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中草的发源地,本书结合《本草纲目》等多部权威典,收录现实生活中所常见的中草药512种,按药性功效划分为18大类,配合大量高清中草药植株、成品实图及手绘彩图,收入了数百个中医古典原方,详细介绍了不同中草药的性味、来源、成分、植物形态、生长特性、采集方法、药材性状、药理作用、功效、用法用量、方剂选用等相关专业药物知识,便于人们随时查找、阅读和研究。
医药分家,是中医的现状,中医师只管开方,中药师只管药物。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更好地运用中药,作者姬领会编写了此书。《逐层讲透中药:揭示中药用法不传之秘》分上下两篇:上篇探寻中药功效来源之秘,从中药的阴阳属
作者总结柳吉忱先生几十年治疗癌症的丰富经验,家传师承以及作者多年的治癌临证体会,强调在对癌症辨证论治中,尤须重视法的应用。作者据理以辨证,依法以遣方,随方以用药,如此环环相扣,贯珠一线。《柳氏抗癌用药式与药性解三十三讲》分上下两篇。上篇详述了中药抗癌用药式:如扶正固本、理气导滞、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以毒攻毒、温阳化气、泻火坚阴、软坚散结、健脾益气、扶正祛邪、欲降先升、阳中求阴、升阳固中、条达枢机、开窍醒神、化痰软坚、主辅配伍、中药外治、癌热、放、化疗后、术后、脑瘤、胃癌、肺癌、肝癌、肠癌用药式等二十六讲。下篇讲解了常用抗癌中药类编:如清热解毒药、软坚散结药、化痰祛湿药、活血化瘀药、以毒攻毒药、扶正固本药、理气导滞药等七讲。作者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精神,引经据典,将理法方药
《常用中药材速查图鉴》选取180余种中药材,详细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基本知识,并附有精美的手绘插图和实拍图片,能够让读者 清晰、直观地认识这些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中药材,并且了解它们的特性,在选购的时候才能分辨优劣。同时,书还介绍了这些中药材单方的使用方法和中医古籍流传下来的一些方剂,但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处的环境各异,并非所有药材都适用,因此仍须经过医师针对个人情况调配方剂。
《药性赋》是金元时期的作品,其历来是初学中药者的启蒙读物,传沿至今,长盛不衰,成为中医四小经典之一,现在仍有学习价值。我们以现代药典为蓝本,并参考历代医家的勘校注释进行编写,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原文主旨、更全面地解读药物功效。本书于每段原文之下,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白话解读;为便于读者反复诵读记忆,并能无障碍阅读,对难字、冷僻字加注汉语拼音,对难懂的医学词汇做了通俗易懂的解释;总结了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配伍应用、使用禁忌等内容,方便读者学以致用;还将原著中涉及的药物配以实物照片,图文并茂,让读者一看就懂。
本套丛书是以黄煌老师为首的经方团队及其经方爱好者在其博客上的讨论内容为主题的,并按时间顺序及专题进行归类整理而陆续出版。这是第四期,共分:我的经方医学、经方实验录、方药吟味、思考经方及经方的故事等五大板块,延续了第三期的实用性。
本书是在忠实于《神农本草经》(清代顾观光的辑本)原著的基础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部)及《中药学》(第二版)为指导,以全新的视野和形式对原著进行深度挖掘,从《神农本草经》一书所载的各种药物中精选出200多种现在仍常用于中医临床的、药效明显的药物配上药物彩色照片进行全新演绎,更加符合现代疾病特点及现代人的养生保健习惯。书中对每种药物的原文、今释(含现代药物上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禁忌、来源、形态特征、采收加工、别名等)、现代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配伍应用、药膳食疗等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中药配方是古人用药经验的累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结晶。从《神农本草经》至《新修本草》,再到《本草纲目》,从官方出版的各类药典,再到民间有志之士呕心编写的各种药学专著,都让传统中中医药的鞋力与应用经久不衰,历久弥香。 沟通中医用药理论与健康养生的桥梁 本书针对家庭常见病治疗以及日常生活保健调理,选录中医经典的配方以及民间验方,辨证取方,给予您和家人寻医用药的准确指导。经典配方结合中医理论解析,再融入现代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增强了本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轻松易读的中药配方百科书 本书所收录中药配方采用药材实物全彩配图,每种药材的用量及具体功用一一标注清楚,不仅页面轻松美观,更重要的是具有的药物鉴别、选用功能,能让您轻松辨识中药,放心使用配方。 正确使用中药才健康 中药以
《当代妇科妙方(第3版)》在前两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作者从近年来医药文献所载的大量中医药方中,精选了经临床验证疗效显著,且制作简便、药材易得的妇科药方约1000首,按流产、妊娠疾病、产褥期疾病、外阴与阴道疾病、子宫与卵巢疾病、盆腔疾病、月经疾病、绝经期综合征与不孕症、乳房疾病、女性内分泌紊乱、妇科杂症、女性性病、妇科肿瘤、节育及相关疾病等分类编排。每首药方包括药物组成、制用法、辨证加减及临床疗效等,并附有参考文献。《当代妇科妙方(第3版)》资料翔实可靠,方法简明实用,适于妇产科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和妇科病患者阅读参考。
本书广泛收集了用于失眠的各种偏方300余种。内容包括失眠的基本知识、药物治疗、药粥、药食、药酒、药茶、药枕、敷贴、耳压、沐浴等的偏方。全书针对性、实用性强。适合失眠患者和基层医务人员自养自疗阅读参考。
本书以歌诀形式概括了中药学的基本内容。其中上篇以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为蓝本,对466味中药作了系统介绍;下篇介绍了中药基本知识和六种归纳方法。全书共载歌决近700首,或七言,或五言,押韵顺口,易诵易记,是快捷学习中药学的好帮手,可作为在校医学生学习中药学的辅助教材,也可供基层医药卫生人员和爱好中医中药的朋友阅读参考。
本书含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包括保健食品概述、外保健食品发展现状、保健食品原辅料管理、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保健食品有关的标准、技术规范;各论介绍了200余种保健食品功效性成分的含量测定和薄层鉴别方法。该书对保健食品及食品卫生理化检测、保健食品的研发、注册、教学、生产及管理人员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结合我社《中草药彩色图谱》的不俗口碑,根据中草药在临床常应用的程度,筛选临床最常用、生活最常见、使用较安全的中草药300余种,按药材的功效进行编排,介绍每味药材的拉丁名、别名、来源、采制、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性味、功效、用法、主治等内容,配以生境及药材高清原色照片;同时,附有中医药专家在临床行之有效的验方或中医典籍所载的经典验方。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正确识别和应用中草药,能够在生活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机构授予当代30名著名中医师“国医大师”光荣称号。《国医大师经验良方赏析丛书》编入的邓铁涛、路志正、何任、周仲瑛等几十位中医临床大家,都是享有盛誉的国医大师。本书是该丛书中的一本,汇集了国医大师张镜人先生40种常用的临床经验良方,由中医科学院等多单位高年资的学者专家列出功用、适应证,还从解读和赏析的角度精选了张镜人先生的部分临证心得并做了阐发和提示,力求能够体现其临床用方特点及辨证思路。本书是对珍贵中医资料整理、研究的结晶,对指导中医临床实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供中医师、中医从业人员、中医院校学生和广大中医爱好者研究、选用。
全书共分十八章。章阐述方剂的组方原则与变化形式,以及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剂型、服法等基本知识。其余各章根据治法、功用将方剂分为解表、泻下、和解、清热、温里等十七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临床常用的基本方为正方,以衍生方及组成或功用相近的为附方。每首正方分别介绍方剂来源、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临床应用、方歌及附方。本书内容科学,条理清晰,简明扼要,易学易记,适合中医自学者、爱好者及基层医务人员阅读。
偏方,是指药味不多,对某些病证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偏方大全》收古今偏方、验方、食疗方两千三百八十余首,富实践之经验,寓医理于其中,内容翔实,说理清楚,条目井然,通俗分易。此书用以治病,方微药简,广泛易行。于医于民,均可择用,必皆有裨益。
本书收集整理了用之有效的一些中草药及单、验方、归类编著成书,主要内容包括:三七、大枣、大黄、女贞子、山药等。
本书主要包括中药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发展状况、中药炮制的分类及现代炮制常用辅料、现代中药炮制的目的及炮制对中药的影响、中药炮制现代设备及工业化生产管理、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现代原则与方法、中药炮制品的质量控制及现代贮藏保管技术、净制与切制、饮片炮炙等8章。本书根据中药炮制学的特点,在继承传统炮制的基础上努力创新,重视炮制理论及方法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突出炮制新工艺的特点、操作及其质量要求,坚持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统一,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 本书适合从事医药工作的生产及科研人员,医药院校教师、本科生、研究生及执业药师使用。
本书编设“经方风采、经方体会、方证经验、经方治验、经方笔记、经方医话、黄煌语录”等7个专题,所选文章具有贴近临床、真实可验的特点,本书临床实践性、学术交流性强,展现了当前经方医学的部分研究成果,适合广大临床工作者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
《中药配对 能消百病》由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纪清执笔,强化“中药配对,功效加倍”这一概念。从组织方式上,完全以中医病证或病症为主线。从药物选择上,尽量选择药食同源的药物或可以用作保健的中药,保证使用安全。具体到每种病症的写作,“搭配有理 ”栏目,对该病症选择中药配伍的原理进行了简洁而清楚的讲述,做到可靠可信。“对症调养方”栏目 ,在精准辨证的基础上,给出容易购买、制作简便的家庭中药方。小病、慢性病在家照书调养,安全可靠,疗效可期。
张锡纯(1860~1933年),清末民国初河北盐山县人,中医学家,衷中参西人。《张锡纯传世名方》(作者畅洪昇)全面收录了张锡纯医方,并对古今医家应用张锡纯方剂的医案及临床报道进行筛选整理,撷英取华。汇编而成。《张锡纯传世名方》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为中医界提供了一份极其珍贵的临床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能够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增长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