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量效学》是国家973计划项目“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的重要科技成果之一。针对方药量效关系这一影响中医临床疗效的重大问题,本书从文献、中药学、药理学、药物化学、代谢组学、系统生物学、临床评价、中医临床各方面实践等多学科、多角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方药量效学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全书内容分两部分:总论部分包括了方药量效学的概念、研究范畴、研究进展以及目前该领域存在的关键问题;各论部分主要介绍“以人为本体”的方药用量策略、“以药为本体”的剂量规律、方药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多学科交叉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专辟章节详细探讨了用量策略的临床实践,并附多家医案以飨读者。
本书分13章,涵盖糖皮质激素生理及药理作用、分类、效能、不良反应等。尤其对常用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的药物特性及作用机制、使用剂量、配制浓度、治疗时间等具体内容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分享了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在神经性皮炎、瘢痕疙瘩、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白癜风、痤疮、外阴瘙痒症、阴囊瘙痒症、掌跖角化症、肉芽肿、囊肿及部分湿疹样等多种常见、难治性皮肤疾病治疗方面的经验,极大地丰富了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皮肤病的临床应用。资料数据详细、内容翔实,书中的400余幅插图展示了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实用生动,图文并茂,便于临床皮肤科医生学习及参考应用。
凯斯特、卡帕、弗拉纳编著的《整合药理学(原版影印第2版)》*的特色就是在保持药理学知识体系完整的同时插入大量的 整合框 。这些 整合框 出现在需要链接到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位置。这些分布在本书中的 整合框 ,把各学科之间知识点连接起来,不但方便了读者学习,更是体现了学科整合的理念。 该书可作为国内医学生整合课程教材、双语教学教材及来华留学生教材,也有利于医学教师拓展知识,方便备课;同时也是美国医师*考试的优秀参考用书。
《中医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方药研究和临床应用》主要内容共分为七章,章分为四节,系统阐述了中医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的理论研究。第二章介绍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的临床实践,共有两节,分别著述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的辨证论治以及典型医案。第三章介绍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的现代研究进展。第四章公开了著者临床常用经验方剂。第五章为从肝论治糖尿病代表方药,共介绍了28味药物的性味、药理以及如何在临床配伍使用。第六章详述著者创立的调肝理糖康复功,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糖尿病运动治疗方法。第七章,作为糖尿病治疗的基石——饮食治疗,著者介绍了行之有效的糖尿病临床常用效验药膳。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多种常见、常用药食兼用资源及其生物活性成分。全书共七章,章简单介绍了一些常见慢的发病原因,癌症与饮食的关系,免疫功能与营养,肥胖与饮食控制以及疗效食品的发展历史、分类及生产加工工艺。第二章到第七章系统地阐述了包括菌类、根茎类、叶及花草类、果实及种子类、藻类、动物类资源在内的多种药食兼用资源的特性与分布,功能性成分的化学性质、分离纯化方法、安全毒理学分析,生物活性作用的生理基础,产品开发利用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本书对食品科学相关的大中专在校生、教师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相关企业研发人员,特色产品产地管理部门的干部和科技人员也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参考用书。
本书以上一版《400种安全应用与配伍为基础》,本书最终目的是促进注射剂安全使用,在前言中叙述了保障安全注射的原则。倡导可不注射时尽量不注射,注射剂可以不混合使用时尽量单独使用。考虑到危重病人经常使用多种注射剂的需要,既要顾及尽量减少穿刺操作又要单独使用注射剂在实施上的矛盾与困难,问题仍然在于确定混合注射的安全性,严格执行配伍原则。总体目标仍然是落实患者安全第一的优选准则。
本书从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防、调护等方面对白癜风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着重回答了有关白癜风合理用药方面的问题,并对一些特殊物理、化学疗法进行了诠释,还介绍了近年来一些名老中医治疗白癜风的经验及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剂。本书内容通俗易懂,一问一答,阐述深入浅出,理论与实用相结合,适合于皮肤科医生及白癜风患者参考阅读。
“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素有“咽峡要道”之称,也是食管和呼吸道的守护屏障,在人体的部位十分重要,有“伤其咽,必损其身”之说。“慢性咽炎”就是因各种因素损伤咽部而引起的局部病变和不适。它不受性别、年龄限制,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教师、演员和白领人群“情有独钟”的一种职业病。此病虽小,危害很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帮助患者解除痛苦,黄正明、贾万年编写了本书。《慢性咽炎合理用药一册通晓》共分5章,系统地介绍了慢性咽炎的基础理论、中西医合理用药、辅助治疗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慢性咽炎的防治作用等知识。
《李克绍医学全集:中药讲习手记(修订版)》是伤寒大家李克绍生前学习、使用中药的几十年的总结积累,是其读书勤记的见证,也是其生前临证常翻阅的重要参考资料。本书按照中药作用分类,扼要介绍了每味中药的功效主治和用法。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