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方名的古方,数以十万计,如何汰芜存菁,并借鉴古今医家的运用经验,为现代临床服务,是《皕一选方治验实录(上)》编写的主要目的。陶御风编著的《皕一选方治验实录》是在完成“中医古方筛选方案和利用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又经深入发掘,编写而成。从近10万首方剂中,筛选出583首古方。其比例约为二百选一;又鉴于治验记录是《皕一选方治验实录(上)》的主要内容,故将书名定为《皕一选方治验实录》。 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收录汉唐方(张仲景方、晋唐方),下册收录宋元明清方(宋元方、明清方),编次以方为纲,医案为目,每一方剂又分方源记载和治验实录(分为中医病证医案、西医病症医案)两部分。书末有方名索引、中医病证索引、西医病症索引和引用书目,方便读者检索。 《皕一选方治验实录》汇集古今文献,资料丰富,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方汇粹(下册)》当代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集萃,是学习、研究当代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范本,对指导临床、培养中医临床学科带头人和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下一步名老中医传承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皮肤病临床常见、多发,临床实践证明,皮肤病虽然暴发、猝死现象少见,但病程长、复发率高,这一临床特点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如何有效地防治皮肤病,已愈来愈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中医治疗皮肤病,疗效可靠、,尤其经千百年实践证明的中医土单验方,对于疑难皮肤病的治疗更是独领风骚。本书从古今文献中收集了2000余首效验良方,每方之下详列组成、用法、功效、主治、禁忌、方源,本着简、便、廉、验的原则,以实用为首务,内容涉及38种常见皮肤病的治疗。 本书适合于广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尤其适合基层皮肤病科工作者。但也应当注意,皮肤病同其他各科疾病一样,要注意中医辨证论治,不可阴阳混淆,寒温失序。使用土单验方,必须纠正“一方包治百病”的错误观念,唯其如此,才能使这些行之有效的单方
《新编国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当年被评为全国书。该书在编写体例上侧重于实际应用,汇集了国家三十多年来批准上市的品种,将标准中制法、检验部分的内容略去,使主要内容一目了然,满足了实际使用者的需要,为医药教学和科研单位、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提供了便利。应人民卫生出版社邀约,在江西中医学院的支持下,对原书编写体例和内容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编国家》第2版。新增了2000年以来国家新批准上市和新颁布的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全书共收集品种7260个,含有不同处方4728个。本书由宋民宪等主编。
张惊湖编著的《常用中药功效比较》内容主要是根据作者三十余年的教学与临床心得,并参考有关书籍,对四百余味常用中药,将功效相似、学习时容易混淆的药物进行归类,多数以功效相近的两药为一组列出,从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并结合临床体会和古方举例加以印证,力求阐明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便读者更为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其特性,而有利于临床对症下药;或者对初学中药的院校学生,在学习和理解中药的思维方法上有所启迪。
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在临证用药中非常重视药物的归经,即在方中加入引经药,用以向导全方主治的效用,使制方有专主,从而提高疗效。故在《珍珠囊》一书中,总结出十二经常用引经药。 ????张氏对药物的研究成就,较之前人更加系统完善,并能够行之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脾胃学家李杲在遣方用药上,深受张氏影响,运用引经药很有建树。遂在张氏《珍珠囊》基础上,加以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著成《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一书。本书主要遵循《内经》理论,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在药物的气味、补泻、归经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颇具实用价值。书中的总赋部分,可谓是对《本经》一书的深入揭示和阐发,详《本经》所未言,至今仍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本册《珍珠囊·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作者张元素、李东垣)是“本
全书注重实用,搜罗常用中药600余种,后附煎药、服药方法,有助指导临床。书前有谢利恒、顾渭川、蒋文芳等人题词。本书编写体例是首正其名,次详产地,后列举性味、主治、用量、禁忌。主要目的在于辨别认识药性。附有“别名附名”(可查阅一药多名)和“服药方法”。笔划为序,以靠前字为准。又节选历代医家之言论,便于查核、借鉴,后附煎药及服药方法,有助指导临床。
本书共分16章,搜集方剂1809个,重点是搜集组方、附方、用法、属经、治则、主治、方解等方面,苗药在方剂分类和剂型方面,尚不够成熟完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都还需要作大量工作。目前编著本书目的,是想通过抛砖引玉得到专家、学者、苗医同行的指正,逐步加以提高完善。在本书搜集、编著的篇章中,以苗医传统用药,按两纲、五经理论,及气、血、水机理、和风、寒、暑、湿、热病因病机进行分类。
《柴胡桂枝汤的临床研究》是关于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所载柴胡桂枝汤临床与研究的专著。 《柴胡桂枝汤的临床研究》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经典温习”,论述了原书关于柴胡桂枝汤原文的学习研究的见解,包括对原意的理解和作者的认识;中篇“临证新论”,介绍了柴胡桂枝汤加减化裁在临床常见疾病与疑难杂症中的应用:下篇“现代研究”,采集选编了近年来柴胡桂枝汤实验研究成果:还附有当代名医对柴胡桂枝汤的理论阐释和医案。 《柴胡桂枝汤的临床研究》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论述深刻,有独到的见解,对柴胡桂枝汤的理论认识研究成果颇具创新性,更侧重了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