方位地介绍了中国推拿疗法的基础、手法和临床应用等知识,以循环渐进的形成,分五大章节进行了叙述,并附图101幅。 章推拿基础中简略地介绍了中国推拿发展简史、作用原理和研究进展,并在作用原里中简略说明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等与推拿疗法的关系,扼要介绍了经络和常用穴位、推拿练功方法及诊断、补泻、适应证和忌证等。第二章着重介绍了成人及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从动作要领、
本书分基本手法、分部手法及练功功法三部分,基本手法一章论述了常用基本手法的定义、作用机制、施术部位、具体操作和注意点。分部手法共十一节,以人体的十个部位及儿科手法组成,各节按需要由基础手法、其他手法、临床手法应用举例组成。练功功法介绍了练功十八法、床上八段锦、意松功的练习方法。书中所提到的疾病包含伤科、内科、妇科、儿科疾病等。本书可供推拿医师,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人员、医学生以及广大推拿爱好者参考使用。
福建南少林在海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千百年来因其医武结合的独特的诊治方法,已成为中医骨伤科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 本书分为五章。章介绍南少林的历史渊源,阐述医武同源的理论,探讨医武结合特色,回顾南少林骨伤名家的生平事迹;第二章为南少林功法,主要分述南少林鹤拳功和南少林站桩功;第三章为保健练功法,主要介绍基本手型与步型及颈椎、腰部、上肢、下肢的练功方法;第四章为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就常用理筋基础手法、多方位整脊手法、间歇拔伸手法、通督强脊手法及辅助方法进行图解;第五章为理筋整脊康复疗法,系统讲解骨伤科常见疾病与脊源性相关疾病的理筋整脊方法。 本书由福建中医药大学多位康复、骨伤、推拿学科的教授、医师及研究生共同编写。该书图文并茂,可供高等医药院校与体育院校师生、临床医务
《经络快速取解》主要内容包括:腧穴的定位方法、手太阴肺经穴、手阳明大肠经穴、足阳明胃经穴、足太阴脾经穴、手少阴心经穴、手太阳小肠经穴、足太阳膀胱经穴、足少阴肾经穴、手厥阴心包经穴、手少阳三焦经穴等。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武术与医学相互融合、渗透,又共同丰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医武结合的学术流派,在诊治骨伤科疾患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张大勇、张凌岚、陈英晖主编的《图解医武功夫整脊手法》分为四章。 章阐述医武功夫与养生,讲解医疗养生功入门,介绍五行禅功、三圆守丹功、灵龟经练功法及三圆守丹发功术等;第二章为医武功夫指诊,内容主要包括功夫指诊的基本原理、治病取穴法、体表定位法及具体操作;第三章为医武功夫推拿,主要介绍功夫推拿治病原理、基本手法及常见病症功夫推拿疗法;第四章为医武功夫整脊,就功夫整脊的治病原理、注意事项、整脊术式、养生法及常见病症治法进行图解。 《图解医武功夫整脊手法》内容以图解形式阐述,通俗易懂,便于海内外中医师、武术家及有志者参考应用。
本书是教学和临床经验的总结,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相关文献,总结前辈经验,博采各家之长。书中插图500多幅,一改以往同类书籍字多图少,读者难于理解、掌握的弊端。读者完全可以“看图识法”,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本书对软组织损伤疾病的诊治,撷取中西医之长,成功地应用了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病理等知识,阐明发病的机制和治疗原理,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本书内容充实,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叙述严谨,没有空泛玄虚或含糊不清的描述,以头颈、上肢、下肢、躯干的各种常见病为重点,适合临床应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福建南少林在海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千百年来因其医武结合的独特的诊治方法,已成为中医骨伤科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 本书分为五章。章介绍南少林的历史渊源,阐述医武同源的理论,探讨医武结合特色,回顾南少林骨伤名家的生平事迹;第二章为南少林功法,主要分述南少林鹤拳功和南少林站桩功;第三章为保健练功法,主要介绍基本手型与步型及颈椎、腰部、上肢、下肢的练功方法;第四章为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就常用理筋基础手法、多方位整脊手法、间歇拔伸手法、通督强脊手法及辅助方法进行图解;第五章为理筋整脊康复疗法,系统讲解骨伤科常见疾病与脊源性相关疾病的理筋整脊方法。 本书由福建中医药大学多位康复、骨伤、推拿学科的教授、医师及研究生共同编写。该书图文并茂,可供高等医药院校与体育院校师生、临床医务
《黄帝内经》说过,穴道有井、荥、腧、经、合五者之别,即:十七气游行上下之会,气的交会之处谓之节。且《内经》明白指出:“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谓之三百六十五会),非筋肉皮骨也。”中国传统医学,非常重视这些穴道,买行针灸,几千年实践,形成了一套针灸专门的医学,而点穴治点穴的一套医术,实际上与针灸之理互相贯通,所以学点穴的人,先学针灸,对点穴之法是会更容易领悟的。但一般人的通俗的看法,认为学针灸,是王道,是善良的技术,学点穴就认为是霸道,是害人的行当。 本书珍列点穴技法,解穴手法,特别是从武侠陈郎中所传下的拳法中抽选出来的,或领悟出来的很多,书中详细介绍了点穴、解穴的基本功,以及与点穴有关的手法、脚法、身法等的具体练法,并科学地系统地介绍了人身经络要穴的有关知识,清晰明
砭石疗法是中华民族以她的非凡睿智在石器时代济世救人,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古代第一大发明。从公元前500年到秦汉时代,古代医家集古代医学之大成所撰写的《内经》一书记载,以砭石为首的针、灸、药、导引按跷五大支柱构筑了辉煌的中医学殿堂。古代针学者在《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假借权威黄帝之令“万民有疾,勿用砭石,以微针传于后世,必明法令,终而不灭,先立针经”之后,医家逐渐放弃砭术而不研究砭石疗法,使之逐渐退出医学界。到东汉时代,华佗精通针、灸、药、发明麻沸散,酒服麻醉下,开展外科手术,在导引术指引下,创立了保健体操——五禽戏,惟独没提到砭石疗法。正发东汉学者服虔称:“季世复无佳石,故以铁代之耳。”说明砭石疗法已失传两千年了。 孟老收集近年来砭术治疗的病种进行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