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近代名医之秘、验方1400余首,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男性等临床各科,既有常见病、多发病,又有疑难重症。所选方剂均为祖传秘方或名医验方,疗效确实可靠,针对性强,有较高的实用性。其编写以临床分科为纲,以病症统方,每方按药物组成、制剂用法、适应病证、病案举隅、资料来源、评按分条缕析。广而不杂、井然有序。 本书既可作广大医药工作者的案头工具书,也可作广大家庭自诊自疗及保健的参考书。
《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2)》以实用为宗旨,故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兼收并蓄,并取图文对照形式编排。全书共收载中草药720余种,彩图730余幅,分三册出版。册收录207种,以华南地区常用中药为主,其中相当部分为该地区习惯用药,故有一定的地区特色。第二册收录230种,全为植物药,主要是我国南部、东部和中部疗效较确切的民间草药和部分中药,故该册对热心研究民间草药的人士特别有用。第三册收录280种,其中动物药约80种,矿物药约40种,并于植物药中选收我国产名贵中药近20种以及部分进中药材。这些内容在通常所见普及性中草药书藉中尚不多见,故可补其不足。
《实验药物学》一书共分9卷。全书收载药物373种,分发敞、涌吐、清凉、和解、开透、通利、攻泻、沮热、消化9剂。每剂之下又分若干小类,如发散剂分温散风寒、凉散风热、燥散风湿、解散风毒、升散郁火5类;和解剂又分和解表里、和解三焦2类;攻泻剂又分攻气泻水、攻血泻瘀、攻食泻火、攻秘泻虫4类。每药简述其属性分类、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并引录文献,结合临床心得,说明药物的实际应用。本书1924年刊印,1936年台湾汉医药研究室铅印本改题为《实验汉药学》现存1924年浙江中医专门学校铅印本。
《食用本草纲目彩色图鉴》以《本草纲目》为基础,精选了适合食用的部分编辑成书,全书内容包括草部、谷部、菜部、果部、鳞部、介部等。全书的特点是:对《本草纲目》的内容进行整理和精编;大范围配上药物彩色照片;从大众阅读的角度和深度诠释经典。《食用本草纲目彩色图鉴》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全国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研究机构的从业人员、相关院校的师生,同时,还可供全国各种类型的图书馆收藏及普通的读者阅读和收藏。《食用本草纲目彩色图鉴》是学习和研究《本草纲目》实用的参考书,对继续发掘和发扬《本草纲目》的价值都会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对于中医临床运用及各种研究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食用本草纲目彩色图鉴》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全国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研究机构的从业人员、相关打(专)院校的师生,同时,还可供
《药品包装实用手册》由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组织药品包装领域的专家共同编纂而成,是一本全面介绍药品包装知识的实用图书。《药品包装实用手册》首先从药品包装的概念,选用原则入手,使读者对药品包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对不同类型的包装材料(容器)的原料与配方、生产工艺与设备、要求及检测方法、应用及发展趋势、包装设备等内容进行详尽的阐述,使读者了解各种药品包装材料的特性,指导其科学合理地选用不同的包装形式和包装材料、容器;同时对生产环境、包装材料与药品的相容性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药品包装行业的技术水平。本手册既有理论指导,又有选用方法;可供制药企业和包装材料生产企业的相关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教材、工业设计人员的参考资料。
《常用药物配伍禁忌速查手册》采用药理学分类方法按药品通用名进行了分类,并根据药品说明书列出了常用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和配伍禁忌等内容,尤其将每种药物的配伍禁忌以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一目了然,可使医生、药师、护师等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快速、方便、准确查询临床常用药物的相关信息。 《常用药物配伍禁忌速查手册》内容简明扼要、实用性强,可作为家庭安全用药指南的常备手册。
根据国家卫生部2008年12月24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精神,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本书据此对通知颁布以前的中药配伍信息作了重大修改。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问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谨慎联合用药。本书最终目的是促进注射剂安全使用,在前言中叙述了保障安全注射的原则。倡导可不注射时尽量不注射,注射剂可以不混合使用时尽量单独使用。考虑到危重病人经常使用多种注射剂的需要,既要顾及尽量减少穿刺操作又要单独使用注射剂在实施上的矛盾与困难,问题仍然在于确定混合注射的安全性,严格执行配伍原则。总体目标仍然是落实患者安全的准则。本书每章分两部分编写,一是关于有效性、安全性的药物学要点,二是药物配伍表。
《张锡纯医学全书2:中药亲试记》有创新特点:个特点:将卷佚浩繁、广博厚重的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进行分门别类,按册出版,方便读者携带和阅读。张锡纯在世之时,考虑到其所有著作卷佚浩繁,超过一百万字,于是张锡纯本人将其医著系列分为“处方、药物、医论、医案、伤寒”五个分册,以方便读者阅读。而目前所出版的张锡纯著作,多为将著作汇为一册的厚重开本。所以,本次分卷出版恢复张锡纯生前对其医著的分册原旨,将《医学衷中参西录》系列医著分为五册:处方篇(即《屡试屡效方》)、药物篇(即《中药亲试记》)、医论篇(即《中医论说集》)、医案篇(即《医案讲习录》)、伤寒篇(即《伤寒论讲义》)。第二个特点:对张锡纯原著中前后章节错乱的地方予以“重新编辑”。因为张锡纯在世的时候,著作都是陆续出版,所以
《中老年人自我治病奇效方》针对中老年人常见病、易发病,共收集行之有效的药方800多首,涉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五官科、骨伤科、皮肤科、妇科、肿瘤等病症100多种,针对不同病症既有该病的防治重点,更汇集了一些民间流传和古今医学典籍中收录的药方。
根据国家卫生部2008年12月24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精神,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本书据此对通知颁布以前的中药配伍信息作了重大修改。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问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谨慎联合用药。本书最终目的是促进注射剂安全使用,在前言中叙述了保障安全注射的原则。倡导可不注射时尽量不注射,注射剂可以不混合使用时尽量单独使用。考虑到危重病人经常使用多种注射剂的需要,既要顾及尽量减少穿刺操作又要单独使用注射剂在实施上的矛盾与困难,问题仍然在于确定混合注射的安全性,严格执行配伍原则。总体目标仍然是落实患者安全的准则。本书每章分两部分编写,一是关于有效性、安全性的药物学要点,二是药物配伍表。
小柴胡汤是最的经方之一,临床应用范围极其广泛。《难病奇方小柴胡汤》汇集了小柴胡汤证治的理论、临床与实验的外研究资料,尤其突出其临床应用,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按病证分类介绍,并综合了外探索小柴胡汤作用机理等实验研究的成果,是从事中医药学习与研究者不可多的参考文献,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的医疗、教科研人员和大中专院校学生以及其他对中医药感兴趣者参考。
《知柏地黄丸》(作者李楠、刘伟)为难病奇方系列丛书(第四辑)之一 。详尽地介绍、解读了中医学治疗阴虚火旺证 最常用的方剂——知柏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分理论研究、临床应用和 实验研究3大部分,从知柏地黄 丸的来源、组成、用法、古今医家论述等理论研究开篇,博古通今,广征 博引,全面综述了 知柏地黄丸在现代临床极其广泛的应用,及对其中单味药和整个方剂的实 验研究进展。本书 适合广大中西医临床医生、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文献工作者阅读与参考。
保健和医药事业的发展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国家生产力和全球竞争力以及保证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市场经济、资本全球化和世界性技术与资源的竞争,原料药基地全球大转移造成环境污染的转嫁等等不但对我国制药业影响巨大,而且成为影响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问题。加以人口老龄化、东西部差别、城乡差别、农村城市化、城市流动人口增长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使药品的开发与使用是否得当又成为关系着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SARS的爆发以及目前国际形势还提示我们必须对防范突发性卫生事件作充分准备,提示我们要把药物当作特殊商品和战略物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把它们变成全国医药事业大发展的机会,关键在于提高从事医药事业人员的教育水平,提高认识水平,提高专业水平,以提高我国医药的综合国际竞争力。为了这个目的
根据简便、实用的原则,本书共收录了374味最常用的中药。书中对每味药物进行了精要的记述:“处方用名”部分介绍了最通用的处方名;“功效应用”贯以中西医两种认识;“方剂举例”根据各药特点搜集了众多药味少,效力宏的古今方、验方。此外,还扼要总结了各药的观代研究成果,并附有便于查找的药名、方剂索引和重点方剂歌诀。书后的中西医病证索方,更为读者查找有关病证治疗处方提供了方便,该书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堪称中医入门之书。本书专供学习中医、中药的人员及临床医生参考使用。
《中医方药临床臻萃》附有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用、主治等,为进一步学好方剂学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外,为方便学习者查阅临床方剂,《中医方药临床臻萃》还以图表的形式附有内科、妇科、儿科常见病证的辨证分型、治疗法则、常用处方等,既简明扼要,又一目了然,诚为学习中医方剂之识记宝典。 《中医方药临床臻萃》不仅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全科医生、西学中、成人教育、职业和继续教育、中医药爱好者的参考用书,还是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职称晋升考试的参考书。
药物活性筛选是新药研发的基础性工作,《现代药物活性筛选》主要按照药物活性筛选体系构成的思路,较系统地介绍了样品库建设、靶点(库)建设和筛选方法。《现代药物活性筛选》融汇了编者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根据药物作用的原理对药物活性筛选工作从操作层面进行了梳理,从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角度对分子层面的药物活性筛选方法进行阐述,并用编者亲自经历的案例进行说明;编者对细胞层面的活性筛选也有独到的说明。此外,《现代药物活性筛选》还归纳了新药发现的历史,收集了与诺贝尔奖有关的新药发现故事,以增强《现代药物活性筛选》的启发性和趣味性。《现代药物活性筛选》结构清晰,适合拟从事药物活性筛选工作的初学者作为教材阅读,也可供有一定学习和工作经历的相关人员参考。
先哲有言,方者法也,亦犹律也,故曰用药如用兵,譬犹孙子十三篇,规矩绳墨,因势利导,变化无方,皆中旨綮。医方鼻祖,首推仲景,是以伤寒百十三方,千载奉为圭臬。然人有南北,证有虚实,剂有轻重,奇方复方,先后顺逆,治各不同,若曰某病必用某药,其药板用某两,恐闭门造车,鲜能合辙矣。章君纳川所著《汤头钱数抉微》,阐发铢两精义,细入毫芒,颛意独往,足以津逮后学,世之医者,殆勿以铢两细微而忽诸。
总论:论述了中药的含义和简史,中药资源与资源保护,中药的产地与道地药材,中药的采收加工与炮制,中药鉴定的依据与方法,中药的性能,中药的用法、用量与禁忌。 各论:收载中药700多种,主为常用中药,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为主体,增加了部分地区中药材标准品种。每种中药的内容有中药彩图和文字两部分组成,中药彩图包括药材图和饮片图,文字内容包括:药材名(中文名、汉语拼音及拉丁名)、别名、来源、药材性状、饮片性状、成分、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本书注重品种的鉴定,多来源的药材有多张药材图片。 各论中依据中药的功效分类编录,在附录中有中文名笔画索引和中文名汉语拼音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