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河北盐山县已故名医张锡纯(1860-1933年)所著。原书从1918年至1934年分七期陆续刊行。期1918年出版,第二期1919年出版,第三期1924年出版,1929年又将三期合编,分上、下两册出版,共八卷,即现行的前三期合编,前后共印行五版。第四期一册,共五卷,1924年出版,曾印行四版。第五期分上、下两册,八卷,于1928年出版。第七期一册,共四卷,1934年出版,印行二版。全书共七期,30卷。至于附录乃是张氏传人于1957年献出的遗稿。
《张庆军病脉证治医案精选》重点选编了张庆军老师从医20多年来运用病脉证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一百多个验案,其案例涵盖内科各种常见病和疑难杂病,从感冒发热、眩晕、疼痛、失眠、呕吐、皮肤病、肠炎、妇科痛经、甲状腺疾病等,到风湿类风湿、偏瘫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症、心脑血管病、各种类型肿瘤等疑难杂症。该书是张庆军老师临床实战应用的智慧结晶,它以一个个鲜活的医案,简洁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给众多中医爱好者、临床中医师一份中医学的精神盛宴。
原书*早出版于1978年,分一、二、三辑共3册,本次改版为节省成本,便于保存,将三辑合为1册,原一、二、三辑分别改为上、中、下三篇,除改正了一些错别字和对个别地方进行了全书统一外,内容和体例、顺序均保持原貌。 上篇、中篇为当代名老亲自撰写的文章,下篇为解放前后故去的名老的门人或后人回忆撰写的文章,都是名老们一生求学、治学的经验结晶,可谓字字珠玑、篇篇精华。 本书收载了近百位这样的现当代名老中医亲自撰写或其门人、后人回忆执笔的文章,内容包括名老中医的求学之路、治学之道、学术成就、临床经验及医德医风等等。其意义在于:*,启迪中医后学,诱掖新的一代名医成长。名老们的求学道路、治学态度、医德医风等都是中医学子的楷模;第二,改善中医教育。中医教育有其特殊性,名老们对此有许多中肯、精辟的见解和建
本书系郭志挺和陈树人中医师联合编著。书中收集了郭志挺与陈树人两位执业中医师大量在基层诊治过的有效病例,内容承接金元四大家的治病法则,诊断上利用中医眼诊的标准性、大数据、图像化,采取有效线索对常见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机、病势、预后进行五个阶段的分析,治疗上综合应用五运六气学说,追求在效果上的 快、准、狠 。书中大量知识都是这两位在基层医疗摸爬滚打的青年中医师的实战经验总结。
本书介绍了浙江何氏妇科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名中医章勤诊治不孕不育的经验。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章勤行医小传、诊治不孕不育特色、诊治不孕症常用药对。下篇分为输卵管性不孕、子宫性不孕、排卵障碍性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性不孕、男性不育、围辅助生殖的中医药调治,共七大类不孕不育相关病种,从每一疾病西医概述、章勤诊治思路与特色,到医案实录都有详尽的阐述。本书首次对章勤教授诊治不孕不育的经验做了系统总结和阐述,通过内容翔实、分析精辟的医案全面展示了章勤用药特色与心得体会。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师生以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主任中医师结合多年临床运用经方合方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经验总结,重点阐述经方合用治病的思路与方法,引导学用经方的操作技能与运用技巧 本书的特点是,既突出运用经方合方辨治西医疾 病,又突出运用经方合方辨治中医证的思路、方法与技巧,通过研究诸多疾 病的案例,旨在深化临床运用经方合方的基本点与切入点。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操作,内容丰富翔实,合方要点突出,旨在启迪灵感,拓展思路,力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中西医临床医师及在校学生实用参考阅读用书。
中医妇科和中西医结合妇科专家对《实用中医妇科学》进行修订。目的是进一步完善版的内容,增补15年来中医妇科在诊治疾病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增加了一些新病种,使全书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系统性。修订的基本原则仍遵循版提出的全、精、新:其一是全,既有系统的中医妇科理论,又有临床实用的疾病诊疗方法;既注重传承,亦着眼于创新;既详细阐述常见病,也不遗漏少见病。其二是精,突出中医理法方药特色,指出诊疗要点,切合临床实用。其三是新,收集资料有新颖性,编写体例亦有新意。
本书是吴雄志教授继《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重订伤寒杂病论》之后对著名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又一解读。书中介绍了六经辨证中的三阳经(太阳、阳明、少阳等经)的主证、兼证、脉证并治等,结合各经用药处方,将介绍了如何按病选方、用方等内容。以《内经》解伤寒,融温病于六经,以六经统百家,探索寒温一统、内外一统与古今一统,并汇通中西。《重订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黄色封面的)可于此书配合阅读,条文序号是一样的,
本书系统梳理了古今与近视治疗相关的理论学说与治则经验,归纳出近视防治的古今名方及外治方法。广泛搜罗历代名医名方和当代名家验方,井阐明各家近视相关理论学说,为近视中药内冶法提供了翔实的参考资料。同时,注重针灸、按摩等物理疗法及药物外治法在近视治疗中的作用,梳理总结出头针法、核桃灸法、熨目法、药物熏眼法等诸多卓有成效的近视外治方案,为近视中医外治打开了广阔的治疗思路。
本书作者细心整理了多名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在治疗肿瘤方面的独门秘方和真实的抗癌故事。本着 集天下之精方,罗名医之验案,为后学者之良师 的信念,为中西医临床医生和肿瘤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患者和医学爱好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书分为三章,分别为耳科、鼻科、咽喉口齿科,共选取常见耳鼻喉科疾病20种,典型医案107例。每个疾病前言部分介绍了王教授对该病的定义、病因病机、辨证诊疗思路、临床经验、特色经验方药,尤其是岭南特色用药和外治法。
本书着重介绍二十四节气导引法的文脉与法脉的传承、导引口诀图谱的释义,以及导引的功理功用、临床运用的导引祛病处方等。共分为九篇:释名篇、源流篇、传承篇、基础篇、特点篇、功用篇、法诀篇、图谱篇、祛病篇。
本书总结了宁波市名中医张小玲教授50余年来从事中医肿瘤临床工作的临证经验和学术观点。全书分为中医肿瘤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两部分,其中基础理论部分系统阐述了中医肿瘤的致病因素、病机特点、治则治法、中医治疗优势特色以及治未病思想等内容,重点介绍了张氏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所形成的辨证思维、临证方法和用药特点等;临床实践部分选取不同病种的典型病案,解析张小玲的临证思路,并对张氏在肿瘤康复养生方面的调养进行了系统讲解。 本书基于经典,源自临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作为中医尤其是中医肿瘤医务工作者临床工作的参考书。
.
本书汇集了李浩教授三十五年来在中医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中的宝贵经验。全书分为四个部分:谈法论案、经方论治、巧论药对、医话医论,系统展示了李浩教授在治疗心脑血管病、更年期综合征、失眠、抑郁焦虑等疑难杂症中的独到见解与精湛医术。书中不仅详细记录了疗效显著的临床案例,还深入剖析了经方的灵活运用、药对的巧妙组合以及中医经典理论的现代解读。李浩教授秉承 传承创新 的理念,结合现代医学的优势,提出了 开阖枢机 斡旋升降 形神同调 病证结合 等独特的学术思想,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未病 一词由来已久,首见于《黄帝内经》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广义的 未病状态 包括无病、欲病、已病未变、瘥后未固状态。根据历代医籍文献的记载,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内涵主要可概括为:无病养生,重在预防;欲病治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本书详细介绍了14种既继承原传统疗法的特色与优点又具有创新性的实用中医治未病特色疗法,每一种疗法都有着简、便、廉、验的特点,有效且安全,可与其他治法结合使用,相辅相成。同时还提供了对应的操作视频,以供读者更直观、更清晰地学习和理解。此外,本书根据9种体质,提供了对应的调养方案,以期实现从根本上改善体质,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书中还介绍了15种专病,各自包含了对应的具体运用特色疗法进行防治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