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精油疗法是当前治未病防治中最为推崇的一种自然疗法。2015年理疗级植物精油正式进入国内,目前已经有近百万人在尝试着把精油运用到日常保健与康复理疗中。本书将从中医角度来探视植物精油的应用,试图给精油使用者及爱好者、中医爱好者一个全新的视角。
《内》《难》《本》《伤》,中医四维,不通不可以为大医。然方出《伤寒》,药归《本经》,乃临证之基,在实操层面更重于《内》《难》。《本经》乃《神农本草经》之简称,论药之本,世无第二,后世诸家,基本循此书之筋骨,各凭经验羽翼其上,但时增术繁,瑕瑜共见。各代精研中药之大家,无不在这个轮回里来来去去,书越多,术越繁,道越隐。说一千,道一万,无非数据之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关联。古人皓首穷经,亦不免喟叹书山无顶、临证无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AI问世之后,很多学习研究之法,亦需应时而变。本书之精髓,正是以AI之利,阅尽书山,海纳众医经验,提炼出简练、高效、可靠的中药使用路径,为众说纷纭的中药界树立一些路标,令深入杏林者有道可循。
本书为任之堂主人余浩的临床中药学讲稿之二。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脏腑用药法,以脏腑为纲详细讲解了临床常用的药对,既讲解了现行教材对药物的论述,也阐释了《神农本草经》对药物的论述,旁征博引,紧密联系临床实际。下篇为能量四门与升降开阖用药法,注重从道家角度、象思维角度对药物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多年临床心得加以发挥。书中散在诸多临床体悟和实践效方,均为作者无数次实践总结所得,用之临床颇有效验。 全书以口语的形式妮娓道来,既有对中医经典、中药理论的真知灼见,也有对象思维、道医理论的深入思考,既有精彩的医案,也有独到的临床用药经验,可读性佳,实用性强,尤其适合中医初学者阅读。
本书通过搜集整理中医古籍及近年有关文献,结合编写者的研究成果,首次明确提出了芳香中药学的学科概念,全书共分为总论、常用芳香中药、芳香中药药理学、芳香中药化学、芳香中药制剂学、芳香中药材的产地、采收、贮藏与栽培六章。从常用124种芳香中药的性能功效、种植栽培、药理毒理、化学成分、制剂等方面全面总结了芳香中药的特性和规律,初步构建了芳香中药学的理论体系,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芳香中药学的专著,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作用。
庞国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近十年来一直在从事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实践录》系其将临床研究的部分经验心得及理论认识上的创新点汇集,形成的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专著。本书在第一版基础上,增加了《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常用验方》等内容,并更新了部分医案。全书分上、下篇。上篇为基础篇,计9章,分别阐述了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名、形成因素、病机特点、提高疗效的思路方法、精准治疗三要素、“三辨诊疗模式”与“序贯疗法”的构建与应用、慢性并发症的证治及纯中药调控血糖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下篇为临床篇,选载了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部分验案,展现了上篇理论在临床中的充分应用,具有不错的示范效果。本书立题新颖,论理充分,贴切临床,其验案疗效确切,用数据说话,真实地
本书全面系统介绍新会陈皮的相关研究与应用成果,包括新会陈皮的药用历史、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等内容。对于指导医药人员和普通老百姓深入研究和合理应用陈皮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国内第一本专门介绍陈皮的专著。
“汤液经法图”展示了一套以五脏虚实辨证+五味补泻治疗为框架的古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其中,辛咸甘酸苦五味是遣方用药的关键,是中药五行属性的功效延伸。本书先构建还原中药五行属性的方法学,再紧扣临床功效,解读150味常用中药的五行属性与主导药味,为“汤液经法图”的临床实践提供支持。
一种古老的疾病,杀死了近一半曾经在这颗星球上生活过的人,改变着人类的基因;两种神奇的药物,拯救了亿万患者的生命,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影响着国运的兴衰。 从罗马帝国的衰落、印加帝国的灭亡,到西方殖民的兴起、太平洋战争的打响,疟疾随人类的迁徙而蔓延,改写着历史的走向。 以生命为代价,先辈们发现了疟疾的克星——南美丛林里的金鸡纳树,东亚山野中的青蒿。金鸡纳树皮的有效成分奎宁在几代化学家的努力下被“验明正身”、人工合成,成了无数人的救命药,却在半个多世纪后陷入耐药性的困境。 从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写下“青蒿一握”开始,青蒿素沉寂于中医古籍一千六百多年,直到在屠呦呦参与的秘密科研项目“523”任务中被重新发现,才终于在21世纪初走出国门,成为当下治疗疟疾的中流砥柱。 时至今日,全球每年还有数
本书分总论和各论,总论部分重点介绍了“药食同源”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理论;“药食同源”中药材的配伍禁忌和用药剂量与用法;药膳食物材料的功效归类以及因人因时合理使用药膳的理论知识等。各论部分从性味归经、功效、性能特点、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方剂、药膳等方面详细介绍了 发布的110种“药食同源”中药材的作用与宜忌。本书采用书网融合形式,将每味中药材的“现代研究”和“相关知识”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方便读者阅读使用。全书集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于一体,对人们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可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医疗机构及相关养生机构作为培训教材使用,也可供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药工作者及中医药爱好者参考使用。
《汤液经法图讲记 2 还原中药的五行属性》 “汤液经法图”展示了一套以五脏虚实辨证+五味补泻治疗为框架的古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其中,辛咸甘酸苦五味是遣方用药的关键,是中药五行属性的功效延伸。本书先构建还原中药五行属性的方法学,再紧扣临床功效,解读150味常用中药的五行属性与主导药味,为“汤液经法图”的临床实践提供支持。 《汤液经法图讲记:解构经方时方的底层逻辑》 “汤液经法图”是商·伊尹所著《汤液经法》的关键原理图。但《汤液经法》原书早已散佚,无法得见,这个图是通过梁·陶弘景所著《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转引而保留下来。《辅行决》是敦煌遗书,是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数量众多的各种经卷、绢画、佛像等文化瑰宝中,未被国外强盗掠走的那一小部分,并几经周折流传至今。“汤液经法图”的实质,就是一幅在阴阳五行理
张仲景(150―219年),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其所著《伤寒杂病论》被称为“方书之祖”。《张仲景传世名方(金匮要略卷)》(作者钟相根、郑子安)全面收录了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载医方,并对古今医家应用张仲景《金匮要略》方剂的医案及临床报道进行筛选整理,撷英取华,汇编而成。《张仲景传世名方(金匮要略卷)》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为中医界提供了一份极其珍贵的临床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能够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增长学识。
本书介绍了常用补益中药如人参、阿胶、燕窝、冬虫夏草、灵芝、鹿茸等二十余味;重点讲述这些药材的来源、产地、性状、真伪鉴别经验、功效与主治、用法与用量、使用注意、食疗等,内容实用性强,对于如何挑选优质中药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本书是一部观点创新,注重发展,理论独特,治法新颖的学术专著。书中内容极其丰富,以天癸为核心,探讨脏腑、气血精津液以外的重要物质。作者躬身临床医疗、文献研究50馀载,对天癸研究有素,揭示了天癸不是单纯的生殖之精,而是包含着人体多种特殊物质,具有独特调控和激发机体的作用。因此将天癸按照不同性质和功用,分为至神天癸、至气天癸、至液天癸和至精天癸四大类。在临床辨治上,以上述四大天癸为总纲,不泛不繁,纲举目张,内容充实,方法新颖,开创了新的证治生面。全书凡五门,共二十章,系统阐述天癸的来源、功用、特性、种类、分布部位、与脏腑的关系和天癸病的辨治纲要、特殊主症、具体疗法、天癸专药、临床各科运用等。 本书虽属是一部完善充实发展中医药学的尝试性之作,但在理论发展,治法创新,疗效提高,获得成功的
本书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药学》配套习题集,其范围和内容与教材的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一致。习题集的编写顺序与教材的章、节顺序一致,以方便学生同步练习,也便于与教材配套复习。读者对象主要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本专科生、成人教育学生、执业医师资格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人员及其他学习中医药的人员。本书编写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以习题形式进行复习、巩固、强化,也为学生应考提供便利。 本书覆盖了教材的全部知识点,并对必须掌握、熟悉、了解的基本知识、基本内容以变换题型的方法,予以强化。试题科学、严谨,尤其注意到了选择题的题意与备选答案不可模棱两可。题型有选择题(包括A1型题、A2型题、B型题、C型题、X型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总题量两千三百多道,每道题后均附有参考答案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从“药类法象”的观点出发,对中药的药性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对中药的普遍性规律进行了归纳、论证和完善。下篇各论,收录了常用中药100余味,按照甘淡、咸、苦、辛、酸涩等性味分为五章,综合历代有代表性的医家观点,更借助现代科学知识,从药性、功效、药论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中药的药性及其作用机制,并在论述中讲述了相关的中药典故,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适合中医药专业人士及爱好者阅读。
《中药生产加工适宜技术丛书》以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为抓手,系统整理我国中药材栽培加工的传统及特色技术,旨在科学指导、普及中药材种植及产地加工,规范中药材种植产业。杨维泽、杨绍兵主编黄璐琦总主编的《黄精生产加工适宜技术/中药材系列/中国中药资源大典》为滇黄精生产加工适宜技术,包括:概述、滇黄精药用资源、滇黄精栽培技术、滇黄精特色适宜技术、滇黄精药材质量评价、滇黄精现代研究与应用等内容。本书适合中药种植户及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参考使用。
《论语》20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蕴涵着儒家 为核心基本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经典。在古今诸家注疏中,尤以今人杨伯峻先生的译注兼具 性与可读性,被 为 适合于当代读者的《论语》读本之一。 本书为简体大字本,加大开本及字号,版式疏朗,双色印刷,原文、译文及注释三部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可以有效减轻视力负担,并使阅读过程赏心悦目。 繁体字本中《试论孔子》、《导言》、《论语词典》等,是杨伯峻先生的研究心得,欲深入学习、研究《论语》或古代汉语的读者,敬请参阅繁体字本《论语译注》。
中药粉末显微鉴定技术是中药鉴定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用于外形类似而组织结构、细胞形态不同药材的鉴定,用于外形破碎的药材、药材粉末及中成药的鉴定。目前,许多饮片厂都加工了许多切片、颗粒、粗粉末用于中药调剂配方。药材经过捣碎或磨咸细粉之后,原有的外观形态大部分消失,用肉眼就很难鉴别其真伪;至于用多种粉末药材制成的丸散锭丹,则更难凭肉眼辨识其真实性。所以,有“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说法。 实际上,有的药材外形相似,而其內部结构、细胞形态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对易混淆的药材,可以根据其细胞、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各种内含物或其他微细特征加以鉴别,有在性状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的作用。对于用粉末药材制咸的制剂,只要依据各种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依据处方,选取各药较具专属性的特征作为鉴别依据
黄小方、陈露希主编的《中药功效趣味速记(漫画版)》是一本让你在捧腹喜乐间茅塞顿开的中药漫画书。本书是对传统中药学习记忆法的突破,以中药学教材内容为基础,精心打造每味中药功效记忆情景漫画。创意漫画,趣味文解,构建情景,讲述故事;书中有中药功效思维导图,按“图”索“药”,以“药”问“效”;编药名人歌诀,朗朗上口,易懂好记。漫画、故事、导图、歌诀结合,让药物功效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映入脑中。 听一段故事,赏一幅漫画,读一幅导图,识一味中药。尽情地享受头脑风暴,轻轻松松速记功效!
《十年一剑全息汤/中医药畅销书选粹》为薛振声老中医40年临床经验的全面总结。薛老中医在传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出一套 为全面而简便易行的理论和方法——“疾病的中医整体观和中药系统疗法”,并提出具体应用方剂——“全息汤”,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一种诊疗新思路。 《十年一剑全息汤/中医药畅销书选粹》的总论部分主要阐述疾病的中医整体观和中药系统疗法的基本内容,介绍全息汤的基础方和加减法;各论分十六章介绍临床各科200多个病种的系统疗法具体运用。 书后附42个典型病例,进一步展现薛老中医诊治疾病的思路与方法。全书内容丰富,理法新颖,实为中医临床工作者不可多得的实用参考书。
浙派中医本草学派是指主要活动于浙江一带,及籍贯为浙江学者的传统药物学学术派别。为浙派中医的一大分支。本书系首次对浙江本草学派做深入、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全书分七章,即学派概述主要本草学家及著作、其他医药学家及代表著作、《本草图经》中浙产特色药材、药论选释“方剂选录、医案选按等。适合广大中医药人员、西医学习中医人员和中医院校师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