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800余种常用中草药,编写上注重日常应用,将识别方法与使用内容细分版块列述。书中的“功效主治”“实用验方”部分落脚于实用,“功效主治”介绍了药物的性味、功效以及宜忌,尤其是对于多部位入药的植物,进行了拆分讲解,详述各个部位的功效主治;“实用验方”则以常用方、常见病、操作简单为原则对方剂择优选录。“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部分着力于识别,详细介绍各药的形态特征,辅以“生境”与“分布”供读者综合判断。书中每一中草药都保障附有高清原植物图,并尽可能搭配花、果图以全面展示植物的真实面貌。
张丰强、郑英编著的《首批名老中医效验秘方》是从中医药管理局评定的当代500名老中医药专家的数千首方剂中遴选出近300首编撰而成。全书分科论述,内容涉及内、外、妇、儿、肿瘤、皮肤等科,以病为纲,以方为目,突出中医药简、廉、便、验之特点。每方列有组成、功效、主治、用法、方解、典型案例、按语等项,既着眼于各家辨证用药大手笔,又泼墨于作者的认识与体会,使之纲目清晰,易于效法,又无牵强比之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文献价值。适合临床各科医生参考使用。
中药配伍应用是中医处方的基础,中药鉴别应用是合理正确选药组方的关键,笔者长期从事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于中药配伍和鉴别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书详细介绍了常用的400余味中药的常规临床配伍、鉴别的应用经验,对于提医师处方的临床疗效、加深中医药专业学生对药性的认识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李可被称为21世纪中医无冕作者根据李可经方实践之路,总结出:,“自学从伤寒开始,学伤寒从方入手;牢记经方有效量,建六经辨证思维。”为了进一步返璞妇真研经方,提出历经磨难闯五关(方证关、药证关、剂量关、煎法关;,洗法关)。每首经方设“组成、用法、方证、方解、主治、医案”等项内容,其《伤寒》《金匮》方解,以彭子益解读经方为蓝本,简写为“彭解”;经方医案,精选李可医案150例,简写为“李案”。“伤寒方”按类方编排,“金匮方”按病名编撰,起到了经方工具书的作用。本书可供中医业者临床指导,也可分作为经方工具书参考使用。
作者积近40年广泛搜集运用民间单方、秘方之经验,并参阅大量资料,精选易找、常用的药草352种,防治各科常见病证的验方3000余首,写成《中国民间百草良方》。本书内容,有下列特点:1、本书所选“百草”,都是普遍存在的,不仅乡村遍地生长,城市中也大多能够找到,不少品种俯拾皆是。本书不仅可供医务工作者参考,城乡居民,家藏一册,也有实用价值。2、草药药名,很不统一。本书既扼要描述了药物的形态特征,又配以形象逼真的插图。读者按图寻药,至为方便。3、方贵乎良。本书所选诸方大多经过临床验证,确有疗效,具有验、廉、简、便的优点。书后附防治各科病(症)索引,临用查阅十分便利。
邹斌编著的《华夏第一药典(本草纲目图鉴四色图解畅销版)》汇集了历史上众多名医对中药的注解,集各家精华于一书,保留了日常能够购买使用的药材及切实可用的药方,配以精美的图片,以便读者查找和鉴别。《华夏第一药典(本草纲目图鉴四色图解畅销版)》是学习和应用中药方剂的读物。准确逼真彩色手绘图呈现药材野生状态。
本图集由贵阳中医学院专家编写、拍摄、鉴定。图集共选用动、植物药350种,413味药物,每一种药物由3~5张彩色图片组成,共收集彩色图片1580余张等。编写体例按药名、异名、来源、植物形态、生境产地、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与主治、用量、使用注意、附方等体例编写。本图集的出版,将丰富中医中药这一伟大宝库,给从事中医中药的科研人员、教师、临床医务工作者以及从事中药生产、经营、药检等人员提供一部文字精练,图片清晰,且为野外拍摄的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秘传中药外治特效方(第2版)
作者从浩如烟海的古今医籍中,博览众方,精心筛选,共辑临床实用、功效卓著之方1599首而成此书。全书分总论、各论、附录三部分。总论以方剂的组成与变化为主;各论遵“以传统方”的原则,分32章,对适用于临床各科治疗、急救或预防的良方,逐一作了详细评介;附录部分附有各方索引和病症用方索引。资料丰富,文字通俗,言简意赅,查阅方便。是广大的中医师和中医院校师生学习、运用方剂的参考书,也是中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本书选编了中医内、外、妇、儿等常用方剂共21类601方。每类均举有一常用方为例,说明中医理法方药的系统性;每方简要地介绍了其组成、用法、功用、主治及临床应用。本书篇首还简要地介绍了方剂组成原则及其变化等基本知识。最后还附列方剂歌诀,方剂索引,以便查阅。 本书主要适用于中医、基层医务人员临床参考,也可供西医学中医和实初学中医的同志学习参考。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是宋代著名方书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部成药典。它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始创到定型,经过数次整理增删,前后经历三个阶段,其名称亦与国家药局的演变密切相关。 《局方》专述方剂及其剂型,并具备药典的特征和功能,故可视为我国历史上部成药典。书中在每首方剂之后,对主治证候、药物组成、单味药的炮制、成药的修制方法、服用方法、禁忌等都有详细的记载,特别是剂型制作过程叙述详细,对统一成药的生产过程,保证药品的质量至关重要。《局方》不仅在宋代具有性,而且一直到金元时期,仍是官方进行药事管理必须遵循的准则。由于其选方精良,许多方剂因为使用频次高,经反复实践证明有优异疗效而被宋以后方书广泛引用,目前在临床上仍然是最常用的基础方,如四君子汤、二陈汤、平胃散
本书收集治疗肾脏病的效验良方1500余首,包括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球、肾盂、肾石病、肾病综合征以及肾性高血压等等,所收之方有中药处方、针灸、气功、食疗方等。该书全面反映我国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的科研成果,适合临床医师、科研人员、医学院校师生,尤其是基层临床工作者阅读参考。
本书对“汤方辨证”这一由《伤寒论》创立、临床常用、但尚未被充分重视的重要辨证体系进行全面整理。总论部分对“汤方辨证”的概念内涵、历史沿革、临床思维形式及具体辨析方法等各方面进行阐述,并讨论了汤方辨证与其他辨证方法及与“方症对应”的关系;各论部分举出著名汤证100例(其中经方41例,时方59例)进行辨析示范,按汤证的渊源、病机、汤证脉症、汤证诊断要点、禁忌、汤证辨疑、临床应用及汤方组成等项分别论述,其重点在于汤证脉症、汤证辨疑及临床应用,以便于读者把握汤证的特点并应用于临床。 本书内容充实、丰富,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适宜于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及中医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作者研读温病学说理论基础并结合临床经验,于1990年撰写《温病方歌一百首》一书。14年来,不断探索总结应用温病学派理论、方剂诊疗各种疾病卓有成效。为此,将原书改编为《温病方剂歌诀》。该书介绍了治疗温病解表、清热、和解、通下、祛湿、开窍、熄风和滋阴法等8种方法,收集古方、验方和自拟方161首,编成歌诀,详述了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方义及加减,是一本中医诊治温病的好书。本书内容丰富、简明实用、便于记诵,适合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医学院校师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使用。
中国医药学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宝贵经验。躬亲病榻、救死扶伤而创造了实际医疗经验的无非是医家;积腋聚沙、条分缕析而升华出医学理论的无非是医著;医家孜孜以求、医著谆谆以教的归结点,无非是遣疾疗疴的效验医方。名医撰医著,医著载医方,源远流长,浩如烟海。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医药从基础到临床,从宏观到微观,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欲求掌握,实非易事。因此,名医医方精要、现代应用研究的方书佳作,是广大医务人员的渴望要求。 为了更好地应用已经成熟的先进经验,提高医学诊疗水平,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学术的发展,我们组织编写了《医方精要》系列丛书。本书为丛书之一,首先列出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载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