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汇集了535种中药的化学、药理学、临床研究的*成果,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每种饮片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进展。《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在《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年出版)的基础上,增补近10年国内外有关中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文献,力求更好地反映中药现代研究的*进展和研究热点。在品种选定方面,基本涵盖了传统中药(含民族药物)、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三大部分,削减了近年来药理作用研究偏少、尚难对其临床应用提供准确定位的药物。 为方便读者检索,《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还编制了汉语拼音、动植物拉丁学名和拉丁药名索引。本书可为从事中药临床、教学、科研和生产等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并可作为一本案头书检索使用。
本书依《神农本草经》编例,分上、中、下三品,各6卷,收药365种。全书对《本经》365味药的药品、性味、产地、功用等项一一加以考证,引掘历代医药文献及相关字书与子史文献,论证详晰,于药名考证尤为周详,体现了作者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具有相当高的文献学价,在同类专著中为佼佼者。日本江户时代汉方医家,考证学派优秀学者森立之,以渊博知识、丰富实践,汇集中日两国前贤研究成果,编撰《考注》集大成之作。三部《考注》对中国医学经典做全面、缜密校勘及考证,见解独到,援引广博,参考文献皆为江户医学馆所藏善本,及中国逸书。具有研究及文献价。森立之历经三十余年,注释、考校三部中国医学经典,网罗诸家学说,纠正历史讹误,冰释千年疑问,填补同时代中国医学研究空白。参稽三部《考注》,对于学习中国医典,可称
中医药名词的规范化是中医药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的需要,是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需要,它关系到全学科、全行业的发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这项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为了适应中医药名词规范的需要,2000年8月成立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挂靠中国中医研究院。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是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进行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和管理的权威性机枪。因而,经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所审定的中医药学名词术语将对中医药学科及行业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单位都要遵照使用。
《中华本草》是我国中药学宏大的基础工程,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全国60多个高等医药院校及科研院所协作编纂。全面总结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20世纪中药学科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本草巨著。 《中华本草苗药卷》是《中华本草》民族药卷之一。由贵阳中医学院、贵州省中医药研究院、贵州省中药产业现代化科技产业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纂。是以“继承发扬,整理提高”为宗旨,全面系统反映苗药使用情况和科研成果,是当代苗药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中华本草苗药卷彩色图谱》是对《中华本草苗药卷》所收录的391味苗药,经过考核辨识配以原植物(原动物或矿物)彩色图片,使读者及相关人员对《中华本草苗药卷》所收载药物能很好辨认,促使苗药研究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使之更好地发挥《
本套书选取岭南地区的道地药材、民间草药、少数民族药、引种驯化天然药物,以及具有药用价值的花卉、树木、果品、粮谷、菜蔬等800余种,应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广东植物志》《海南植物志》《广西植物志》《广州植物志》和《广西植物名录》等全国和地方性植物分类学典籍,查清其来源、产地与生境;参照《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广东中药志》《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等中药学著作及《山草药指南》《岭南采药录》《生草药性备要》《本草求原》《南方草木状》等本草著作,结合作者团队数十年来对岭南中草药进行野外考察和市场调研的实践经验,梳理其学名、中文正名、中文别名、性味功效、品种变迁及历史文化背景,并以简要清晰的文字和多部位、多角度的图片描述其主要识别特征。旨在为岭南基本药用植物的分类位置、自然
《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2》 本书以中药教材为背景,以爷孙俩的行医故事为主线,展现每一味中药平凡而又神奇的一面,以及一个传统中医成长的过程。书里既有师徒传承的中医精神,也有爷孙俩深深的中医药情结。本书采用小说题材的创作形式,使读者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从头到尾一气读完。书里既有医案故事,读书析疑,又有养生保健、采药记趣等内容,既有老中医的哲理智慧,又有小徒弟的天真童趣,能够迅速引领大家了解中医,学习中医,感悟中医。本书适合中医爱好者、中医初学者阅读参考。 《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1》 本书以中药教材为背景,以爷孙俩的行医故事为主线,展现每一味中药平凡而又神奇的一面,以及一个传统中医成长的过程。书里既有师徒传承的中医精神,也有爷孙俩深深的中医药情结。本书采用小说题材
《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2024》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中医药学术成就和学术进展的综合性、前沿性、权威性、史料性工具书,也是一部属于国家历史档案性质的工具书。《年鉴》有纸质版和网络版两部分组成。 纸质版内容有特载、专论、校院长论坛、重大学术成果、学术进展、记事、索引等栏目,附录有文献来源前50种期刊、文献来源前50所大学(学院)、文献来源前30家医疗机构等。 网络版内容有新订中医药规范、原则、标准,中医药科研获奖项目,中草药中的新成分研究,中医药出版新书目,中医药期刊杂志一览表,中医药学术期刊论文分类目录。其中期刊论文目录索引约200余万字,具有多途径的检索功能,为读者查询上一年度的中医文献信息提供了便利。
《当代药用植物典》收集了800多种常用植物。其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涵括每种药用植物的中英文及拉丁文名称、药用部位、主要产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是从事医药研究、生产、开发、检验以至销售人员的极为实用的参考书。
本套书选取岭南地区的道地药材、民间草药、少数民族药、引种驯化天然药物,以及具有药用价值的花卉、树木、果品、粮谷、菜蔬等800余种,应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广东植物志》《海南植物志》《广西植物志》《广州植物志》和《广西植物名录》等全国和地方性植物分类学典籍,查清其来源、产地与生境;参照《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广东中药志》《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等中药学著作及《山草药指南》《岭南采药录》《生草药性备要》《本草求原》《南方草木状》等本草著作,结合作者团队数十年来对岭南中草药进行野外考察和市场调研的实践经验,梳理其学名、中文正名、中文别名、性味功效、品种变迁及历史文化背景,并以简要清晰的文字和多部位、多角度的图片描述其主要识别特征。旨在为岭南基本药用植物的分类位置、自然
《广东地产药材研究》对于从事广东地产药材的应用研究与开发工作的人员来说需要的参考资料是希望系统了解地产药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情况。为此,笔者组织了有关高校、科研部门、药检部门、医院药学部门及中药生产企业的中药科技人员编写了这本《广东地产药材研究》专著。《广东地产药材研究》130多万字,收载了广东地产药材170余种,按别名、来源、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药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附注、参考文献等11个栏目内容来描述。由梅全喜统一审核定稿。
本书总论系统梳理了中药材种子研究应用简史、药用植物分类及果实类型、中药材种子学等相关的内容,各论重点介绍213种中药材种子的来源、药用价值、采集、形态特征、微观特征、萌发特性、贮藏等内容,配有原植物、种子外观和解剖图、显微特征、X光和扫描电镜图,是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的研究成果集成,为国内对从原植物到种子,从外观性状到微观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的实用型种子图典。
陆太纯继承了明代医学名家缪希雍的学问,同时又遍览群书,把明代及以前书籍中所有关于药物的论述加以优选,著成《本草拔萃》, 它只有一个稿本,和一个抄本。没有刊行,没有流通,这次的出版带有抢救性质,加上这本书的学术水平又很高,所以,这是一件 上对祖先,下对子孙后代 的事情。 柳长华说,很多人连见都没见过这本书。日本人丹波元胤写过一本很有影响的《中国医籍考》,记载了《本草拔萃》这本书,但他说自己没见过这本书。他收录了钱谦益为《本草拔萃》写的序。可见这本书在当时还是有名气的。 除了前述学术价值,柳长华还表示,本次出版是以影印方式出版,很好地还原和保留中医古籍的韵味,便于中医爱好者学习和研究。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保留的这一抄本是海内孤本,而且字体工整,非常干净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精细分析图集》分为5部分,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中药指纹图谱的发展历史;各论部分主要介绍35味中药的基原、主要化学成分、高效薄层色谱分析、HPLC分析、小结等内容,同时附有药材彩色图、药材高效薄层色谱图像及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近缘品种部分主要介绍近缘品种色谱指纹图谱的比较;附录部分主要介绍编著者相关论文推荐;索引部分收录有药材中文名笔画索引、药材拉丁名索引、原植物拉丁学名笔画索引。全书内容详实,旨在通过中药指纹图谱的精细分析,达到有效评价中药质量的作用;同时也展示了指纹图谱的实用性和可发展性。
本书是目前国内外较全面、系统的有关大黄应用基础学科科学实验研究成果的总结。全书包括:大黄应用历史沿革,大黄属植物生态学特性,大黄的资源与生产,大黄属原植物及生药学研究,大黄的现代生药学鉴定,大黄的化学成分研究,大黄的品质评价,生物技术在大黄研究中的应用(包括细胞工程、克隆技术、生物合成等),大黄的药理作用及生物活性,大黄的临床基础研究及大黄的应用与开发,大黄叶柄的研究与开发利用等11 个部分计73章。书内附有相关彩照及图谱约1000余幅。书后附有国内外大黄研究主要文献题录。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手科学研究资料,许多内容是首次公开发表,科学性与实用性很强。可供教学、科研、生产、质检、外贸、临床医师、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中药生产销售流通部门等专业人员参考使用,是中药研究人员和研究生重要的参考
这本草药百科极为精彩,它图文并貌地介绍了全世界超过550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历史文化和它们在传统社会的使用功能。一些内容贴近大众生活,比如如何种植、如何收获、如何使用,并重点讲述了一些植物的茶饮功能和食用价值。本书结构合理,文图科学又通俗易懂,介绍了来自中国的许多药用植物,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植物原来在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中还有如此多的故事,对于喜欢植物、学习植物的人来说是一本的好书。本书介绍了80多种从头痛到关节炎等疾病的实用治疗方法,提供了近600条科学研究和安全建议,为寻求天然药物的人提供了有关草药及其药用功效的明确参考,适合想要在家做健康保健的人群。
近年来,胡浩彬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药材市场,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收集研究各种名贵药材及混用品、伪品百余种,《名贵中药显微图鉴》收录106种,药材外形照片106幅,应用先进的数码显微摄影技术采集大量显微特征图,从中精选出药材组织特征图64幅,粉末特征图800余幅,分门别类,汇集编著成此书。全书样品来源真实可靠、图像逼真清晰、显微特征典型齐全。这是迄今为止关于名贵中药材显微特征原创彩色图谱,又是一部名贵中药材显微鉴定科研成果的专著,弥补了现有名贵中药显微鉴定工作的不足,对准确鉴定名贵中药,提高中药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专著以中英双语作详尽的图注说明,便于国际交流,同时对中药显微鉴定技术的标准化以及推动中药国际化起着重大作用。 该书除具备重要学术价值外,对从事药
中药是治疗疾病和卫生保健的特殊物质,它的使用价值是由其属性所决定的,其属性构成了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而使用价值集中体现为药品品质。中药的质量不合格,就失去了使用的价值。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控性,必须对其品质进行科学的鉴定、制定出规范化的质量标准。 本书共分13章,详细、系统地阐述了中药薄层色谱鉴定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介绍了这些方法在常用中药品质鉴定中的运用,列举了近200种常用中药的鉴定实例,充分反映了现代中药品质评价方法的成果和发展方向。全书内容丰富、翔实,具有较高的理论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本书可作为中医药类和医药类相关专业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的专门教材,也可作为执业中药师的培训教材,亦可作为医药行业专业人员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