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集中讨论了微小肺癌这一当前肺癌筛查中的热点问题,系统阐述了张国桢教授提出的微小肺癌诊治“四抓”原则,即抓早(0 期肺癌)、抓小(≤ 10mm AIS)、抓准(术前正确诊断)、抓好(临床、影像、病理互相协作配合好,保证病理取材的准确性)。篇重点介绍了胸部解剖,详细描述了肺部的横断面解剖结构及 CT 图像后处理的技术方法,此为阅读本书的基础,同时由不同学科的专家述评目前微小肺癌的筛查、病理学和影像学(包括PET/CT)研究进展。第二篇着重介绍了不同形态微小肺癌的影像学特点、鉴别诊断要点和病理学基础。借鉴美国权威肿瘤研究机构 NCCN 的肺癌筛查指南,将微小肺癌分为纯磨玻璃、混合型或半实性磨玻璃和实性病灶分别加以讨论,以助与国际早期肺癌的研究进展接轨。此外还将详细讨论和阐述了张国桢教授提出的“肿瘤微血管 CT 成像征
本书包括十四章,分别介绍了危重病病情评价研究现状和临床意义;院前、急诊科、重症监护室、专科病房、创作、护理、儿科、远期生活质量评价等相关危重病评分方法;危重病评分软件;危重病评分临床效能评价以及与危重评分研究相关统计学知识等。在评分方法介绍中,包括评分方法来源背景、应用方法、研究进展、具体应用举例及应用解析等,力求让读者对每一种危重病评分方法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充分掌握评分工具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对评分方法临床效能评价方法、指标和相关统计学知识的介绍,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和临床科研工作者了地阅读、理解外相关文献,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评分方法,客观评价评分工具的临床作用和指导意义,也达到指导相关临床研究的目的。本书部分章节内容为“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太原市科技局项目”和“深
《图解性病诊治学》,较好地反映当前性病诊疗概况。该书汇集作者多年的临床经验、科研成果和图象记录,并参考外有关资料,以图引文,以表格概括叙述,较详细地介绍各种性病的分型分类、典型和不典型表现、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线索,以及治疗和预防措施,该书的一个重在特点是收集的图片数量多、质量好、清晰,而且大多数是作者自己收集的。总之,该书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新颖,既深入浅出,又简明扼要,图文并茂。 该书对提高性病防治专业人员的诊疗水平将有较大帮助,对相关学科医务人员及医学院校师生的工作和学习也提供了很的参考价值的资料。
本书从传统医学的基本问题着手,按照人与天地社会相和谐统一的思想,依循临床显效的原则,采用传统医学的具体方法,在剖析病因、病性、病位、病情的同时,对人、人性和人生作了医道应用的阐释与批判。
《腹部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学(第3版)》为《腹部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学》第三版。书中以腹部临床病症为主线,以此对各种疾病分别从病理与临床表现、超声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做了重点描述。此次修订对原有章节做了较大篇幅的修改和补充,新增44种病症的鉴别诊断;增补了高清晰度灰阶超声、谐波成像和三维血管成像的典型病例图片;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全书共3l章,约110万字,1400余幅图,书后附有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是一部图文并茂、新颖实用的参考书。适于超声诊断医师、相关专业l临床医师,以及影像学专业师生使用。
本书是人民军医出版社策划出版的我国部内容最为全面系统的大型多卷本高级参考书《学》中的一卷,由我国医学影像学专家李果珍教授主编。 全书共分为三篇,分别介绍了神经系统磁共振和CT诊断、放射性核素脑显像和中市区神经系统血管造影诊断。磁共振和CT诊断篇详细介绍了其在颅脑的先天性病变、外伤、感染、血管疾病、肿瘤、代谢变质中的应用,还介绍了脑功能成像、12对脑神经及脊市主和脊髓的磁共振和CT检查;核素篇主要介绍了其在脑血管、痴呆、帕金森病、癫癎、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脑缺氧性损伤等疾病中的应用;血管造影篇侧重介绍了脑、颈部、脊髓血管应用的具体方法、造影解剖及其在脑、颈部、脊髓血管各种病变中的应用。各篇论述均突出实用性,内容简明扼要,附有大量图片,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医学专著。 本书可供影像科、神经科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中医温病舌诊知识的专书。图片150余幅,文学精炼地概括了各种温病舌象的特征、辩证意义及论治纲要。本书编排以全国规划教材《温病学》为准,最适于教学参考。
本书有别于专著,不像专著那样系统、全面;又有别于图谱,不像图谱那样病种全面。本书着重总结了李铁一教授胸部疾病影像诊断的思路;以患者临床症状为影像诊断切入点,以基本影像表现作为影像诊断的基础和鉴别诊断的帮手。本书第5章收集了李铁一教授在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呼吸门诊(1992-2006)积累的200个病例,这些病例是李铁一教授一生经验与教训总结的精华,值得与同道共享。
本书内容包括:中医移毒疗法总论、移毒疗法可治疗多种疾病、移毒疗法应用技术、丹药炼制方法、移毒疗法应用临床报道、白降丹划点疗法等。
《实用眼科药物学(精)》由中西医眼科专家和药物专家张仁俊、毕宏生、连、喻京生等共同编写。全书分六篇80章,共收载1300余种药品,其中中药近400味,西药近600种,眼科相关中药制剂近150种,外用眼药近250种,全面介绍了中西药物功效、适应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和禁忌证等,还特别介绍了眼科药物在临床的应用,简述了西药、外用眼药的药动学及眼内通透性,并专门论述了84种眼病的中西药治疗。本书内容丰富,药物品种涉及面广,分类规范,科学性、实用性强,适合广大西医、中医、中不错眼科医师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