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卫生方》由李璆、张致远原辑,释继洪纂修,凡三卷,主要内容成书于宋元时期,比吴又可《温疫论》早300余年,提出瘴疟与伤寒不同及岭南“草木水泉皆禀恶气,人生其间,元气不固,感而为病,是为之瘴”的病因说,并主张治疗上必须因地制宜,与《温疫论》有互通之处,但在治法上由于时地差异等原因,而一主苦寒,一主辛温,可以互参。此外,《岭南卫生方》纂集了岭南地区的早期医学著作,对了解岭南医学的学术发展,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不知医必要》四卷,清·梁廉夫撰,刊于清光绪七年辛巳(1881)。梁廉夫,字子材,清代城厢人。梁氏博学多识,多行善事,于行医治病颇有心得。其所著《不知医必要》以验方辑录为主,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卷首简述望闻问切四诊精要,卷一至卷二列内科常见杂病诸方,卷三收录内科杂病及儿科诸症用方,卷四分述妇科和外科方药。每病先论病理、辨证、用药等,后述及各方,论述简明扼要,有论有方,内容实用,所选方药多为历代名方验方,用药简便易得,便于推广,有利于不知医者,遇病检阅,按证施方。
《难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它继承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并对后世医学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全书以阐明《内经》等古医经的要旨为主,用问答的体裁,设为八十一难。内容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特别是对脉学的论述尤为精要,有创造性的立说。对三焦和命门的学说,提出了新的论点,并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功能与病症,以及腧穴、,原穴、募穴在针刺治疗上的作用。《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难经语译》对深入研究中医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的价值。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难经语译》是对《难经》整理研究的成果。它在《难经校注》一书的基础上,对穴难经锣古奥的原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译释,并力求『信、达、雅』。它是《难经校注》的姊妹篇,很适合初学中医、大专院校学生
《质问本草》是清代吴继志所著的一部药物学著作。本书是作者采集琉球诸岛所产的各种草木植物,并写生配图,同时广泛质询于福建、北京等地的儒生、药工、药农等,反复鉴定而后成书。《质问本草》体例统一,以图配药,并详述所质询诸家之说,述其形态、功用、别名等,是一部较好的药学著作。对于研究清代地方本草学来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著作。
%26nbsp;%26nbsp;%26nbsp;%26nbsp;《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初刊于元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作者忽思慧,生平无考,兼通蒙汉医学,曾于元仁宗延
孙星衍、孙冯翼辑的这本《神农本草经》,简称 《本经》,是现存*早的中药学专*,作者不详,约 成书于秦汉时期。书内记载的药物凡365种,分上品 、中品和下品三品。原书早已佚失。南朝陶弘景为《 神农本草经》做注,并补充《名医别录》,编定《本 草经集注》共七卷,把药物的品种数目增加至七百三 十多种。清朝孙星衍将《神农本草经》考订辑复,成 为现在通行本。《神农本草经》为中国现存较早的药 物学重要文献,本书把药分为三品:认为无毒的称上 品为君,毒性小的称中品为臣,毒性剧烈的称下品为 佐使。
《金匮要略方论(大字版)》系东汉张仲景所著,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 《金匮要略方论(大字版)》全书3卷25篇,第1篇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为全书总论;第2~17篇论及痉病、湿病、百合病、中风、血痹、肺痿、胸痹、心痛等内科杂病;第18~19篇内容论及外科病;第20~22篇论及妇人妊娠及产后诸病;第23~25篇论述杂疗方、禽兽鱼虫及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等。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名医学家张仲景所* 《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 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 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 方书之祖 。
《外经微言》内容丰富多彩,是一部的中医理论性著作。其理论基础主要本于《内经》。其中有很多养生的论述,十三篇专门论述五脏六腑的生克关系和宜忌常变的原理,以及脏腑病变的治疗原则,并对《内经》的经络学说及六气学说等论述都有所阐发。
《内经》《素问》《灵枢》,本不是一书,而且其成书年代也各不相同。但是王冰之说,一千多年来已被医界所公认,所以现在学习和研究《内经》,均以《素问》和《灵枢》为据。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内经》之原书,早已亡佚。现在的《素问》与《灵枢》,又同属较早的医理类的“经书”之例,将其归属为《内经》,也在情理之中。 “黄帝”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名。古人为了增加某些书的可信度及威望,常将书名冠以“黄帝”之称,尤以医书为。医书由冠名黄帝,一直发展到了视“黄帝”为“医学”的代句词。 本书探讨《内经》《难经》《甲乙经》《素问》《灵枢》的源流、成书年代、版本衍化、书名含义等问题,是从史学的角度,去探求其原貌或根源,以期对学习、研究《内经》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