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适应新形势下卫生监督工作的需要,更好地指导各地开展卫生监督工作,提高卫生监督队伍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卫生部卫生监督局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卫生监督员手册——化妆品消毒产品涉水产品监督》,通过对卫生监督工作中常见监督对象、检查程序、适用法律、违实认定和处罚措施等内容进行了阐述,供监督员在实际工作中借鉴和参考,以达到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卫生监督员办案能力和执法水平的目的。本书由赵同刚主编。
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医院在管理中重视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是保证医院业绩增长的基础。成功引入现代管理理念的汉中市人民医院,在绩效与薪酬管理上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和特色。本书以汉中市人民医院的绩效薪酬管理为蓝本,全视角地反映了医院绩效与薪酬管理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指标设置、考核程序与办法、成本核算、费用归集与分摊、薪酬组成与标准、科室二级核算与分配等内容,既遵循了国家对医院的公益性要求,又体现了医院的经营管理特点。本书对同等规模的医院将具有借鉴与指导作用。
本书以北京积水潭医院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工作资料为基础,汇集北京多家大型医院在医患关系工作中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共分11章,主要论述了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医疗纠纷防范、投诉的接待与处理、恶性医疗纠纷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解与谈判、医疗机构内部纠错机制、诉讼解决方式、投诉档案管理等内容,作者以总结实践经验为主,同时参考外文献,较全面地反映了医院投诉管理的发展水平,具有较高的实用参考价值,适合医院管理人员、医患关系协调人员、医疗纠纷处理人员以及临床医务人员学习参考。
我们将这些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汇编和整理,形成了《现代医院核心管理》一书。陈安民编著的《现代医院核心管理》共分为十八章,涵盖了医疗质量、科研、教学、人力资源、财务、后勤、信息化建设、文化建设、战略管理、领导力、执行力等医院管理多个方面的内容。除了对医院管理各方面的基本理论进行介绍之外,本书还着重介绍了同济医院在核心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岗位是医院的细胞,岗位管理是医院最基础和最核心的管理。随着医疗机构的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依法管理人力资源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因此,医院必须明确岗位任职资格、岗位要履行的具体职责、岗位的协调关系以及绩效考核要点等,通过制定规范的岗位说明书以指导员工的招聘、考核、晋升、给予薪酬和职业成长。本书以汉中人民医院为蓝本,通过对现医院各个岗位详细的工作分析,制定了医院各个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将成为规范岗位管理、提升员工绩效的蓝本,适用于同等规模的医院制定本院岗位说明书时作为参考。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电子形式的护理文书不断成熟和完善,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护理文书的概念、意义,体温单,医嘱单,一般、危重(抢救)护理单,特殊护理与手术室护理记录单、入院评估单、病室交班报告、整体护理病历、护理告知及知情同意书等的书写与要求和示例、护理文书质量评价标准等。重点阐述了电子护理病历的书写与要求,格式与示例,详细介绍了电子临床移动系统(PDA)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本书内容全面、论述清晰、编排合理,融科学性、规范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一体,体现了护理的专业特点和学术发展水平,可供护理工作者及管理者工作、学习、带教时参考。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医疗物联网与健康云服务》融合了主题演讲、院士点评、高峰对话、案例分享等多样化形式,共同探讨了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事业的发展。《医疗物联网与健康云服务(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系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系列丛书之一,此书适合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技术人员、学生阅读。
本书论述了人群健康需要、需求、服务利用和卫生资源的概念。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介绍卫生服务研究常用的定量、定性方法,并应用上述原理和方法为卫生计划的实施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卫生服务研究的学习,改善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实现公平、效率和质量三者的协调,为卫生事业改革及现代管理提供指导。本书包含6篇23章。篇概述我国卫生服务研究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国际卫生领域的成就和经验;第二篇为方法篇,重点介绍了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的定量研究方法,同时介绍了近几年来发起来的定性研究方法;第三篇是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重点介绍服务需要、需求及利用;第四篇是卫生资源配置,研究卫生资源配置取决于健康需要的原理与方法,重点是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配置以及区域卫生规划;第五篇是评价篇,对过程评价、结果评价、效益评价以及
作者对本书进行了全面的更新:重新设计了本书的结构和各个章节,纳入了2003年引介的增强版CalgaryCambridge指南(Kurtz等,2003),详见章;确保全书描述了一套详尽、易于理解的临床方法,将传统的临床方法与有效的沟通技巧明确结合;扩展了第3章(“收集信息”),兼顾考虑了内容和过程技巧,完整病史与重点病史以及沟通过程技巧对临床推理的影响;将组织访谈结构的内容分离出来并单独成章(第4章),而不是作为信息收集的补充,并将其概念化为一连续脉络,如同关系建设一样贯穿于整个访谈过程;在关于关系建设的第5章,加入了我们对增强医疗卫生机构之内和与社区之间、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与合作的需求的思考;在第6章(解释与计划)中,深度探讨了日益重要的共同参与决策制定、对风险的排序和解释等方面的内容;在第8章更加详细地探讨了如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