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中草的发源地,本书结合《本草纲目》等多部权威典,收录现实生活中所常见的中草药512种,按药性功效划分为18大类,配合大量高清中草药植株、成品实图及手绘彩图,收入了数百个中医古典原方,详细介绍了不同中草药的性味、来源、成分、植物形态、生长特性、采集方法、药材性状、药理作用、功效、用法用量、方剂选用等相关专业药物知识,便于人们随时查找、阅读和研究。
医药分家,是中医的现状,中医师只管开方,中药师只管药物。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更好地运用中药,作者姬领会编写了此书。《逐层讲透中药:揭示中药用法不传之秘》分上下两篇:上篇探寻中药功效来源之秘,从中药的阴阳属
本套丛书是以黄煌老师为首的经方团队及其经方爱好者在其博客上的讨论内容为主题的,并按时间顺序及专题进行归类整理而陆续出版。这是第四期,共分:我的经方医学、经方实验录、方药吟味、思考经方及经方的故事等五大板块,延续了第三期的实用性。
这本草药百科极为精彩,它图文并貌地介绍了全世界超过550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历史文化和它们在传统社会的使用功能。一些内容贴近大众生活,比如如何种植、如何收获、如何使用,并重点讲述了一些植物的茶饮功能和食用价值。本书结构合理,文图科学又通俗易懂,介绍了来自中国的许多药用植物,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植物原来在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中还有如此多的故事,对于喜欢植物、学习植物的人来说是一本的好书。本书介绍了80多种从头痛到关节炎等疾病的实用治疗方法,提供了近600条科学研究和安全建议,为寻求天然药物的人提供了有关草药及其药用功效的明确参考,适合想要在家做健康保健的人群。
中药配伍应用是中医处方的基础,中药鉴别应用是合理正确选药组方的关键,笔者长期从事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于中药配伍和鉴别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书详细介绍了常用的400余味中药的常规临床配伍、鉴别的应用经验,对于提医师处方的临床疗效、加深中医药专业学生对药性的认识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家庭生活书,处方用药好良师。本书以内科疾病为主,共介绍了临床各科常见病200余种,3000余首秘方,每方按配方、制用法、功效等都做了详细说明,功于实用,用材从简,重其疗效,是家庭养生保健的中医临症方书。
中药饮片是中医药的精华所在,一味中药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其药性和功效会变得不同,“酒制升提,姜制发散,人盐走肾,醋人肝,米泔水制去燥和中,乳制滋润助生阴血,蜜炙甘缓,土炮补脾,麸皮制酸,甘草渍曝而降毒”,在不同变化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正是这种巧妙的炮制,达到了改变药性,减轻毒性,提高疗效的目的,使中医临床用药得心应手,辨证论治,对症施药,疗效一般不会太差,所以说饮片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和优势。 中药饮片是我国中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主要武器,也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其独特的炮制理论和方法,具有原创的学术优势和突出的临床价值,体现着中医药理论和技术的智慧和精华。中药的性味归经、气机升降及功能主治主要体现在中药饮片的药性上。中药饮片及其炮制,在中医
本书作者在长期的经典教学与临床实践过程中,精心研读《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从中药药理学角度分析、研究中药,为弘扬经典而著书立说。本书从来源、传统表述、药理分析、案例分析、其他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张仲景常用30味中药,其中,药理分析与案例分析是本书写作用重点。 药理分析,是作者查找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并由此为依据对药物的功效进行了合理分析。案例分析,是作者近几年来积累的比较成功的验案,每一医案都撰写了案语,对研究药物的应用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本书验方涉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男科等诸多常见病症,每方分为组成、功效、主治、用法及加减之外,还配以客观的用方效果统计与说明,使之更为适合临床。根据自身条件,尊重个体生理和病理的差异性,对症用药必能药到病除。
作者总结柳吉忱先生几十年治疗癌症的丰富经验,家传师承以及作者多年的治癌临证体会,强调在对癌症辨证论治中,尤须重视法的应用。作者据理以辨证,依法以遣方,随方以用药,如此环环相扣,贯珠一线。《柳氏抗癌用药式与药性解三十三讲》分上下两篇。上篇详述了中药抗癌用药式:如扶正固本、理气导滞、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以毒攻毒、温阳化气、泻火坚阴、软坚散结、健脾益气、扶正祛邪、欲降先升、阳中求阴、升阳固中、条达枢机、开窍醒神、化痰软坚、主辅配伍、中药外治、癌热、放、化疗后、术后、脑瘤、胃癌、肺癌、肝癌、肠癌用药式等二十六讲。下篇讲解了常用抗癌中药类编:如清热解毒药、软坚散结药、化痰祛湿药、活血化瘀药、以毒攻毒药、扶正固本药、理气导滞药等七讲。作者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精神,引经据典,将理法方药
本书分三个部分,部分为常用中药性味与功能。以病证名称为纲,根据中药的功能将其分为外感病用药、温热病用药、泄泻痢疾用药等25类。每一味药物分性味归经、功能、配伍应用、用量用法、注意事项等项编写,意在让读者了解和掌握传统中药理论知识,指导临床辨征用药。第二部分为常用中药药理药效。以现代药理作用为纲,分为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溃疡、利胆、降酶保肝、降血糖、降血脂等24类。以表格形式,重点介绍每味药物的药理作用、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以利读者临床辨病用药。第三部分为常用方剂药物组成与功能主治,以表格形式,主要介绍临床常用方剂的药物组成、功能、主治病证。为便于检索,以药物首字的笔画为序编排。 该书具有实用性、科学性、资料性特点。主要供临床工作者使用,也可供医药教学、科研人员参考,亦是中医
《中国秘方大全(白话精译·精装版)》本着“撷取精华,重在实效,操作简单”的原则,共收集古今名家和民间秘方、秘法约2000首,以科为纲,以病统方,以方为主。全书共分七章,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美容科。多数方剂下皆含配方、制用法、功效以及来源、注意事项等。既有药物的内服、外用,又有非药物的治疗;各种中草药配有图解,使得全书图文并茂、版式优美、条目清晰,极便于家庭查阅和中医药工作者的学习参考、对证施治,是一部较为实用的中医临床用书。
本书以《中药大辞典(2006 版)》和普通高等教育国家 级规划教材《中药学(第七版)》为参考,收载了较为常用且疗效确切的中草药330 种,并按功效分为20大类44小类。每种药材均按植物别名、植物基原、识别要点、分布区域、采收加工、性味功用等项记述。药材介绍采用左文右图的形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做到图文互参,有利于对药物特征的了解与掌握。为了读者查询方便,书后附有药名音序索引,广大读者可根据药名快速检索到自己想要了解的药物所在页码。本书适合临床医生、中医药专业学生、中草药爱好者参考阅读。
费伯雄专著的《医方论》方剂分类为补养、发表 、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 寒、消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 杀虫、明目、经产等二十类,基本与《医方集解》相 同。 《医方论》但取《医方集解》所选正方,共358 首,一方一论,逐加评论,其他主治功效、加减应用 等,一概不录,由博返约,为纯方论之书。
《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精华版)》共收编3149条秘验偏方,其中,既有名医名家的真传方,基层医生的特效方,又有临床多年的个人珍藏方,家传秘授的神方,民间百姓亲献的神效偏方,这些方可治疗350余种疾病。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真”。每条方都由真人推荐,书中的2000余个验证病例都是真实的,屡试屡验,疗效卓著,实用性特别强,因此,《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精华版)》可以称为“家庭自疗真方真传大典”。
“袖珍方药速查丛书”共计6册,《袖珍中医名方临床应用速查手册》是其中之一,由湖南中医药大学周德生教授主编。本册精选中医名方1400多首,收录范围涵盖临床各科,着重收录其功效与临证加减使用,十分方便临床与实习自查使用。
本书为医科院药物研究所总结近10年科研成果的专著,内容包括各研究项目的立题背景、研究思路、实施路线、技术方法、研究结果等,对我国新药创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