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秘方全书》(精装)共搜集古今名家和民间的秘方3000多条,包括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以及美容秘诀,强身健康秘诀,食物药性大览等。每个秘方都有配方、制法、用途,以及医理、药理和疗效的说明。其中许多秘方,材料易得,配制简单,疗效显著。
危重症学是 21 世纪现代医学发展的代表,在我国是近 30 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危重症患者的成功救治体现了医院团队合作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水准。《常见疾病临床药学监护案例分析——危重症分册》以病例引入,重在培养临床药学思维。根据疾病和所展示病例的特点,注重“横纵结合”,尤其是横向的思维展开,而以往的院校教材注重的多是纵向的知识传授。
本书收录目前市场供应的临床常用药物1600余种,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和近年上市的新药物,能全面反映临床用药和药品研发的信息。书中按应用解剖系统和临床科室分类,以药品通用名称制剂为纲目,详细介绍每种药品包括复方制剂的常用商品名、作用与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制剂规格。书中设药名中文名称双字轮排及英文索引,提供多种检索人口。可快速检索到所需药品信息,是临床医生、药师的奸帮手。
《采摘健康护佑百姓得安康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纪实》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自2011年开展以来的工作纪实,分为多方呼吁,时代之需、四项任务,科学规划、创造条件,全面推进、分期分批,逐省展开、坚持创新,成果丰硕、社会关注,反响良好六部分,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全方位地展示了新一轮中药资源普查的工作进展和成果,意在总结四年多来的工作成果,既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献礼,也作为即将正式启动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献礼。
《李克绍医学全集:中药讲习手记(修订版)》是伤寒大家李克绍生前学习、使用中药的几十年的总结积累,是其读书勤记的见证,也是其生前临证常翻阅的重要参考资料。本书按照中药作用分类,扼要介绍了每味中药的功效主治和用法。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参考。
《药物不良反应(第3版)》是在前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共分23章。总论部分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机制、影响因素、监测方法及进展作了系统地介绍,并阐述了重要的药源。由第3章开始,对包括中药在内的1500多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作了详细论述,同时提出了防治办法。《药物不良反应(第3版)》版是我国部药物不良反应的专著,本版继承和发扬了前两版的优点,增补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是临床医师、药师及患者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书。
《国家医保手册2017年版》分为西药部分和部分,西药部分包含了2017年版国家医保目录的药物以及36种增补药物,分别从“药物组成”“剂型规格”“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方面对纳入国家医保的西药、(含民族药)进行详解。 本书按照医保目录编码方式进行章节设置,编号也保留了医保目录的编号,以便对照查询。
《药用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技术》是为高职高专中药专业《药用植物学》课程编写的配套实训教材,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别常见药用植物、采集与制作植物标本的基本实践技能。 《药用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技术》分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共分两章,一章简要概述湖南省药用植物资源概况:第二章简要介绍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技术,重点介绍腊叶标本与浸液标本的基本制作方法。各论部分共收载湖南地区常用药用植物330种,每种药用植物概述其基源、药材名称、别名、识别特征、生长环境、采收加工、化学成分、性昧归经以及功能主治:药物编排顺序按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分科排列。 《药用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技术》内容丰富,易学实用,所载药用植物品种地方特色鲜明,每种药用植物均配相应的彩色图谱及部分特征图谱,图谱多为
《中医妇科用药经验》紧密结合临床,从浩如烟海的近现代中医文献中收集整理了妇科常见病证(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乳病和妇科杂症)的用药经验。从应用上来说,或是中药常用功效的深层次应用探讨,或是未见诸于中药教科书的功效应用拓展;从来源上来说,或是有经典古籍功效溯源,或是临床无心插柳之举,有些虽为个案报道,但从中可探到很好的临床应用苗头,值得后续挖掘;从作者层次上来讲,既有德高望重、学验俱丰的名老中医,也有中医青年才俊、后起之秀。不拘年龄单位出身,但凡有独到经验,能够启发临床思路,拓展诊疗途径,皆予收录。皆能很好地启迪读者妇科用药思路,提高妇科临证水平。读者当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借鉴名医处方用药思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不可盲目照搬照用,以
中医药学科史是对中医药学科孕育、创立及发展全过程的概括。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篇为“古代中医药学科的形成”,研究时段为上古至1840年,正文共五章,附论一章。第二篇“近代中医药学科的构建”,研究时段为1840年至1949年,共五章,首先探讨了中医药学科构建的社会文化背景、接着着重论述了中医药教育、学术组织、期刊、医疗机构、各分支学科发展概况,最后描述了影响中医药学科转型的重要事件及相关重要人物的描述。第三篇“当代中医药学科的发展”,研究时段为1949年至今,共七章,从知识体系的科学化、学科架构的系统化、学科理论的独立、科研能力的提升、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国际交流的扩大等方面论述了当代中医药学科的蓬勃发展,探讨了支撑学科发展的学术团体、医疗、科研机构及媒体与出版机构,并回顾了影响学科发展的重要
《四物汤》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理论研究部分介绍了四物汤的来源、组成、功效主治、衍生方等;中篇临床研究部分介绍了四物汤在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下篇实验研究部分系统总结了四物汤在制剂与药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四物汤》内容丰富,侧重于临床,适合于广大中医、中药专业临床及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2005年《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版) 2011年《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第二版) 2016年《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第三版) 2020年《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第四版) l 回看过往,《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作为指导精神科用药的品牌书已历经16年,本次第四版希望能继续帮助到更多的同行医生和患者。 l 精神科的新药和药理研究不断发展和进步,也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地不断更新。 l 历时五年的积累,第四版也顺势上市,在这一版里,我们增补了鲁拉西酮、布南色林、雷洛昔芬、N-乙酰半胱氨酸、伏硫西汀、米那普仑、阿戈美拉汀、、普瑞巴林九种药物。 涵盖精神科常用的药物,第四版强化了对同类药物的疗效或副作用强度的排序,方便医生合理选择。
《中医临证与方药应用心得》紧密结合临床验案,重点介绍了单氏娴熟的辨证思路和尤为擅长的脾胃病治疗经验,亦阐发了一些内科杂病及妇科、老年科疾病的证治心得,系统总结了其在方剂和中药运用方面的独到经验。厚积薄发,深入浅出,临床指导性强,足资年轻中医师和中医同道参考。
《常用药物配伍禁忌速查手册》采用药理学分类方法按药品通用名进行了分类,并根据药品说明书列出了常用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和配伍禁忌等内容,尤其将每种药物的配伍禁忌以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一目了然,可使医生、药师、护师等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快速、方便、准确查询临床常用药物的相关信息。 《常用药物配伍禁忌速查手册》内容简明扼要、实用性强,可作为家庭安全用药指南的常备手册。
2010年版《中国药典》在2005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标准修订和新增收品种标准的工作。2010年版《中国药典》注重质量可控性和药品安全性内容的增加和提高,注重基础性、系统性、规范性研究,尤其在薄弱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标准的修订提高方面有所突破创新。 2010年版《中国药典》分为三部出版,一部为中药,二部为化学药,三部为生物制品。 本册为第三部,内容主要包括凡例、标准正文和附录三部分,其中附录由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指导原则及索引等内容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