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绝用:黄芪》为国药绝用丛书之一,经典国药,家庭常备,药食同源,治病养生。
《冬虫夏草》是祖国医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这种生长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山间草甸上的小精灵,是我国独有的物种,由于人类当时认知的局限,这种人间至宝一直于人迹罕至的荒野中,直至公元8世纪才被藏医纳为藏药载入《月王药诊》中,这可能是《冬虫夏草》最早的文字记载了。随着藏汉文化交流的深入,《冬虫夏草》才被传到中原,直至1694年的《本草备要》中才有了《冬虫夏草》的记载。 当《冬虫夏草》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医药价值进入中药的序列后,很快便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与人参、鹿茸一起被列为补药之一,人类用它治病、养生,对它的依赖几乎达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从明代中叶开始,中国的《冬虫夏草》通过丝绸之路渐渐走向世界,一度引起了《冬虫夏草》的研究热。 《冬虫夏草》在引起轰动还是近年的事。现代医学对《冬虫夏草》进
《中药资源学: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涉及的药用动植物,主要是珍稀、濒危物种。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中药中使用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现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信息、技术和原理。内容涵盖了生物类群、资源现状、保护与利用,物种的DNA分子标记、组织和细胞培养、基因工程、高通量筛选(HTS)、遗传与变异等,力求反映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成就;全书共有182幅彩照,图文并茂,便于阅读和理解。本书共分三篇十章。篇总论,共八章,分别是绪论、中药资源类群、中药资源物种的生活与环境、中药资源的分布与分区、中药资源的鉴定、中药资源的质量、中药药用动植物资源与生物技术、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二篇濒危名贵中药选论,共两章,分述植物类中药和动物类中药;第三篇附录,包括政策与法规,以及参考文献、植物拉丁学名
《张锡纯医学全书2:中药亲试记》有创新特点: 个特点:将卷佚浩繁、广博厚重的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进行分门别类,按册出版,方便读者携带和阅读。张锡纯在世之时,考虑到其所有著作卷佚浩繁,超过一百万字,于是张锡纯本人将其医著系列分为“处方、药物、医论、医案、伤寒”五个分册,以方便读者阅读。而目前所出版的张锡纯著作,多为将著作汇为一册的厚重开本。所以,本次分卷出版恢复张锡纯生前对其医著的分册原旨,将《医学衷中参西录》系列医著分为五册:处方篇(即《屡试屡效方》)、药物篇(即《中药亲试记》)、医论篇(即《中医论说集》)、医案篇(即《医案讲习录》)、伤寒篇(即《伤寒论讲义》)。 第二个特点:对张锡纯原著中前后章节错乱的地方予以“重新编辑”。因为张锡纯在世的时候,著作都是陆续
在《转型中的监管型国家建设——基于对中国药品管理体制变迁(1949-2008)的案例研究》这本书中,刘鹏运用档案、文件资料、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方式,追溯了中国药品安全监管的变迁史[即从“指令型体制”(1949—1977)到“发展型体制”(1978—1997),再到“监管型体制”(1998年至今)]。这可以看作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基础权力一个重要侧面的发展路径。不仅如此,他还提出了解释制度变迁的理论假设,并验证了他所提出的关键解释变量——“政企事利益共同体”,对中国监管型国家的兴起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李玮凭借多年教学、科研及临床经验,从降血脂这一核心出发,收集整理了用之有效的一些中草药及单、验方,归类编著成《黔版中草药彩色图谱系列·降血脂:中草药及处方(修订本)》,《黔版中草药彩色图谱系列·降血脂:中草药及处方(修订本)》中列举出近百味中草药及处方,每味中草药都分别从正名、异名、基源、生境、形态、功效、应用、处方、宜忌等进行描述。
《中药资源学: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涉及的药用动植物,主要是珍稀、濒危物种。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中药中使用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现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信息、技术和原理。内容涵盖了生物类群、资源现状、保护与利用,物种的DNA分子标记、组织和细胞培养、基因工程、高通量筛选(HTS)、遗传与变异等,力求反映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成就;全书共有182幅彩照,图文并茂,便于阅读和理解。本书共分三篇十章。篇总论,共八章,分别是绪论、中药资源类群、中药资源物种的生活与环境、中药资源的分布与分区、中药资源的鉴定、中药资源的质量、中药药用动植物资源与生物技术、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二篇濒危名贵中药选论,共两章,分述植物类中药和动物类中药;第三篇附录,包括政策与法规,以及参考文献、植物拉丁学名
为了适应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组织了各院校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了《中药学/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中药学/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遵循高职高专院校教材建设的一般原则,坚持体现“三基”教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本教材供高职高专中药、药学、中药制药技术、中医学、针灸推拿、现代中药技术、中药鉴定与质量检测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医学营销等专业学生使用。 《中药学/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共二十五章。总论分为四章,系统地介绍了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产地、采集与炮制,中药的性能,中药的应用等基本理论知识。各论共
目前,临床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用药现象,造成患者用药安全性降低,药品疗效不能正常发挥,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本书以禁忌证、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患者用药、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过量为线索,提示在临床用药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旨在指导医、护、药人员正确用药,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本书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老药的基础上,注重新药的介绍,力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临床合理用药有独到的见解,是医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很好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一枝黄花、三白草、大蓟、小蓟、马齿苋、马鞭草、乌蔹莓、车前、火炭母、瓦松、半边莲、半枝莲、瓜子金、白花蛇舌草等。
2010年版《中国药典》在2005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标准修订和新增收品种标准的工作。2010年版《中国药典》注重质量可控性和药品安全性内容的增加和提高,注重基础性、系统性、规范性研究,尤其在薄弱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标准的修订提高方面有所突破创新。 2010年版《中国药典》分为三部出版,一部为中药,二部为化学药,三部为生物制品。 本册为第三部,内容主要包括凡例、标准正文和附录三部分,其中附录由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指导原则及索引等内容构成。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鉴(版)》按中医的临床疗效将中草药分为17类。精选了常用中草药125种。记载内容包括别名、来源、产地、采收加工、原植物、性状特征、饮片特征、质量标志、化学成分、性味功能、用法用量、常用验方。每味中草药均附有植物形态、药材形态、饮片形态3张图片;常用验方主要是从古代和现代医药经典文献中挑选的经验方,具体应用时可随证加减,有毒药物及大剂量药方的应用应遵医嘱;每味中草药彩色照片均经专家鉴定,精心挑选,以保照片的清晰度和科学性。
本书的编写拟分为三部分:部分“绪论”简要介绍“临床个体化用药”的概况、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临床个体化用药相关技术介绍”简要介绍涉及的相关学科和技术,例如遗传药理学、药物基因组学等;第三部分“临床个体化用药”从治疗药物检测与个体化用药、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用药、药物相互作用与个体化用药三个方面以理论结合临床案例的形式详细对该技术的现状、进展进行展开讲解。 n其中 “治疗药物检测与个体化用药”不仅对目前常规开展的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的血药浓度监测案例进行论述,还对未来的游离药物、对映体监测等技术进行前瞻性的介绍。 “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用药”部分又从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药物靶点和受体三方面进行编写,理论部分穿插介绍目前较成熟的案例和未来可以开展的项目。“药物相互
《妇人大全良方》为南宋著名医家陈自明撰著。自明字良父,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生于世医之家,自幼熟读家藏医籍,又遍行东南,尽索方书以观,遂著名于时,普任建康府明道书院医学教喻。因虑妇科医著纲领散漫,节目疏略,医者难以深究遍览,因而采摭诸家之善,附以家传经验方,于嘉熙元年(1237)撰成此书。本书共24卷,分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及产后8门,每门又分若干症证,菜260余论,分述各种妇科疾病的病因、证候及治法方药,并附有部分医案。其内容丰富实用,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妇产科专著,并为后世妇产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次整理,以保持该书原貌、又经清人校勘的《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并选择多种对校本和他校本精心点校而成,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我国青草药资源丰富,民间素有就地取材采集青草药防治疾病的传统,历代医家对此亦著述颇丰。凭借着广泛的药材资源、独特的药用价值、可靠的医疗实践,青草药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传统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本书即从浩如烟海的青草药宝库中选取分布广泛、临床常用、易于采制、疗效显著的青草药近200种,每种分别按别名、形态、采制、功用、方选等项记述,配上精美的植物形态手绘彩图与文字对照,方便读者辨认。书末附有常见病选药索引与药材中文名索引,供读者查阅。
《医方集解》是介绍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实际操作的专业工具书。共收载了330味常用天然药物的上千种提取分离方法,14个与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有关的图表。《医方集解》以药物名称为线索编目,每味药物项下分别列举药物的来源、功能主治、所含的化学成分类型、主要成分的理化性质、化学结构及提取分离方法,后者以简单、直观的工艺流程图形式表示。每味药物后列出提取方法来源的参考文献。书后附有药名汉语拼音索引、原植(动)物拉丁名索引、化学成分英文名索引。 《医方集解》可供药物研究院所、药厂、药检部门、医药公司、医院等单
内容提要:2006年 ,我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齐二药突发事件,事件至少造成15名患者死亡。 当这一突发事件来临时,广东省药品检验所仅用五天五夜时间就查明致命 元凶二甘醇,创造了一个经典的药品应急检验成功案例。《我的药检报告2:齐二药突发事件应急检验研究》是此次应急 检验的组织参与者所著,分上、下两篇。上篇是作者应用案例研究分析的 方法,将齐二药应急检验全过程用十二天、十二个方案、十二个步骤进行 归纳展示,研究梳理了应急检验过程中正确遵循的职能导向思维、循症溯 源思维、循证系统思维等思维和灵活使用的信息资料排查法、标准检 验排查法、对比实验排查法等方法,深刻总结了齐二药应急检验的经 验教训,构建了药品质量应急检验的基本模式。下篇是作者在齐二药应急 检验之后,对我国药品检验制度特别是法定药品检验机构的
《古今名医方论》乃罗氏精选古今常用名方及方论编撰而成。书凡四卷,共收方剂160余首,方沦180余则。其方以《伤寒沦》为主,方论以柯韵伯为多。书中详论药物之性能,细辨君臣之配伍,比类诸方之异同,历举各方之治证。其论简明精要,多所发明,析疑解惑,妙义环生,实发前人之未发,足资后学之指南,故对后世影响颇大,确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次点校,以《古今名医方论》之最早版本清康熙十四年乙卯(1675年)古怀堂刻本为底本,以清金阊步月楼刻本、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为对校本,以《古今名医方论》所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为他校本,对全书进行了精细的校勘和简明的注释,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治疗药物监测是临床药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测定血药浓度,二是解释、利用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若治疗药物监测工作只提供测定结果,而不协助医生去利用结果调整治疗方案,这项工作的效能将受到极大削弱,不仅药物疗效不能得到保证,工作也将很难深入、广泛开展。药动学理论和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在很多专著中已经有了详尽论述,本书主要向医院药师重点介绍血药浓度的解释和利用的一般方法,对常用的需要监测的药物,着重介绍其血药浓度解释、利用时需要的相关知识,如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特点、药物相互作用、个体化给药方案等,提倡从事此项工作的药师,走出实验室,将治疗药物监测工作与临床工作紧密结合,程度地发挥治疗药物监测工作的效能。
《临床静脉用药调配与配伍速查(第二版》在广受欢迎的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继续保持了版特色。以表格形式,详解常用静脉注射药物的溶剂选择、调配方法、给药速度、忌配伍药物和特别提示,涉及十七大类药物。 本书适用于临床工作中的医护人员。
本书为《色谱技术丛书》中的一册,着重介绍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全书共6章,前二章综合介绍药品质量的分析现状与进展及色谱基础知识。以后逐章论述色谱技术在中药、化学药、抗生素和生化药品中的应用,内容涉及药品前处理技术、手性药物拆分、体内药物分析以及联机技术等。本书内容新颖,并列举了药物质控及相关科研中的许多实例。 本书适合于从事色谱技术研究人员和药物分析人员参考,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