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中草的发源地,本书结合《本草纲目》等多部权威典,收录现实生活中所常见的中草药512种,按药性功效划分为18大类,配合大量高清中草药植株、成品实图及手绘彩图,收入了数百个中医古典原方,详细介绍了不同中草药的性味、来源、成分、植物形态、生长特性、采集方法、药材性状、药理作用、功效、用法用量、方剂选用等相关专业药物知识,便于人们随时查找、阅读和研究。
医药分家,是中医的现状,中医师只管开方,中药师只管药物。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更好地运用中药,作者姬领会编写了此书。《逐层讲透中药:揭示中药用法不传之秘》分上下两篇:上篇探寻中药功效来源之秘,从中药的阴阳属
作者总结柳吉忱先生几十年治疗癌症的丰富经验,家传师承以及作者多年的治癌临证体会,强调在对癌症辨证论治中,尤须重视法的应用。作者据理以辨证,依法以遣方,随方以用药,如此环环相扣,贯珠一线。《柳氏抗癌用药式与药性解三十三讲》分上下两篇。上篇详述了中药抗癌用药式:如扶正固本、理气导滞、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以毒攻毒、温阳化气、泻火坚阴、软坚散结、健脾益气、扶正祛邪、欲降先升、阳中求阴、升阳固中、条达枢机、开窍醒神、化痰软坚、主辅配伍、中药外治、癌热、放、化疗后、术后、脑瘤、胃癌、肺癌、肝癌、肠癌用药式等二十六讲。下篇讲解了常用抗癌中药类编:如清热解毒药、软坚散结药、化痰祛湿药、活血化瘀药、以毒攻毒药、扶正固本药、理气导滞药等七讲。作者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精神,引经据典,将理法方药
《常用中药材速查图鉴》选取180余种中药材,详细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基本知识,并附有精美的手绘插图和实拍图片,能够让读者 清晰、直观地认识这些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中药材,并且了解它们的特性,在选购的时候才能分辨优劣。同时,书还介绍了这些中药材单方的使用方法和中医古籍流传下来的一些方剂,但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处的环境各异,并非所有药材都适用,因此仍须经过医师针对个人情况调配方剂。
《药性赋》是金元时期的作品,其历来是初学中药者的启蒙读物,传沿至今,长盛不衰,成为中医四小经典之一,现在仍有学习价值。我们以现代药典为蓝本,并参考历代医家的勘校注释进行编写,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原文主旨、更全面地解读药物功效。本书于每段原文之下,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白话解读;为便于读者反复诵读记忆,并能无障碍阅读,对难字、冷僻字加注汉语拼音,对难懂的医学词汇做了通俗易懂的解释;总结了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配伍应用、使用禁忌等内容,方便读者学以致用;还将原著中涉及的药物配以实物照片,图文并茂,让读者一看就懂。
本套丛书是以黄煌老师为首的经方团队及其经方爱好者在其博客上的讨论内容为主题的,并按时间顺序及专题进行归类整理而陆续出版。这是第四期,共分:我的经方医学、经方实验录、方药吟味、思考经方及经方的故事等五大板块,延续了第三期的实用性。
本书是在忠实于《神农本草经》(清代顾观光的辑本)原著的基础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部)及《中药学》(第二版)为指导,以全新的视野和形式对原著进行深度挖掘,从《神农本草经》一书所载的各种药物中精选出200多种现在仍常用于中医临床的、药效明显的药物配上药物彩色照片进行全新演绎,更加符合现代疾病特点及现代人的养生保健习惯。书中对每种药物的原文、今释(含现代药物上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禁忌、来源、形态特征、采收加工、别名等)、现代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配伍应用、药膳食疗等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中药配方是古人用药经验的累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结晶。从《神农本草经》至《新修本草》,再到《本草纲目》,从官方出版的各类药典,再到民间有志之士呕心编写的各种药学专著,都让传统中中医药的鞋力与应用经久不衰,历久弥香。 沟通中医用药理论与健康养生的桥梁 本书针对家庭常见病治疗以及日常生活保健调理,选录中医经典的配方以及民间验方,辨证取方,给予您和家人寻医用药的准确指导。经典配方结合中医理论解析,再融入现代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增强了本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轻松易读的中药配方百科书 本书所收录中药配方采用药材实物全彩配图,每种药材的用量及具体功用一一标注清楚,不仅页面轻松美观,更重要的是具有的药物鉴别、选用功能,能让您轻松辨识中药,放心使用配方。 正确使用中药才健康 中药以
本书遴选1~5批名老中医治疗肿瘤的临证验方,并附以验方评析,清晰地展现当代名老中医的诊疗思路,使读者了解每首看家方的“玄机”,把握其“精要”,以帮助读者在学习或参考或研究老中医们的“方儿”时做到“心中有底”。本书共分5章内容,收录50余名名老中医共计150余首看家方,治疗范围几乎涵盖临床常见的肿瘤,具有较大的学术及实用价值。每首看家方,均标明其“主人”,从组成、功效、主治、用法、验方评析和来源等项进行详细介绍,让读者来了解它、认识它,也冀望读者从它那里得着益处。
由田燕和广妍鹭所共同主编的《中药临床新用途》一书收录了据有新用途的中草药234味,并按中药的性味、功能分类编排。简要介绍了每味中药的性味归经、性能特点、主治病证、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重点阐述了单味中药的临床新用。其内容丰富、准确科学,具有很好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对拓展医师临证用药思路,扩大中药应用范围很有帮助。本书适合临床中医师、中医院校师生、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好的食疗方不仅用料科学严谨。而且有深厚的中医理论支持,方可达到强身防病的目的。笔者在所学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博采众长,将各家久经验证的食疗方编辑成册,以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包括内科疾病食疗方、儿科疾病食疗方、皮肤科疾病食疗方、肿瘤食疗方等。
苗明三、孙玉信、王晓田主编的《中药大辞典( 精)》精选了1600余种常用中药,基本包括了临床应用涉及到的中药,对一些常见草药也进行了整理。全书按来源、别名、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炮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作用、配伍应用、方剂选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分别编写。既有中药化学、药理、毒理等现代研究成果的体现,也注重中药经典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炮制、配伍效用的论述,特别是以具体单味中药为主的方剂选用,以期为读者提供治疗常见病的大量简、便、易、廉的验效方。书中既有古方应用,也有临床验方,同时为了减少应用中药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专门设立了中药的毒理研究、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以供读者临证用药、配方组药时参考。 书中个别中药在临床应用不多,个别中药缺少相应的别名、炮制、毒理作用、
本书为一部中药抗癌的实用专著。作者注重中药治癌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全书共四章,分别叙述了260种抗癌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临床治验等分叙,尤其突出有明显抗癌八月物888个方剂与18种的临床应用。可供中西医临床工作人员及从事癌症防治的科研人员参考,也是癌症患者及家属的实用读物。
本书分为三章。章介绍了中药的药性、功效、分类等基础知识。第二章介绍了国家卫生部2002年发布的药食同源中药,它们既是药物也是食物。使用它们很安全,并可以起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效果。第三章介绍了一些常用且安全有效,适合家庭日常使用的中药品种。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编者还精心筛选原料易得、制作简便的食疗方介绍给读者供日常饮食参考使用。书中还有不少关于中医药的趣味知识和小故事,使得本书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本书是每一位中医爱好者及关注自身健康者的生活参考书。
本书详细叙述了灵芝医药研究的历史、人工栽培和深层发酵培养技术、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和作用原理及临床应用,并介绍了灵芝制剂的种类及制备方法,,赋予灵芝这一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以现代科学的认识,故本书命名为《灵芝的现代研究》。灵芝的现代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人工栽培灵芝子实体和灵芝深层发酵培养菌丝体以及酵液的技术成功,使灵芝子实体、菌丝体和孢子粉能大量生产,为灵芝的医药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膏方调补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备受中年人欢迎的养生保健方法之一。本书分为四个篇章:上篇为膏方服用问答;中篇为常见病证的辨证选方;下篇为市售膏方的产品介绍;附篇为膏方导航。本书适合广大中老年阅读。
《伤寒杂病论》所载方剂被誉为“经方”,在近两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至今仍被奉为圭臬。但由于时代更替、度量衡变化.其原始剂量已经成为“不传之秘”。本书作者长期关注这一未解之谜,通过历代度量衡考证、与当今临床处方比较、计数药物实测,以及不同剂量的代表性经方药理试验等,初步阐明了经方的真实剂量。对于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所有中医临床医生、研究者、学生等一读。
本书由中医药学专家结合多年临床教学经验编著而成。本书共30讲,前8讲主要介绍了中药的基本概念,中药的采集和炮制,中药的毒性、配伍、禁忌和中药的剂量与用法;后22讲共收载了300多种常用中药,重点对各种药物的特性、功效、适用范围、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规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书系统全面,通俗易懂,可供中医学院学生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