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现代医院管理系列之一,力图通过组织结构设计,理顺医院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职能,明晰职位职责,评估管理体制和领导体制,使责权相互匹配,形成的医院组合和协作模式,来探讨解决长期以来医院组织僵化、机构臃肿、多头领导、越级指导、职能缺乏、职责不清、责权不等、权限过于集中或分散、分工不合理、员工士气低落等一系列现实存在的问题,使医院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组织模式。 本书用表格这种既简练又直观的形式来说明医院职能管理6大体系500多个职位的名称、任职条件、设置目的、权力范围、职责要求等,所涉及内容涵盖了从医院领导到普通员工的各个岗位,使医院各级、各类人员都能从本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说明和工作职责。
《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参评医院培训指南》以我国《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为蓝本,全面梳理了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需开展培训的209项条款,并以其为研究基线,分别从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诠释和解析,旨在解决二级医院如何针对《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标准开展培训,以及参评医院如何有计划地、分门别类地针对医疗、护理、医技、管理、后勤等各类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对于医院日常管理中涉及的政策法规、部门规章、管理重点等现实问题,以及灾害易损性分析、各相关预案、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等难点问题,《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参评医院培训指南》也进行了详细阐述,既为参评医院在参加评审前提供指导,也为当前医院管理者和研究者提供管理借鉴与参考。
王兴鹏主编的《医院全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以医院全质量管理为主线,全方位构建全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框架与实践应用案例解析。本书将医院全质量管理体系划分为感知质量和非感知质量两个密切关联的组成部分,其中感知质量是人所能感受到的、难以用具体数据衡量的主观感受组成的三元稳定架构;而非感知质量是可衡量的、客观存在的,并将其凝练为六樑六柱医院管理体系。同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质量指数MQI也是本书核心内容之一,详细分析了MQI的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最后对医院全质量管理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本书为未来各级各类医院管理发展全面步入全质量管理大时代指出了一条可供参考的必由之路,可作为各级医院管理者案头的参考模板与范本。
《让医院走向人文管理》收录了知名医学人文学者和医院管理者关于医院人文管理的论述,汇集了北京协和医院等30余家医疗卫生单位实施人文管理的做法、体会和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阐述了“得到关爱的医务人员,才会更好地去关爱患者”的道理。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是集计划、控制、协调、激励、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种综合贯彻医院战略方针的经营机制,处于医院管理控制系统的核心位置。 本书由专家编写,系统阐述了医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预算目标、预算编制及其审核与审批、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报告与分析、预算考核、预算审计和预算信息化管理等涉及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环节和流程。 本书突出特点: 一是预算理论与医院实践紧密结合,尤其注重对医院实际工作中先进预算经验与方法的归纳总结和吸收推广; 二是案例极其丰富,特别是在案例运用上不仅完全模拟医院实务情景,而且涵盖所有预算类型; 三是本书最后一章专门以某医院为实例,非常形象直观地总结演示了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做法,以便读者在对全书完整理解的基础上能加以模拟应用。 本书具有性、领
《让医院走向人文管理》收录了知名医学人文学者和医院管理者关于医院人文管理的论述,汇集了北京协和医院等30余家医疗卫生单位实施人文管理的做法、体会和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阐述了“得到关爱的医务人员,才会更好地去关爱患者”的道理。
近十年来,医院感染管理在形式、内涵、评价、标准和要求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评价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本书共分为十个部分,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的部门、人员职责、重点部门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医院感染应急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药物与医院感染控制,主要部位、高危险因素相关控制措施及监测流程,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等,特别是对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操作规程有较详尽的阐述,关系到所有专科和医务人员的具体工作。本书内容丰富,密切结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实用性强,适用于医院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的作者都是致力于医院6S具体推行工作的实际参与者、操作者,都有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工作体会,不但有扎实的工作基础,同时也汲取了多年来 外企业及 医院的6S管理经验,并结合 医院评审标准和JCI标准,总结了佛山市中医院推行6S管理的实战经验与 案例,共同探讨现代医院6S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本书是在胡浩波教授主编的《卫生事业管理》*版的基础上,对其结构和内容作了一定的调整与更新,特别是增加了健康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以及外国卫生事业管理等章节。本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共十七章。*部分为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常用技术等,包括绪论、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卫生方针政策、卫生保健制度、卫生规划、卫生组织等;第二部分为业务管理系统,包括健康管理、卫生服务管理、基层卫生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医学教育与科研管理、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等;第三部分为资源管理与管理手段,包括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卫生经济管理、卫生法制管理、卫生信息管理等;第四部分为外国卫生事业管理。