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如用兵”,非是虚夸,故徐大椿设论用药当与否的重要性。医之用药,犹如将之用兵,善用药者,必先广读诸家本草,再而临床实践应用,反复观察验证,方能真知药性,灼见药效。《本草丛书》重点在于实用,既注重临床应用,权衡法度,又重视学有渊源,了解发展规律,使之掌握历代医药家的用药经验,得以古为今用。《本草丛书:本草问答》是其中一册。
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经方家。他一生致力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研究,率先提出《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并将其方证灵活地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卓越的疗效。为国内外学者所称道。冯世纶主编的《胡希恕(第2版)》系统整理了胡老一生的理论建树与临床经验,对于后人学习、研究与运用《伤寒》《金匮》颇多启迪,是一部难得的上乘佳作。《胡希恕(第2版)》可供中医医、教、研工作者参考。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日常生活中医疗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医中药自古以来就承担着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任,其疗效是不容否认的。但是近年来,不少群众盲目迷信中药的滋补作用,认为只要服用中药就会对身体有益。而一些商家为了经济利益,则夸大了各种中药制成品的功效,大力宣传其“百病皆治”。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中药“乱进补”之风越刮越盛。为了澄清群众对中药的错误认识,使大家能够正确地服用中药,本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中药三七,以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为了使大家能够全面了解认识其功效,正确地使用三七,本书从实用的角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从各个方面对三七进行了介绍。相信本书能够澄清以往一些读者对三七的错误认识,使更多的患者成为三七治病的受益者。
石斛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自《神农本草经》记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唐朝开元年间,《道藏》就把石斛、雪莲、人参、首乌、茯苓、苁蓉、灵芝、珍珠和冬虫夏草并称为“中华九大仙草”。针对当前市面上石斛相关专业书籍匮乏的现状,在参阅了大量石斛相关知讯的基础上特编写此书。赖小平、侯少贞、刘星华主编的《人间仙草·石斛》分正文和附录两个部分,前者包括四个章节,《人间仙草·石斛》中第一章节介绍中医对石斛的认识,涉及了石斛的性味、功效与主治、应用与配伍方面的知识;第二章按照疾病的分类对石斛相关的中医治疗验方进行了归类和列举,同时兼顾了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的研究成果,以期让大家对石斛的临床应用方法有更加深入的认识;第三章列举了大量石斛相关的保健知识及食疗方案,目的是辅助广大石斛的消费人群学会如
本书是成书于我国明代的一部杰出的药物学著作,也是一部集16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之大成的药典,对我国近代药物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上佳的声誉,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医学集大成者。
本书为“用耳朵学中医”系列丛书拓展卷中的一本。目的是通过趣记法,帮助读者记忆方剂的组成与功用。本书以我社方剂学教材为蓝本,选取了362首常用中医方剂,按照方剂学教材的分类,共分为19章。作者将方剂组成中的药名字音相同、相近者,利用其原字或谐音字巧妙的搭配起来,编成一、二句意思连贯的话,即所谓的“趣记”,同时每首方剂下还有载有对照、组成与用法、功效、主治、方歌和备注等项目。其中趣记、对照、组成与用法、功效、主治几项将配以同步录音材料。为便于检索,书后附有汉语拼音索引。 本书内容精当简洁,编排生动活泼,紧扣教材,配以同步的录音,通过趣记联想记忆和声音重复记忆,帮助读者记忆中医药基础知识,实用性较强,适合中医院校学生和中医初学者使用。
清末北京名医杨熙龄,号铸园。一作著园,杨熙龄著梁宝祥、郭海、张伟、张新勇、李玉喜等校注的《著园医药合刊》一书,铅印于1923年10月,线装四册一函、内含《著园医话》五卷。《著园药物学》三卷,是杨氏平生关于中医中药的一些短论,其中有读古今医药书刊以及笔记中关于医药方面论述的摘评,有些是他自己对某些病症的治法和某些药物性能疗效的个人见解。杨氏不但博览古今中医药书籍,而且阅览了当时所能见到的一些中译本西医药书和日本的著作。书内有不少论及中西医药互有长短之处,可以说是一个较早的能吸收西医药之长的中医生。
“一味中药气死名医”。本书作者将自己多年苦心收集的600余种临床常见病症灵验单味中草药用方,按内、外、妇、儿、皮肤、口腔、耳鼻咽喉、眼科学分类,详细介绍了方药的适应证、制备、用法、用量、妙用要点及注意事项。所有方剂均经临床验证,其适应证明确、疗效确切、使用安全,适于基层中医药爱好者、边远贫困地区的广大读者阅读参考,酌情选用,也可供中医、西医及药学工作者临床应用参考。
前人将单味中药治病的称为“奇方”,因药物单一,每有奇效,故是中医药的一大特色。 本书以作者的临床经验为基础,整理了历史医家的宝贵经验和近年来临床应用单味中药治病的成果,以现代疾病诊断为纲,单味药物疗法为目,介绍了一百二十余种常见病证的诊断标准和五百多种疗效确切地单味药物疗法。全书内容丰富,纲目分明,识病用药,简便有效,可供中医、西医学中医的医务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和中药药理研究人员参考,亦可作为家庭自我治疗用药的参考。
《药性赋》在古代中医的传承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全书内容包括总赋(包括寒、热、温、平四赋);用药发明(总论用药大法);主治指掌(记90种常用药的功用和主治);用药须知:本草(分别将玉石、草、木、人、禽兽、虫鱼、果品、米谷、蔬菜9部中主要药物的性味、功能和主治编成歌赋,便于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