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彩色图谱》遴选500种常用中草药(包括植物、 动物和矿物),涵盖基原识别与中药应用知识,内容涉及药材来源、基原动植物形态、采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性味、功能主治、验方等,并配图展示中草药原动植物形态特征及药材性状,是一本实用的中草药教学、生产、检验、贸易以及家庭用药参考书。
中医学经过三千年不断发展,已积累奇效良方逾数十万首,其中膏、丹、丸、散、酊、油、锭、栓等类剂型的方(简称 膏丹丸散 )即占半数以上。由于这类方结构精炼,用法奇巧,具有简、便、验、廉的突出特点,因而受到历代医家病家的普遍欢迎和重视。这些医方各具特色,即便在同名方中,也因作者不同,时代不同而结构?异,疗效迥殊,甚至还存在不少有药无量、有方无名,用药怪异难觅、过用剧毒大毒药物的处方。本书是一本以时代需要为前提的大型中医方剂学文献,是从历代中医典籍、文献中精选集粹而成。全书共收方剂一万二千余首,含丸、丹、散、膏、泥、糊、酒、锭、饼、栓、油、汁、烟等十余种剂型。全书分《散剂分典》、《丹丸剂分典》、《膏剂分典》三部分典。本书为《丹丸剂分典》。
本书收载分布广泛、易于采收、疗效显著的常用中草药500种,按照目前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中的功效分类编排,将收录的500种中草药分为解表、清热、泻下、祛风湿、化湿、利水渗湿、温里、理气、消食、驱虫、止血、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安神、平肝息风、开窍、补虚、收涩、涌吐、攻毒杀虫止痒、拔毒化腐生肌等21类。 全书采用图文对照的形式编排,每味药物按正名、别名、来源、植物形态、识别特征、生境分布、采制、药材形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真伪鉴别、单方验方、现代研究等项记述,并配有1~4幅原植(动)物的图片(包括生境、特写)和饮片图片。 全书图片是编者多年来在野外、种植基地、药材市场、标本馆及药店等场所实地拍摄,认真遴选。图片印刷精美,能真实、直观地展现原动植物形态和药材形状,
物精油疗法是当前治未病防治中最为推崇的一种自然疗法。2015年理疗级植物精油正式进入国内,目前已经有近百万人在尝试着把精油运用到日常保健与康复理疗中。本书将从中医角度来探视植物精油的应用,试图给精油使用者及爱好者、中医爱好者一个全新的视角。
中草药在保障民众身体健康和民族繁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满足广大中草药爱好者系统了解中医药理论体系、掌握中草药相关知识的需求,我们组织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长期从事中草药教学和野外植物识别、饮片识别的专家共同编写了本书。 全书收录了约600种常用中草药,按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消食药、活血祛瘀药、补虚药等主要功效分为20章。图文对照,每种中药描述了中药名称、药材来源、入药部位、采收加工方法、品质优劣评价标准、药材识别特征、药性及功效、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现代药理研究、验方精选等内容;彩色图片包括原植物、动物、药材或饮片的原色图片。旨在为读者提供丰富而又准确的信息。 本书兼顾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作为中医药从业人员和中医药爱好者的工具书,也可作为生活家居的收藏
《川产道地药材炮制与临床应用》是对川产道地药材及部分特色品种炮制工艺与临床应用的系统总结。全书分为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对道地药材的形成与认知、产地加工、中药炮制目的与传统制药原则、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和川派炮制临床特色进行了介绍。各论收载100味药材,涉及炮制品规近300种,从每味药材来源、道地性探源、产地加工、质量要求、炮制沿革、药性与功效、炮制与运用、处方配给、使用注意、炮制研究、贮藏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本书是对川产药材的道地性、炮制与临床应用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为基础,综合历版药典收载品种,结合民间、地方常用中草药,精选其中约 200 种,按照植物科属分类,详细介绍其中文名、药典收录情况、拉丁学名、别名、药材名、植物形态、生境分布、药材性状、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内容,并配有多角度拍摄的1000余幅高清药用植物、药材实图,囊括花、果、叶、根、植株、原药材、饮片等的鉴别特征,全图写真,突出中草药科学识别,便于读者按图索骥。同时,文前附有 中草药功效速查 , 便于读者通过药物功效进行品种快速检索;附录载有 常见病验方速查 ,收录 1000 余首精选验方以供选用,便于读者快速地获取中草药应用要点,获得更充实、更实用、更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为基础,综合历版药典收载品种,结合民间、地方常用中草药,精选其中约 200 种,按照植物科属分类,详细介绍其中文名、药典收录情况、拉丁学名、别名、药材名、植物形态、生境分布、药材性状、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内容,并配有多角度拍摄的1000余幅高清药用植物、药材实图,囊括花、果、叶、根、植株、原药材、饮片等的鉴别特征,全图写真,突出中草药科学识别,便于读者按图索骥。同时,文前附有 中草药功效速查 , 便于读者通过药物功效进行品种快速检索;附录载有 常见病验方速查 ,收录 1000 余首精选验方以供选用,便于读者快速地获取中草药应用要点,获得更充实、更实用、更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为基础,综合历版药典收载品种,结合民间、地方常用中草药,精选其中约 200 种,按照植物科属分类,详细介绍其中文名、药典收录情况、拉丁学名、别名、药材名、植物形态、生境分布、药材性状、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内容,并配有多角度拍摄的1000余幅高清药用植物、药材实图,囊括花、果、叶、根、植株、原药材、饮片等的鉴别特征,全图写真,突出中草药科学识别,便于读者按图索骥。同时,文前附有 中草药功效速查 , 便于读者通过药物功效进行品种快速检索;附录载有 常见病验方速查 ,收录 1000 余首精选验方以供选用,便于读者快速地获取中草药应用要点,获得更充实、更实用、更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庞国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近十年来一直在从事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实践录》系其将临床研究的部分经验心得及理论认识上的创新点汇集,形成的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专著。本书在第一版基础上,增加了《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常用验方》等内容,并更新了部分医案。全书分上、下篇。上篇为基础篇,计9章,分别阐述了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名、形成因素、病机特点、提高疗效的思路方法、精准治疗三要素、“三辨诊疗模式”与“序贯疗法”的构建与应用、慢性并发症的证治及纯中药调控血糖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下篇为临床篇,选载了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部分验案,展现了上篇理论在临床中的充分应用,具有不错的示范效果。本书立题新颖,论理充分,贴切临床,其验案疗效确切,用数据说话,真实地
本书从我国中草药宝库中精选了现今临床常用的456种中草药(包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的绝大多数品种),全书按各种中草药的入药部位进行分类,分为六大类:全草及干燥地上部分类;根、茎、叶类;花、果实及种子类;皮类;动物类;其他类。并分别介绍了每种中草药的别名、来源、识别特、生境分布、采收加工、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精选验方等知识。文字通俗易懂,易于理解;图片清晰,易于识别;并收有使用注意,以提醒广大读者注意各种中草药的使用事项。书中为每种中草药一一配备了精美的彩色手绘图片,还增加了一些药物主要识别特征的局部放大图,以方便读者朋友们进行对照识别。
方剂学是中医学的主干学科之一。它的发展是经历了药物——方剂——治法——制方理论——方剂学的过程。方剂学虽然是解放以后随着中医院校成立正式开设的学科,但近几十年来发展却很快,许多先进的科学理论、科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引入方剂学科的研究之中,使方剂学中现代科学成分逐渐增加,现代方剂学已见雏形。本书则总结近年来方剂学中的有关现代方剂学的内容,编著为《现代方剂学》一书。 《现代方剂》的主要内容由方剂学的发展简史、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基础方剂、临床方剂、实验方剂及索引等组成。 方剂学的发展简史:本书提出划分方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方剂的产生及方剂学形成,方剂数量的增加及方剂学术流派的形成,制方理论逐渐完善,方剂学的发展及现代方剂学形成。 方剂学的基本理论:提出方剂学的四个主要
本书阐释中国医药学理论体系与基础,主要论述中国医药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内容。本书将中国医药学理论体系视为整个中国医药学的基础。天人合一理论是中国医药学文化思想的基础,太极八卦、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国医药学哲学理论的基础,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国医药学气象理论的基础,气血精神理论是中国医药学生命物质理论的基础,藏象表观是中国医药学生理解剖理论的基础,四诊合参是中国医药学诊断理论的基础,辨证论治是中国医药学临床理论的基础,病证辨治是中国医药学结合理论的基础,治病求本是中国医药学决策理论的基础,经络腧穴是中国医药学针灸理论的基础,性味主治是中国医药学药物理论的基础,君臣佐使是中国医药学方剂理论的基础。内容新颖,视野开阔,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及本科学生与研究生学习参考。
《中草药彩色图谱》遴选500种常用中草药(包括植物、 动物和矿物),涵盖基原识别与中药应用知识,内容涉及药材来源、基原动植物形态、采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性味、功能主治、验方等,并配图展示中草药原动植物形态特征及药材性状,是一本实用的中草药教学、生产、检验、贸易以及家庭用药参考书。
本书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将科研成果直接用于指导中药材生产,我们编著《30种岭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套装上中下册)》《30种岭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每个品种的内容包括概述,生物学特性,物种或品种类型,种植地,种植技术,主要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留种技术,质量标准及检测,包装、贮藏及运输,附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工作的总结,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广,内容丰富,既具科学性、又具实用性,是迄今为止较为全面反映上述品种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的专著,可作为中药学教学、科研人员,中药专业学生,中药材生产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岭南中药材生产基地的技术指南。
本书是阐述中药正品与其混淆品品种辨别分析和临床合理应用的学术专著。全书分总论、各论两部分。各论收载常用中药正品及其混淆品138组,430多个品种共560多种饮片。对每一种药物从基源,饮片鉴别,成分,药理,性味、归经与效用和临床应用予以叙述。以按语说明各组中药不同品种之异点,区别应用之原理,饮片性状鉴别要点和澄清混淆之必要,旨在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一名数种中药混淆使用的问题,以保证用药的正确、安全和有效。附录包括中文名称索引拉丁药名索引,拉丁学名索引,病(症)名索引和符号、略语对照。 本书是系统总结易混淆中药品种辨别分析和合理应用的专著,集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为—体,医药结合,图文并茂,方便实用,适合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和科研、教学、药品监督技术人员及医学院校师生学习使用。
本书以《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确定的医疗、产业、养生保健、教育、科研、文化与对外交流等维度为纲,构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评价的主要形式与内容,全面评估中医药事业省际竞争力,真实反映我国中医药的发展情况、地区差异与动态变化。本书旨在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各省份中医药事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客观准确展现不同地区的中医药发展差异,并充分展示中医药发展良好地区的经验,为各级相关部门及机构进行决策提供重要的政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