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医学院校的学生和临床医师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卫生部规划教材(第七轮)内容,提高理论水平和应试能力,我们组织了有丰富一线教学经验和深厚学术功底的教师,编写了本套丛书。丛书的编写主要依据卫生部规划教材(第七轮),同时还参考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等多本较权威的教科书(高教版等),尽可能多地汲取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
全书共分8章,每章包括“教材精要”、“重点提示”和“测试题”三大部分。“教材精要”是教材的浓缩和部分系统解剖学内容的补充,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局部结构;“重点提示”是按照教学大纲提出的学习要求和目的;“测试题”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和问答题四部分,并附有参考答案。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重点突出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并注重培养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本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紧扣教学大纲,章节安排与教材同步,便于与课堂学习同步;同时也较全面地体现了*教学内容和相关知识;(2)本书作者均为多年一直在教学一级工作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和常见的难点,并对此进行了适当的强调,有助于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
中医理论的本质、规律是什么?《黄帝内经》在先秦至秦汉之际是用什么逻辑、什么方法将中华民族长期积累的医学经验整理、升华为中医理论的?本书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粉碎中医理论的外在形式,以范畴的形式揭示出中医理论的本质、特征及规律。整理出中医理论是由哪些概念、范畴为网结建构了理论体系;这些范畴的形成、确切涵义及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作用;由范畴形成的理论命题、注入的方法及网络的经验事实是什么;进而探讨这些范畴的次序与关系;以及怎样促进这些概念、范畴的运动和转换,使中医理论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是自《黄帝内经》问世以来,次对中医理论的范畴及体系进行的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